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應我校邀請,日本著名宇宙學家、東京大學卡弗裡宇宙物理數學研究所副所長佐佐木節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合肥大師論壇」,在理化大樓一樓科技展廳以『Gravitational Wave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the Dawn has Arrived!』為題作精彩學術報告。報告會由物理學院天文學系蔡一夫教授主持。
首先,蔡一夫教授對佐佐木節教授的訪問表示熱烈歡迎,並結合自身經歷介紹了佐佐木節教授在宇宙學擾動理論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
報告中,佐佐木節教授首先通過與生活中其它波動現象進行類比,指明了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以及可以穿透宇宙中任何物質的特性。隨後,佐佐木節教授介紹了引力波來源之一的雙星合併事件,並回顧了引力波的探測歷史與發現事件,其中還包括了對現階段已經運行或正在建設的引力波天文臺LIGO,VIRGO,KAGRA等的介紹。在這之後,佐佐木教授著重介紹了雙中子星合併事件GW170817,指出了這一事件同時具有引力波信號與電磁信號的重要特徵,以及在檢測引力波傳播速度與光速的偏離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在報告的第二部分,佐佐木節教授介紹了兩種非常有前景的新的引力波探測方法,基於衛星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器與脈衝星計時陣列探測器,並以此作為引力著重介紹了宇宙學中的引力波。這包括宇宙暴脹階段產生的引力波,宇宙學相變過程產生的引力波與作為暗物質候選者的原初黑洞產生的引力波。通過這一個個實例,佐佐木節教授對未來多波段引力波天文學與多信使天文學進行了展望,強調引力波是研究未知宇宙與發現新物理的重要工具。
報告結束後,參會師生踴躍提問,佐佐木節教授詳細地做了解答。大家圍繞著引力波探測的噪聲影響,宇宙學相變引力波的頻率分布,以及對於對當前地面引力波探測範圍之外的更高頻率的引力波探測手段等重要科學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在報告會尾聲,全體師生對佐佐木節教授的精彩報告給予了熱烈掌聲。
佐佐木節(Misao Sasaki),日本宇宙學家,1981年於日本京都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歷任日本大阪大學、京都大學教授、京都大學基礎物理湯川研究所所長,現任東京大學卡弗裡宇宙物理數學研究所副所長。主要成就:1986年提出Mukhanov-Sasaki不變量;1982年與中村卓史共同推導出「佐佐木-中村方程」。他是宇宙學擾動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國際合作與交流部、物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