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2020-10-21 新民網

圖說: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秋天是屬於科學的季節。

當樹葉變得金黃,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傳出的聲音,總令人期待,這是對為人類作出重要貢獻科學家的至高褒獎,也是對「後浪」繼續攀登的鼓舞。在遙遙相望的中國上海,「最強大腦」們匯聚東海之濱,在名為「世界和未來」的畫布上,描繪一幅永不褪色的科學夢。

把開放的「門」打得更開、把創新的「火」點得更旺、把包容的生態建得更好,科技創新在上海煥發出更加彭勃的生機。本月底,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如約而至,科學家「天團」將再次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

這場橫跨四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進入倒計時!

以好奇打量未知

如果好奇有顏色,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天體物理學家喬治·斯穆特三世會告訴你,那一定是深空的顏色。

「當你知道的越多,你就發現自己越無知。」斯穆特今年75歲了,出生於律師世家的他,並沒有走上「律政精英」的道路,而是聽從自己內心對宇宙的好奇走向科學。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斯穆特曾傾情客串,編劇借青年物理學家「謝耳朵」之口表達了對他的讚美:「斯穆特對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和各向異性研究,鞏固了我們對宇宙起源的了解。」即便獲得了物理界的最高成就,斯穆特如今依然好奇得「無法自拔」。在今年的論壇上,他將分享關於宇宙探索、外星生命、黑洞和引力波等話題的見解。

圖說: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

「科學會對人類造成哪些影響?可能會產生所謂的『超人』。目前,這樣的生物可以做人類80%-90%的工作,未來可能做更多。」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上,斯穆特這樣暢想未來。莫比烏斯帶是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度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一些在平面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卻能在莫比烏斯帶上找到答案。去年秋天的那個上午,60餘位科學家坐在莫比烏斯帶旁,攜手探索世界科學的巔峰、科技發明的前沿和人類未來的極限。

從第一屆論壇35位頂尖科學家出席,到去年65位「最強大腦」齊聚,再到今年包括約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雲端齊聚,上海搭臺,讓紛至沓來的「最強大腦」,在這片創新的熱土上摩拳擦掌。一年一會,一個更廣泛的「朋友圈」孕育而生,助力上海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人類能登上火星嗎?癌症最終能被攻克嗎?真的能用水開汽車嗎?萬能疫苗有可能實現嗎……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莫比烏斯論壇仍將延續。這一次,42公裡的馬拉松徵途化為42小時科學之旅,140顆「最強大腦」全力運轉,以科學的理性預見可期的未來。這場「科學馬拉松」,等每一顆好奇的心來追。

以基礎推動創新

如果專注有顏色,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蘭迪·謝克曼會告訴你,那是隨手寫下想法的黑白色。

圖說:蘭迪·謝克曼

在人們心中,隨時隨地冒出靈感,隨筆寫下一串串代碼,是科學家們的專屬形象。電影《美麗心靈》裡就有經典一幕:數學家約翰·納什在沒有紙的情況下,在小賣部櫥窗上寫下博弈論推導公式。也正因這隨筆式的靈感記錄,他與未來的妻子第一次相遇。十五張方桌、十五席白布、每人一支筆,聯結成前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個獨特環節——「桌布」論壇。

在蘭迪·謝克曼面前的桌布上,整齊地寫著「1、2、3……」那是他對於上海該如何建設一流基礎科研機構的建言要點。在謝克曼看來,對好奇心的保護、自由探索的氛圍、穩定的政府與企業支持、開放的國際協作與交流,全都必不可少。

此前兩屆的論壇,「基礎科研」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關鍵詞。它事關「從0到1」的原始創新,是上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的關鍵。只有基礎研究做得更加堅實,創新才有更多動力和活力。「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所有與會科學家都致力於推廣基礎科學。人類未來將面臨很多難題,基礎研究可能是唯一的解決途徑。」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如是說。

圖說:頂尖科學家與青年科學家共同交流並在桌布上寫下討論的內容

令人欣慰的是,「最強大腦」們對基礎科研無以復加的重視和不遺餘力的推廣,正喚起更多人的共鳴與追隨。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競相湧現、一批世界級科技設施迅速集聚、一批前沿性研究項目加速開花結果……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評選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優秀科學論文中,兩篇中國論文入選,均出自上海。目前,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全市GDP比重達4%,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3.5件。

「相比過去的任何時期,基礎科學研究對產業發展產生更直接、更快速的影響,科學到技術的轉化變得更高效、更專業。」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去年的論壇上這樣表示。

在即將到來的第三屆盛會中,200餘位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青年學者等將與150餘位頂尖科學家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礙雲端相會,在線演繹「桌布」交流的盛況。六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則將全球首次「全息」同臺,共同代表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出科學聲音、表達理性態度,話題也包含了「促進基礎科學研究」。論壇設置的系列主題峰會,將覆蓋化學、天文物理、量子、生命、數學、腦科學、人工智慧這七大基礎科學領域,聚焦科學領域前沿產業話題。

以開放融入世界

如果合作有顏色,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會告訴你,那是心連心的紅色。

圖說:麥可·萊維特

2020年的新春,當新冠病毒肆虐,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立即提出了各方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疫病防治科研合作的建議。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與妻子蘇珊聯名通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來信:「我們會照顧你們的健康,會守護中國人民的安寧。不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們都會全力支持中國,度過難關。正如人在困境中會向朋友求助,請告訴我們能如何為大家提供幫助。」

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已進入全球開放、協同創新的「大科學時代」。尤其是在諾貝爾獎等頂尖科技舞臺上,國際協作的「朋友圈」越建越大。只有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才能讓科技創新煥發蓬勃生機。這是上海的決心,更是一直踐行的理念。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鮮活的案例——在「最後一公裡」的轉化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團隊,將「低氧誘導因子」的發現用於新藥,在中國率先上市。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恰似一扇絕美的窗,讓全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上海的同時,也將越來越多頂尖科學家帶到上海,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在前沿理論研究、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深入探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在首屆論壇上接受新民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論壇能聚集全球大批頂尖科學家到上海來發展科學,讓更多人意識到,上海乃至中國對科學的重視程度,擴展了上海「海納百川」的內涵。

開放,是上海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品格,也一直貫穿在創新的全部環節。去年論壇閉幕式上,發布了《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上海倡議》,其中強調開放、合作和科技共同體的觀念仍然是支撐科學發展的決定性基礎。

星光璀璨,大咖雲集。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世界「最強大腦」集結,為攻克新冠病毒齊發力——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彼得·杜赫提帶領團隊首次成功培育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生長樣本,他受邀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領袖巔峰對話,探討「戰疫」話題;新晉諾獎得主、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者哈維·阿爾特則將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之戰」峰會。而星際大航海時代的「瞭望者」們,也將在本屆論壇共同揭開「超級黑洞」的神秘面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婭·蓋茲與2020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謝普德·多爾曼將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引力波峰會,與世界頂尖「宇宙天團」一起仰望星空,探討宇宙的奧秘……

以青年贏得未來

如果未來有顏色,每一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都會告訴你,那是繽紛的彩色。

去年12月,2019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舉行。來自上海的高中生胡詩成受邀觀禮。就在此前兩個月,她在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上表現驚豔。「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科學家們都非常隨和,也很願意和我們溝通,我以後想成為像他們這樣的科學家。」小姑娘說。論壇上,受到頂尖科學家的點撥與啟發,「後浪」們正展翅高飛;而在會場外,論壇也激勵著更多年輕人,踏上追求科學的旅程。

圖說:羅傑·科恩伯格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介紹,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有個重要宗旨:培養青年科學家。「希望中國年輕科學家積極參與全球基礎科研,並有更多突破,協會願意提供更多幫助。」

協會副主席、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也認為,諾獎得主應該更關注年輕人。他年輕時就讀的物理系,有6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讓他受益匪淺。「如果我們堅持與中國的年輕人交流合作,將會長效提升科學和教育水平。」

頂尖科學家們視「傳承」為至寶,希望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的科研精神在晚輩手中薪火相傳。當不再年輕的「最強大腦」們提出這樣的殷切希望,上海已經開始行動——既要有高峰高原,也要厚積薄發,培育氛圍強大的磁場,吸引青年科學家的集聚。

洞悉未來,解讀世界。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數十位少年科學家將與諾貝爾大師聯袂獻上最具含金量的「科學第一課」,你能一睹科學前輩的睿智與風範,也能看到和少年英才的智慧與朝氣。

還有一張藍圖值得期待。今年8月20日,在臨港新片區規劃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拍出了首幅地塊,將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這裡將立足基礎研究,規劃建設1所世界頂尖的高等研究院、20個世界頂尖科學家冠名實驗室、引入4000名世界頂尖青年科學家和多個包括大科學計劃在內的重大科研項目。

透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扇連接上海與世界的窗,更多生動鮮活、令人矚目的傳奇和故事,將不斷演繹。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盛會彰顯上海城市精神
    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動情地送出了多份感謝。「習主席在給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科學探索,永不落幕
    圖|WLF獨家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來到上海實地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他們說,推動國際科學合作是創立協會的初心,是他們的份內之事。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在上海召開。不過,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與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仍克服重重困難抵達上海,將現場參加論壇。是怎樣的吸引力,讓科學家「天團」用行動為這座城市投上一票?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盛大開幕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懷進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分别致辭。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主持開幕式。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重重困難,親臨上海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三位中國頂尖科學家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出席開幕儀式。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上海,因科學而再次刷屏
    本屆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圖為論壇上的「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對話。新華社記者王翔攝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上海!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訪WLA上海中心 在古典與科學的碰撞中領略「最強大腦」的風採
    坐落於這條道路的科學會堂,凝固著百年悠長的歷史,古典與科學的碰撞激發著無數過客的靈感。說起科學會堂,你會脫口而出雕花的彩繪玻璃、法式的吊燈穹頂、抑或是入夜的溫柔燈光?或許,南昌路上一道不起眼的小門會成為你最新的印象——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上海中心。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導
    跨越疫情造成的重重困難,促成三屆論壇中頂尖科學家參與數量最多的一次論壇,如何、為何能做到這樣的增長?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執行理事長裘正義介紹,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系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最強科學天團雲集上海
    2020年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圖為開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為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致辭。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疫情之下,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與「上海擔當」
    這三天,「科學天團」的腦力激蕩頻上熱搜這三天,在浦江會客廳發生的星光璀璨的全球大聯動,呈現給世界跨越時空的信心與祥和的力量這幾天,秋意正濃的上海瀰漫著一股濃鬱的「科學的味道」。三天來,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雲」端相聚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科學盛會,正在書寫一部未來簡史
    用近日舉家落戶上海、全職加盟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的「全球牙科學教科書式的人物」託內特教授的話說,就是因為「看好這裡的氛圍與明天」。當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努力成為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透過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個「重要窗口」,我們望到上海科創打出一張又一張「金名片」。
  • 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原標題:大江東|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10月7日下午5點30分左右,2019年首個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哈佛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放,包容,合作,這本就是科學應有的模樣
    遵循這樣的共識,全球科學家們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正如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諾貝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這次在上海談及疫情時所說的:全世界從未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災難,也沒見過如此大範圍的國際合作。見證了全人類的這份努力之後,科恩伯格看好在明年能夠解決疫情的挑戰。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站在科學巨人的肩上攀登,青年的使命就是接力與超越
    宏觀如天體的奧秘,微觀如細胞的世界……自然世界有多美妙,人類還有多少未知的謎團,頂尖科學家們特別希望在青少年群體的心中「種草」——點燃更多青年對科學的好奇心,讓科學的種子在更多孩子心裡萌芽,這樣,科學的人才梯隊裡就永遠有新鮮血液、源頭活水,有永無止境的創意,有澎湃向前的活力。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據央視新聞10月30日消息,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1 科學家有國籍,科學無國界, 任何國家的科學事業都應以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的疫情之下,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還是決定來到上海。在經過14天隔離期後,10月30日,作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的他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講。
  • 一圖看史上最強「諾獎天團」 |2020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新民晚報·新民網】10月底,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如約而至,科學家「天團」將再次以科學為畫筆,繪出最美的申城秋景。這場橫跨四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個城市的全球聯動,進入倒計時!
  • 頂尖科學家論壇|鍾南山院士:科學家有國籍,但科學沒有國界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郭穎/文 吳愷/圖「我相信任何國家的科學事業,尤其是基礎科學的領域,最終都應以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的。」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上,鍾南山院士如是說。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80後科學家姜雪峰為硫元素「代言」:每位科學大師都是一本厚厚的書,閃著光點
    去年,這位近年來在化學合成領域表現獨特的青年科學家受邀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後,當被問到與這麼多位頂尖科學家交流是什麼體驗時,他打了個比方,就像在一本本厚厚的書中不斷發現亮光。今天上午他受邀主持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之綠色化學會議,並做TED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