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催化和點擊化學領域的奠基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做客交大...

2020-12-05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廣州日報》報導 4月22日,不對稱催化和點擊化學領域的奠基人,諾貝爾化學獎、普裡斯特利獎、沃爾夫獎、美國富蘭克林獎章獲得者,美國科學院和藝術及科學院雙院士,卡爾 巴裡 夏普萊斯(Karl Barry Sharpless)教授做客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作《SuFEx點擊化學在生物方面的應用》報告,向交大師生分享其近期在研究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方面的工作。

下午兩點,講座準時開始。慕名前來傾聽大師教誨的交大師生坐滿了報告廳,在場師生在互動環節中就夏普萊斯教授的報告踴躍提問,反響熱烈。

夏普萊斯不對稱雙羥基化反應與夏普萊斯環氧化反應,是現代有機合成中最重要的反應之一,夏普萊斯教授因這一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點擊化學是一種實用的哲學概念在合成化學上的映射,它的核心理念是——合成化學的靈魂在於其實用性,要以分子功能為導向。

受到自然界少數合成砌塊就可以構建複雜功能的啟發 ,夏普萊斯教授自90年代中期開始積極探尋一種方法來發現新的反應性和化學連接,直到他的小組發現CuAAC反應(銅催化的疊氮化物 - 炔烴環加成反應)之前,點擊化學一直沒有獲得很大的發展。目前,點擊化學已被廣泛應用於有機化學、聚合物材料合成、生物分子標記、抗體修飾、藥物開發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生產領域,擁有廣闊的前景。

最近在點擊化學的核心理念上又發展出來新一代的點擊化學——基於"硫氟交換(Sulfur(VI) Fluoride Exchange,SuFEx)"的高價硫氟類化學。夏普萊斯教授在報告會中介紹了他於2014年發現的這一點擊化學反應——SuFEx反應。自開發以來,SuFEx反應已在材料科學、化學生物學和藥物研發方面得到廣泛應用。隨後,夏普萊斯教授還重點介紹近期使用這種新方法在發現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方面的工作。

夏普萊斯透露,自己很喜歡中國文化,特別是可以團結很多人的家族觀念。他非常欣賞老子 《道德經》裡的一句話,"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認為這句話道出了"點擊化學"中的哲學真諦。
卡爾 巴裡 夏普萊斯(Karl Barry Sharpless)簡介

1941年4月28日出生於美國費城,1959年進入達特茅斯學院修讀大學課程,1968年於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史丹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擔任教授,1990年開始轉到斯克裡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擔任W. M. Keck講座教授。他從事"點擊化學"研究,是不對稱催化和點擊化學領域的奠基人。夏普萊斯個人學術生涯獲得許多重要科學獎項,其中包括1992年亞瑟•科普(Arthur C. Cope Award)獎,2001年美國富蘭克林獎章,2001年沃爾夫獎,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及2019年普裡斯特利(Priestley)獎等。

相關焦點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Stefan W. Hell做客上海交大第111期大師講壇
    10月31日,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Stefan W. Hell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報告廳做客第111期大師講壇,為交大師生帶來題為「Light Microscopy: The Resolution Revolution」的精彩報告。
  • SuFEx點擊化學在生物方面的應用
    他目前從事「點擊化學」研究,是不對稱催化和點擊化學領域的奠基人。他個人學術生涯獲得許多重要科學獎項,其中包括1992年亞瑟•科普(Arthur C. Cope Award)獎,2001年美國富蘭克林獎章,2001年沃爾夫獎,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及2019年普裡斯特利(Priestley)獎等。
  • 2015諾貝爾化學獎獲獎人員名單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2015諾貝爾化學獎獲獎人員名單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揭曉,託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以及阿奇茲
  • 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 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如下:  2010年,美國科學家理察·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和鈴木章因在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的卓越研究而獲獎。
  • 背景資料:近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
    中國新聞網10月10日電 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10日將會揭曉。近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如下:2006年,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他在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領域作出了貢獻。2005年,法國科學家伊夫•肖萬 、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格拉布和美國科學家裡理察•施羅克。
  • 2015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諾貝爾化學獎是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歷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發現了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溶液滲透壓。1902年:赫爾曼·費歇爾(德)合成了糖類和嘌呤衍生物。
  • 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名單
    他因此與其他兩位美國同行分享了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1年 威廉·諾爾斯(W.S.Knowles) (1917-)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裡·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三位化學獎獲得者的發現則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 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全文)
    不過,現在他的發現已經使得準晶體成為物理學家、材料學家、數學家以及晶體學家的重要研究領域。 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 得主:美國科學家理察·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日本科學家鈴木章 領域:在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的研究領域。
  • 有機合成史上最渣的專業名詞:點擊化學
    它尤其強調開闢以碳-雜原子鍵(C-X-C)合成為基礎的組合化學新方法,並藉助這些反應(點擊反應)來簡單高效地獲得分子多樣性。點擊化學的代表反應為銅催化的疊氮-炔基Husigen環加成反應(Copper-Catalyz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 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3】
    原標題: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 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 得主:美國科學家理察·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日本科學家鈴木章 領域:在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的研究領域。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 合成出世界首個人工分子馬達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東理工大學特聘「國際知名大師客座教授」伯納德·L·費林加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化學部)。2004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外籍榮譽院士、2006年當選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2016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曾先後獲得手性獎章、Van?t Hoff獎章、瑪麗-居裡勳章、Arthur C. Cope學者獎和歐洲化學金牌獎。
  • 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被聘為南京大學名譽教授
    與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本科生在科研方面有更強的創造力和活力。因此,對一些有天賦的學生,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度,讓他們自由發揮才能,激發他們更大的創造力。自稱不喜歡被名利所累摘得諾貝爾大獎,在常人看來是無限風光,但夏普裡斯坦言,他並不喜歡這個獎。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斯託達特訪問清華做客「巔峰對話」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斯託達特訪問清華做客「巔峰對話」清華新聞網6月25日電 6月19日晚,清華大學第二十四期「巔峰對話」在人文社科圖書館大同廳舉行,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弗雷澤·斯託達特(J.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她和她!
    其中,最年輕的化學獎得主是法國物理學家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在35時與其妻子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最年長的化學獎得主是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他因對鋰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在97歲時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古迪納夫也是目前所有諾獎獲得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Winter),表彰他們實現了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呈現技術。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是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設立的原始四大獎項之一,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7年,共頒獎109次,有178人次獲獎,化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是58歲。
  • 日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小研究也能產生大價值
    日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小研究也能產生大價值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19-10-3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 資料:諾貝爾化學獎過去十年得主與成就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英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美國科學家託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共同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並將分享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瑞典皇家科學院在一份聲明中說,「核糖體對於生命極為重要,它們也是研發新抗生素的關鍵。」 核糖體是在各類細胞中普遍存在的顆粒狀結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化學物質。
  • 2016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澤•斯託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伯納德•L•費林加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是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
  • 109次諾貝爾化學獎中,催化竟然佔了15個!
    自1901年至今,諾貝爾化學獎已經過去了長達119個歲月,共頒獎109次,10月9日下午將進行第110次頒獎。催化作為化學領域的分支,竟有15次和催化直接相關或者密切相關的獲獎經歷,接近總數的15%。今天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些偉大的人及其成就到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