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野依良治:研究者要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智慧財產權
這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昨天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作出的判斷。為了順應這種趨勢,野依良治建議政府給予學者更多的自由空間,同時鼓勵年輕學者克服困難,樹立遠大抱負,勇於探索未知的領域。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野依良治:科學「互聯」時代,亟需...
這是目前科學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態度大師講堂Ⅱ」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在不到半小時的演講中,深入闡述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
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WLA副主席野依良治:研究者要追求的是真理,而...
這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昨天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作出的判斷。為了順應這種趨勢,野依良治建議政府給予學者更多的自由空間,同時鼓勵年輕學者克服困難,樹立遠大抱負,勇於探索未知的領域。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野依良治:科學「互聯」時代,亟需發展全新多元科研領導力
這是目前科學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態度大師講堂Ⅱ」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在不到半小時的演講中,深入闡述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用科學的理性之光衝破不確定性的迷霧: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雲」聚上海,傳遞團結與合作的力量
在昨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暨「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上,這群世界科學共同體的引領者們發出了共同呼聲:反對針對科學交流的封閉、阻斷、禁錮,堅持開放與合作,以科學態度面對人類共同挑戰,用科學的理性之光衝破未來不確定性的迷霧。這種前所未有的堅定傳遞出團結與合作的力量,讓人們深切感受到信任與交流的價值。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研究必須跨學科、超學科甚至是反學科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天繼續舉行,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日本著名有機化學家野依良治,在本屆論壇特設的科學態度大師講堂,帶來「如何在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和國家科研戰略之間取得平衡?」的演講。他建設性地提出,「研究必須跨學科、超學科甚至是反學科」。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盛會彰顯上海城市精神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野依良治在接受視頻採訪時表示,自己在1986年第一次來中國,當時就對於中國的科研進步很感興趣。他看到,中國政府對科研非常重視,也積極推動學術交流。野依良治認為,目前科研中心正不斷從西方移向東方,而非只是西方獨自發展。「二戰時期,很多歐洲科學家去到了美國,也帶去了繁榮和成就;隨著西方科學家來到亞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國,東方會成為新的世界中心。」
-
諾獎得主野依良治:科學研究裡無人可以孤軍奮戰,閉門造車
諾獎得主野依良治:科學研究裡無人可以孤軍奮戰,閉門造車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20-10-30 11:34 來源:
-
諾獎得主野依良治:全球科研中心正從西方轉向東方
全球合作是解決許多科學問題的關鍵。」雖然由於疫情無法來到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還是通過視頻連線接受了媒體的採訪。2001年,因其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研究領域的不斷創新,野依良治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全球科研中心正從西方轉向東方年輕時,野依良治曾到美國哈佛大學求學。回憶自己剛到美國,野依良治說當時就感覺美國有很多有天賦,有能力的學生,而自己對科學、技術的學習遠未及他們。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現代科學起源與歐洲,然後轉移到美國,開始發展壯大。
-
諾獎得主野依良治:全球科研中心正從西方轉向東方
全球合作是解決許多科學問題的關鍵。」雖然由於疫情無法來到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還是通過視頻連線接受了媒體的採訪。野依良治1938年9月出生於日本兵庫縣蘆屋市,1961年在日本京都大學工學院化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作助教,1969到1970年野依良治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1972年33歲時成為名古屋大學教授。
-
日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小研究也能產生大價值
野依良治。 10月30日,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在上海舉行,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稱。在當天的演講中,野依良治從自己的研究出發,他認為即使是一項小小的研究,也能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價值,還能幫助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論壇設置的系列主題峰會,將覆蓋化學、天文物理、量子、生命、數學、腦科學、人工智慧這七大基礎科學領域,聚焦科學領域前沿產業話題。以開放融入世界如果合作有顏色,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會告訴你,那是心連心的紅色。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站在科學巨人的肩上攀登,青年的使命就是接力與超越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憶及自己的科研之路時就說過,儘管他獲獎的工作是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做的,但他最好的研究是二三十歲的時候完成的,那時的工作更具有創造力。許多研究都表明,30—45歲的青年科技人才處於創新活躍期和產出高峰期。在諾獎歷史上,不少白髮蒼蒼上臺領獎的得主,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就是在青年時代完成的。呵護年輕人的創意,或許,就是在保護未來人類社會的新的文明火種。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盛大開幕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重重困難,親臨上海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三位中國頂尖科學家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出席開幕儀式。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10月30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與會科學家的共識。
-
野依良治:如何在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和國家科研戰略之間取得平衡?
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參加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圖|WLF獨家面對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和國家科研戰略這兩個看似迥然不同的主題,野依良治清晰地指出其相關性:人類命運互聯,科學與人類互聯。野依良治引用牛頓「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經典名言,表示出對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創辦初衷的肯定和認同,匯聚頂尖智慧,啟發青科探索,推動科學發展。
-
野依良治:如何在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和國家科研戰略之間取得平衡?
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參加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圖|WLF獨家面對促進基礎科學研究和國家科研戰略這兩個看似迥然不同的主題,野依良治清晰地指出其相關性:人類命運互聯,科學與人類互聯。野依良治引用牛頓「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經典名言,表示出對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創辦初衷的肯定和認同,匯聚頂尖智慧,啟發青科探索,推動科學發展。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
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應對新冠疫情,世界需要理性的聲音。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共識。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麥可·萊維特:我們應對疫情的措施必須更加聰明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正在進行,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麥可·萊維特在現場發表演講。他表示,各年齡組對新冠病毒的反應不一樣,60歲、70歲都是分界線,過了60歲死亡率會上升,而年輕人風險較小。疫情對年輕人帶來的損害更大,因為他們沒辦法上學,工作受到影響,年紀大的人經濟損害反而沒有那麼大。因此,萊維特認為,我們的應對措施必須更加聰明,保護健康的同時要減少損害。萊維特也希望,年長者要把火炬交給交給年輕人。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朱棣文:希望其他領域的競爭不要波及...
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接受媒體視頻採訪時表示,各國應加強科技合作,共享大科學裝置。 朱棣文是著名的美國華人物理學家,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現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他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