上海市長應勇視察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李政道研究所建設

2020-12-0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5月8日下午,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浦東調研科創中心建設,應勇與副市長吳清視察了復旦大學張江校區、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和建設中的李政道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上海研究院。上海交大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長林忠欽參加相關調研。

應勇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總書記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咬定目標任務,狠抓推進落實,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推動創新資源力量進一步向張江集中,不斷增強創新策源能力,加快在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著力提升科創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更好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

配合張江科學城規劃,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正在加緊建設,將打造超快科學中心、材料基因組聯合創新科學中心、同步輻射診療和醫學影像科學中心等項目。應勇登高俯瞰科學園建設情況,鼓勵上海交大高起點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實施。李政道研究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任務和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市領導來到研究所項目工地,察看建設進展,聽取人才團隊、科學研究等方面情況,關切詢問還有什麼需要推動解決的問題。

應勇指出,要圍繞服務國家戰略,聚焦重點領域,找準目標定位,明確發展路徑,集中力量攻堅突破。要著力對接全球創新網絡,集聚更多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科研院所和研發機構,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在上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希望高校及科研機構深化與產業界合作,奔著產業需求去,與龍頭企業攜手,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打造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

張江科學園建設:全力對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

2017年,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交通大學主持召開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科學家座談會並調研學校發展時強調,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一項國家戰略。

2017年12月,李強在上海交大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視察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主動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打造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致力於面向國家戰略要求,在相關學科前沿領域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瓶頸,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進一步增強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學研結合,為相關的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培養一流的科研團隊,推動多個學科的跨越式發展,成為集聚國內外優秀人才的高地。

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依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同時匹配張江產業布局,面向科學發展前沿,建設超快科學中心、同步輻射診療和醫學影像科學中心、材料基因組聯合創新科學中心、國際合成生物學與健康研究創新平臺、人工智慧與網絡安全平臺。

超快科學中心以雷射、X光和電子是三種超快科學最常用的探針為建設內容,要發展同時進行飛秒時間尺度和納米空間尺度的超高時空分辨電子探測裝置群,實現四維空間探測,為物理、化學、材料、生命、醫藥、信息等領域提供綜合交叉研究和服務平臺。擬建成「十四五」重大基礎設施——電子探測綜合設施,與同步輻射和自由電子雷射設施強勢互補,使上海率先形成探索微觀世界的完整的綜合研究和支撐平臺,首席科學家為張杰院士。

同步輻射診療和醫學影像科學中心以建成新一代醫學影像核心技術的全球性主要原創地之一為建設目標,以服務國家和上海醫療健康與「腦計劃」為建設內容,已匯聚楊廣中院士等一批高端人才,擬建設腦成像方法及科學應用、智能影像導航手術機器人、精準醫療分子成像技術、醫學影像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醫學影像關鍵部件與核心技術、同步輻射微結構成像研究六個研究平臺。已經與聯影集團達成長期合作,並以附屬瑞金醫院、仁濟醫院、華山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醫學中心為臨床合作單位,開展多尺度、多模態、多層的人體器官細微組織、生理功能、基礎代謝前沿研究。

材料基因組聯合創新科學中心面向製造業升級重大需求,計劃建成高通量材料原位製備、實時表徵綜合實驗基礎設施,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型材料科學與材料工程綜合研究平臺。

國際合成生物學與健康研究創新平臺由丁奎嶺院士和鄧子新院士牽頭,瞄準醫藥健康等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解決人工生物合成系統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共性技術,創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研成果,推動上海打造生物「智」造引領、高端人才聚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合成生物學科創中心,為我國醫藥與健康產業的升級與變革提供支撐。

人工智慧與網絡安全平臺以助力上海建設人工智慧創新高地為宗旨,主要聚焦人工智慧核心算法、後深度機器學習理論和作業系統開展前沿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攻關和實現場景應用,並服務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背景下的網絡安全保護、信息安全,計劃建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人工智慧和網絡空間安全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國際化研究中心和支撐平臺。

張江科學園啟動

張江科學園效果圖

張江科學園佔地面積54.31畝(約36208㎡),規劃總建築面積101701㎡,其中地上建築面積73230㎡,地下建築面積28471㎡,2018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底結構封頂,目前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張江科學園建成後,將有助於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大幅推動我國在物理、材料、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等多個交叉學科前沿領域研究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促進上海相關高新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李政道研究所:打造對標玻爾研究所的世界頂級科學研究機構 

李政道研究所建設源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向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建言,在中國建立對標玻爾研究所的世界頂級科學研究機構。在國家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政府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建設的李政道研究所在2016年11月掛牌成立。

李政道研究所建設啟動

李政道研究所效果圖

2017年李政道研究所迎來了首任所長——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Frank Wilczek教授。2018年4月,李政道先生受聘成為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2018年8月,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建設在張江科學城正式啟動,預計2020年8月完成基本建設。

李政道研究所響應中央提出的「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的戰略部署,緊密對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及張江科學中心建設,著力打造世界知名的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全球嚮往的頂尖科學精英集聚地、面向未來的中國青年才俊歷練地,在粒子與核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量子基礎科學三個方向開展重大科學問題研究。

在暗物質探測領域,李政道研究所資深學者季向東教授表示,PandaX團隊在2016-2017年在激烈的暗物質探測國際競爭中戰勝了美國主導的LUX實驗和美國與歐洲共同主導的XENON實驗等,取得世界最領先的探測成果,相關研究還列入了美國物理學會2017年度亮點成果;在量子物理領域,李政道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賈金鋒教授表示,他的團隊製備出一種拓撲絕緣體,在全球首次觀測到馬約拉納費米子。這兩項科研成果都列入了《科技導報》2016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李政道研究所2018年在暗物質特性、拓撲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室天體物理、量子色動力學、冷原子、量子光學、精密測量、宇宙大尺度結構、星系與星系團、對撞機物理、新原理加速等各研究領域發表SCI論文超過100篇,其中12篇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子刊等頂級期刊;此外還有作為合作者加入國際大科學合作項目發表論文100餘篇。

李政道研究所與張江科學園均為2019年上海市重大建設項目。

為科創中心建設貢獻「交大智慧」

上海交通大學積極響應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快創新型大學及科研機構向張江集聚」的號召,在張江布局上海交大科學園;積極參與科創中心「四梁八柱」建設,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下一階段重點任務和張江國家實驗室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對標國際一流,建設一批高水平國際研發基地,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助力上海攻堅突破和國家重大戰略布局。

智能製造功能型平臺

轉化醫學重大基礎設施

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城市治理研究院

在生物醫藥領域,國際合成生物學創新平臺依據國家、上海市生物醫藥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結合交大學科優勢與研究基礎,依託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代謝與發育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戰略聯盟等已有基地和平臺,凝聚了人工生物體系構築理論與技術、人工細胞體系與生態改良、智能生物系統與精準診療、人工合成體系與藥物創製四個特色研究方向。

在人工智慧領域和集成電路領域,學校依託人工智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等雙一流建設學科優勢,聯合共同發起人工智慧市級重大專項,建設人工智慧功能型平臺,充分匯聚上海人工智慧創新資源,吸引國內外優勢力量,合力攻關上海人工智慧專項,在人工智慧算法、後深度學習理論和作業系統方向上力爭為上海產出標誌性成果,形成上海人工智慧發展的高地,集聚一批人工智慧創新企業,在人工智慧國家重大專項中爭取承擔更多任務。

在海洋領域,學校成立了以林忠欽校長為牽頭人的工作團隊,在市科委的指導下聯合上海相關力量發起海洋領域的市級重大專項。在教育部層面已經明確,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建設海洋裝備關鍵技術集成攻關平臺,「全球可移動海洋研究設施」已入選教育部「十四五」培育項目庫。

上海交大緊緊抓住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戰略機遇,堅持與城市同步發展,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謀發展,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科創中建設的新要求,在增強創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貢獻交大智慧和力量。

相關焦點

  • 李政道研究所、張江科學園建設指揮部赴張江科學城展示廳、張江...
    為了深入領會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5月16日下午,李政道研究所建設指揮部、張江科學園建設指揮部成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嵇紹嶺、副院長張曉君,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彭宗林,重點建設辦副主任周大喜,資實處副處長張磊,基建處副處長沈燕明,指揮部辦主任趙昕、副主任廖凌等相關院系教授集體前往張江科學城展示廳參觀,重走習總書記考察之路、感受張江科技創新之旅、領會科創中心建設使命。
  • 浦東建設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南區
    根據上海浦東發布的消息,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將在浦東建設,這個地方也就是位於在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南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南區是張江高科技園區最南面的一側,大約在浦東的中環線和外環線之間。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的實驗樓的位置是:東至申江路、南至沔北路、西至金科南路、北至華夏中路,如下所示。
  • 上海今年全面啟動張江科學城第二輪82個項目建設
    上海市市長應勇作政府工作報告。(攝影:張春海) 東方網記者王玲1月15日報導: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今天上午開幕,上海市市長應勇作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今年重點工作時,應勇表示,2020年,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 應勇指出,制定實施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方案。
  •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在上海張江啟動建設 打造世界知名原始創新策源地  中新網上海8月29日電 (記者 許婧)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29日在上海張江科學城正式啟動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1畝,總建築面積約56000平方米,預計2020年6月完成基本建設。
  • 校領導赴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洽談全面戰略合作
    11月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校務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張江校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吳旦帶隊赴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研院)洽談戰略合作事宜。
  • 張江實驗室將繼續全力參與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上證報訊(記者 宋薇萍)張江實驗室管理委員會2月14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工作,謀劃部署今年工作。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應勇出席並講話。白春禮指出,過去一年,張江實驗室的集中度和顯示度不斷提升,體現了「上海速度」,進展令人振奮。
  • 【中國科學報】上海張江實驗室正式成立
    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9月26日在滬舉行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共同為張江實驗室揭牌,白春禮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分别致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裡斌主持。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們圍繞科學前沿問題碰撞智慧火花。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理事會理事長林忠欽今天上午在致辭中提到,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重點建設了物理與天文學等基礎學科,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成果,實現了學校相關學科的跨越式發展。
  • 張江實驗室在上海成立 計劃2030年躋身世界前列
    陳正寶 攝   中新網上海9月26日電 (記者 鄭瑩瑩)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又增添新的重要支撐。9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於此間舉行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共同為張江實驗室揭牌,白春禮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分别致辭。
  • 上海市長應勇為何對「水」這件事緊抓不放?
    上海市市長應勇。資料圖片 張春海 攝今年1月20日,應勇當選為上海市市長。履新後的4個多月,這個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的新市長,最關心什麼?梳理公開報導,不難發現,應勇上任後的一系列調研、會議、工作部署,都指向一個關鍵字——「水」。
  • 張江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共同為張江實驗室揭牌,白春禮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分别致辭。  白春禮在致辭時說,建設張江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重大決策的切實舉措,是院市雙方站在國家科技創新總體布局高度,面向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
  • 上海張江實驗室持續發力 看齊國際先進水平
    資料圖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2月15日電 (鄭瑩瑩)自2017年9月在滬成立,由上海市和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建的張江實驗室建設得如火如荼。最新消息顯示,過去一年,張江實驗室的集中度和顯示度不斷提升。上海方面的消息顯示,2018年,張江實驗室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硬X射線、超強超短雷射、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初步成型;布局類腦、微電子、生命科學等重大研究方向,並順利組建一批研究機構;一批優秀科技和管理人才加盟張江實驗室;實驗室各項運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
  •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11月1日,小編從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集體採訪中了解到,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將誕生在這裡。 據上海自貿區張江管理局副局長付軍介紹,目前上海已建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個、在建9個,共14個,數量、投資額和建設進度均領先全國。
  • 建國家實驗室、拿出「上海方案」,2020年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
    2020年1月15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在世博中心開幕,市長應勇作《政府工作報告》。應勇指出,2020年上海要大力推進「五個中心」建設。應勇指出,上海要優化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結構,做大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數字貿易,加快形成進出口並舉、內外貿並重的貿易發展新格局。
  • 探索國家實驗室建設新機制 張江實驗室擼起袖子這麼幹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在科創上海,最閃亮的「金字招牌」無疑是正在建設中的張江實驗室。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超強超短雷射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以及啟建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隨著張江實驗室的建設,這些大科學裝置個個都將成為科創的「國之重器」。
  • 韓正:張江國家實驗室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
    據解放日報24日消息,上海市委書記、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指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每一個階段都要有集中度和顯示度,進一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提升影響力。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要抓好骨幹項目,張江國家實驗室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張江科學城功能性項目要儘快落地。人才是上海的第一資源,事關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競爭力。
  • 張江實驗室今年如何發力突破?這個會議透露重要信息!
    張江實驗室管理委員會今天(14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工作,謀劃部署今年工作。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應勇出席並講話。張江實驗室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繼續全力參與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力爭早日獲批成為國家實驗室。中科院將進一步支持張江實驗室進行體制機制探索,支持張江實驗室儘快建立有效的國家實驗室管理體系、招聘全球頂級科學家加盟、產生有顯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
  • 張江實驗室:打造充滿活力科創「試驗田」—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應勇出席並講話。 張江實驗室主任王曦介紹,2018年張江實驗室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硬X射線、超強超短雷射、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設施建設進展順利,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初步成型,上海光源建成以來獨立開展以及與合作單位共同取得的6項成果入選中科院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成果,光源二期工程正式進入調試出束階段,「羲和雷射」項目完成白玉蘭工程驗收;布局類腦、微電子、生命科學等重大研究方向
  • 上海市長今天講到的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是什麼科研利器?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今天上午開幕,應勇市長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上海市科委基地建設處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科技部正在推進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國家創新基地統籌規劃與系統布局,按照「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3類進行優化整合與布局建設。
  • 張江實驗室正式揭牌 建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國家實驗室
    新華網北京9月27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9月26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在揭牌儀式上,白春禮指出,建設張江實驗室,是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重大決策的切實舉措,是院市雙方站在國家科技創新總體布局高度,面向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指出,建設張江實驗室,目標就是要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