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主要成就介紹

2020-12-02 環球網

新華網北京10月8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和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鍵獲得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三位科學家因在發現和研究綠色螢光蛋白方面做出貢獻而獲獎。

以下是2000年至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2007年,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因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做出開拓性貢獻而獲獎。

2006年,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領域做出貢獻而獲獎。

2005年,法國科學家伊夫·肖萬、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格拉布和理察·施羅克因在烯烴複分解反應研究領域做出貢獻而獲獎。

2004年,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國科學家歐文·羅斯因發現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而獲獎。

2003年,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和羅德裡克·麥金農。他們因為在細胞膜通道領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獎。

2002年,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學家庫爾特·維特裡希。他們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識別和結構分析的方法。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與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們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另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巴裡·夏普萊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2000年,美國科學家艾倫·黑格、艾倫·馬克迪爾米德和日本科學家白川英樹。他們在導電聚合物領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相關焦點

  • 背景資料:近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
    中國新聞網10月10日電 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10日將會揭曉。近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如下:2006年,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他在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領域作出了貢獻。2005年,法國科學家伊夫•肖萬 、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格拉布和美國科學家裡理察•施羅克。
  • 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 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如下:  2010年,美國科學家理察·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和鈴木章因在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的卓越研究而獲獎。
  • 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全文)
    新華社記者 劉一楠 攝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10日電(記者 和苗 劉一楠)瑞典皇家科學院10日宣布,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賴恩·科比爾卡分享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G蛋白偶聯受體」方面的研究。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諾爾馬克當天上午在皇家科學院會議廳宣布了獲獎者名單及獲獎成就。
  • 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
    原標題: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 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 得主:兩位美國科學家羅伯特 萊夫科維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萊恩 克比爾卡(Brian K. 10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儀式現場播放的幻燈片顯示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羅伯特·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
  • 2000年至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主要成就
    以下是2000年至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  2006年,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他因在「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  2005年,法國科學家伊夫·肖萬、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格拉布和理察·施羅克。
  • 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3】
    原標題: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 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 得主:美國科學家理察·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日本科學家鈴木章 領域:在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的研究領域。
  • 近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及主要成就
    新華網北京10月7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美國籍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日本科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獲得200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了亞原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而獲獎。小林誠、益川敏英則因有關對稱性破缺起源的發現而獲獎。
  • 資料:諾貝爾化學獎過去十年得主與成就
    200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剛剛揭曉,英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美國科學家託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因在核糖體的結構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而獲得該獎項。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英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美國科學家託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共同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並將分享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瑞典皇家科學院在一份聲明中說,「核糖體對於生命極為重要,它們也是研發新抗生素的關鍵。」 核糖體是在各類細胞中普遍存在的顆粒狀結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化學物質。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是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設立的原始四大獎項之一,首次頒發於1901年,截至2017年,共頒獎109次,有178人次獲獎,化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是58歲。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將分享獎金760萬人民幣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盤點近年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歷數近6年該獎項得主及主要研究
    10月7日公布的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兩位女性科學家。近年諾貝爾化學獎日益聚焦於人類生命科學,此次更是授予「基因剪刀」,是對化學細分下的化學生物學領域的認可,也是學生物及化學學生對於自己專業的堅定信心來源。
  •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永遠不會介意被得諾獎的消息吵醒—新聞...
  • 背景資料: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獎金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與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們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所作出的貢獻;另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巴裡·夏普萊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2020-10-12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近二十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及其成就
    【搜狐IT消息】 據瑞典諾貝爾基金會所提供資料,以下是最近二十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名單及其獲獎理由:  2005年 美國化學家羅伯特-H-格拉布斯(Robert H. Grubbs)和理察-R-施羅克(Richard R.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最高齡的諾獎得主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日)是唯一一位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