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19-10-3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化學不只是一門觀測學科,或者是理解自然的學科。我們的學科有能力產生很高的價值。人工合成物質和材料將決定我們的生活質量。而催化劑是唯一合理、通用產生有用成分的方法,並具有成本效益、節能和環境友好的特點。」10月30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在上海舉行,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稱。
在當天的演講中,野依良治從自己的研究出發,他認為即使是一項小小的研究,也能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價值,還能幫助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野依良治1938年9月出生於日本兵庫縣蘆屋市,1961年在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院化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作助教,1969到1970年野依良治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1972年33歲時成為名古屋大學教授。
在前人的基礎上,野依良治開發出了性能更為優異的手性催化劑。這些催化劑用於氫化反應,能使反應過程更經濟,同時大大減少產生的有害廢棄物,有利於環境保護。這些工作對手性氫化催化劑在工業上的應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很多化學製品、藥物和新材料的製造,都得益於野依良治的研究。他也因此在200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上大學時,我的科研是由我的個人興趣驅動的,我希望今天在座的年輕人也可以根據你自己的興趣來做研究,同樣也能為人類做出貢獻。在學界,我們的研究想要創造價值,就必須靠自己的自由意志來推動,而不應該受到外界壓力。從工業革命之後,社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聯合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因此我認為,我們研究的總目標應該是不丟下任何一個人。」野依良治表示。
他舉了一個實際應用的案例。得益於不對稱催化反應的研究,綠色化學成為可能。基於他的研究,住友化學開發出了一款持久防瘧疾蚊帳。這款蚊帳使用的材料能成功生成變綠聚酯,可以預防蚊子。有數據統計,每一年都有3-5億人被瘧疾感染,就是因為蚊子的叮咬。現在坦尚尼亞居民有8千人得到了這款蚊帳,有效防止了瘧疾肆虐。
「在我們發現了自己反應劑之後已經過了50年,沒有人想到,當初這麼小的一個發現會對於全球福祉產生這麼大的影響。這告訴我們什麼呢?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我們的發現,學界,行業,政府,各行各業都必須要重新思考我們面臨的問題。」野依良治在演講中提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