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站在科學巨人的肩上攀登,青年的使命就是接力與超越

2020-11-01 文匯網

擁有青年,就擁有未來。科學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在這條賽道上起跑的青年,如星星之火,哪怕只有一點微光,也預示著希望。

正在進行中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演著動人的一幕幕——

已至耄耋之年的諾獎得主和世界級科學獎的得主們,總是躬身傾聽來自青年科學家群體的聲音,樂此不疲地和還在讀中學的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在科學道路上一路走來看到的炫酷風景。宏觀如天體的奧秘,微觀如細胞的世界……自然世界有多美妙,人類還有多少未知的謎團,頂尖科學家們特別希望在青少年群體的心中「種草」——點燃更多青年對科學的好奇心,讓科學的種子在更多孩子心裡萌芽,這樣,科學的人才梯隊裡就永遠有新鮮血液、源頭活水,有永無止境的創意,有澎湃向前的活力。

科學家之所以重視青年、愛惜青年,是因為他們深知,有太多的獎項是遲來的犒賞,不少後來被證明是傑出、卓越的研究工作,其實真正萌發創意是在青年之時。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憶及自己的科研之路時就說過,儘管他獲獎的工作是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做的,但他最好的研究是二三十歲的時候完成的,那時的工作更具有創造力。許多研究都表明,30—45歲的青年科技人才處於創新活躍期和產出高峰期。在諾獎歷史上,不少白髮蒼蒼上臺領獎的得主,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就是在青年時代完成的。呵護年輕人的創意,或許,就是在保護未來人類社會的新的文明火種。

正在進行中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有一則聲音異常響亮——

「科學註定要取得進步,在任何時代都是年輕人在突破科學的前沿。」這是諾獎得主野依良治與會時的呼籲,也代表著眾多參會科學大咖的心聲。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不少科學家因疫情影響,無法現身會場,在「雲參會」時,他們洞察現狀、展望未來,給出一致的見解:人類終將戰勝疫情,希望就在這代年輕科學家身上。

一部科學發展史,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對一代代科學家「思維接力」的書寫。科學的本質是不斷創新、不斷超越,是年輕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繼續攀登。也因此,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始終為青年英才們留有眾多席位。從讓青年學者和科學大咖面對面交流的「青年論壇」,到讓孩子走近頂尖科學家,聽重量級科學家開講「科學第一課」的「小科學家論壇」,以及今年首次設立的「科學T大會」等,這些學術平臺對科學青年來說,是成長的加油站,是獲得更多奇思妙想的窗口,也可能是尋找合作夥伴、開啟創新研究的起點。

正在進行中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無形中溫暖了很多青年的心靈——

和任何行業一樣,在科學界,初出茅廬的大多數年輕人資歷淺、經驗少,要得到及時的扶持、得到學術評價系統的肯定,並不容易。

手頭做的項目遭遇曲折、得不到認可和基金資助怎麼辦?研究的領域這麼多,是謀求短期產出,還是應該堅持「坐冷板凳」?這些年輕科研人員的「心結」,時而會在和頂尖科學家的溝通中獲得紓解。

讓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傑出科學家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長成才鼓與呼,通過高層次國際學術交流平臺的構建,引領青年人才更快成長,這些都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區別於普通學術論壇之處,也是其魅力所在。正如一位青年學者所言,你的一句「吐槽」,一不小心得到一位科學大咖的應和與鼓勵,或許也就豁然開朗了。榜樣的力量,潤物無聲。

正在進行中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正為城市孕育更多的創新火種——

青年之於城市,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論壇的召開,為上海帶來了濃鬱的科創氣息和氛圍,也承載著這座城市對培育青年科技英才的迫切願望。上海要加快推進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必須牢牢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厚植更有利於科技創新的土壤,讓更多有熱情和夢想的青年人才到上海來「圓夢」。

順應科技人才的成長規律,為青年英才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助其釋放潛力,相信隨著論壇的舉辦,充分發揮「科學天團」在學術、科研等領域的長足優勢,諸如全新打造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等硬核舉措,將進一步提升城市創新空間的品質,助力更多科研成果落地。

為廣大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幫扶、支持,通過科學素養的普及,弘揚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風尚,吸引更多年輕而聰慧的大腦投身科學事業,以科學家為時代偶像——不遺餘力地「投資」青年,其實正是「投資」城市的未來。

作者:樊麗萍

編輯:王星

相關焦點

  • 站在科學巨人的肩上攀登,青年的使命就是接力與超越
    在諾獎歷史上,不少白髮蒼蒼上臺領獎的得主,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就是在青年時代完成的。呵護年輕人的創意,或許,就是在保護未來人類社會的新的文明火種。正在進行中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有一則聲音異常響亮——「科學註定要取得進步,在任何時代都是年輕人在突破科學的前沿。」這是諾獎得主野依良治與會時的呼籲,也代表著眾多參會科學大咖的心聲。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科學探索,永不落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最後一天,「腦起搏器」之父、2014 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在公開的直播連線中,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對中國的科學和各方面發展,作出了高度評價。圖|WLF獨家2011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得主弗朗茲-烏爾裡奇·哈特爾的發言,代表了許多與會科學家的心聲,他說:「(在雲端)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是一種獨特的體驗,也是一份巨大的榮譽。我唯一的遺憾就是不能親身到現場參會。」他非常期待疫情過去之後,能親身參加以後的論壇活動。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萬能疫苗有可能實現嗎……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莫比烏斯論壇仍將延續。這一次,42公裡的馬拉松徵途化為42小時科學之旅,140顆「最強大腦」全力運轉,以科學的理性預見可期的未來。這場「科學馬拉松」,等每一顆好奇的心來追。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放,包容,合作,這本就是科學應有的模樣
    比如黑洞,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首張黑洞照片的締造者謝普德·多爾曼就談道:黑洞是一種打破身份和地域隔閡,將人類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紐帶。這不是科學家的「雞湯」。開放、包容、合作,這本來就是科學應有的模樣。千百年來,科學發現一直是屬於全世界的共同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偉大的科學家在提出某個重要理論之時,他更多的是作為全人類的代表,率先解鎖了一扇緊閉的門。也正因為如此,科學發現、科學理論從來不會像技術專利那樣,被法律確立為一種私權,進而加以保護。科學從來不專屬於某個群體,而是惠及所有人、推動整個世界進步的工具。科學界當然有競爭。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盛會彰顯上海城市精神
    他們說,每一次人類遭逢危機,科學家們就是英雄聯盟,這次也不例外。金秋十月,世界頂尖科學家「雲集」上海,為了人類的共同命運而戰。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共同為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揭牌。這一基金會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智庫智慧,聚焦最熱門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支持和培養全球最具創造力的青年科學家及青年科學家團隊,助推青少年科學素養教育。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盛大開幕
    圖|WLF獨家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雲啟幕儀式,並與位於臨港新片區的社區現場進行互動;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揭牌,基金會將聚焦科學交流、青年發展、科研轉化、科學教育等四個方向;>科恩伯格、朱棣文亮相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態度大師講堂,分別就人類共同未來社區、支持青年成長發表主題演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又將在上海召開。「如果說第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成功舉辦,我們見證了上海的『速度』,那麼第二屆論壇,則讓我們感受了上海的『溫度』。有這樣的『速度』和『溫度』,我們完全可以預見,上海在未來可能達到的科學『高度』。」羅傑·科恩伯格說,「中國是世界科技方陣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促進國際科學界高端對話
    各位科學家將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延續往屆論壇的成功經驗,青年科學家論壇繼續採用「5張海報」的形式,在每位青年科學家作5分鐘演講後,與頂尖科學家開展5分鐘的一對一交流。所有青年科學家演講與交流完畢,再進行30分鐘小組討論,並由頂尖科學家做總結。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促進國際科學界高端對話(轉載)
    、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以及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各位科學家將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延續往屆論壇的成功經驗,青年科學家論壇繼續採用「5張海報」的形式,在每位青年科學家作5分鐘演講後,與頂尖科學家開展5分鐘的一對一交流。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原標題:大江東|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10月7日下午5點30分左右,2019年首個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哈佛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訪WLA上海中心 在古典與科學的碰撞中領略「最強大腦」的風採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本月30日即將召開,新民晚報記者來到南昌路上的這座「網紅」文保建築,領略世界頂尖科學家的風採。協會現有148位頂尖科學家會員,包括了6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力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由協會發起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已經成功舉辦兩屆,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平臺。據悉,WLA上海中心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在去年論壇上共同揭牌。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科學盛會,正在書寫一部未來簡史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的這番感慨,折射出上海科學戰「疫」的積極成果,是科學家們對「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的理想追求,是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的上海擔當,更是上海科技創新奔湧的時代大潮。愛上一座城,真的不需要理由嗎?非也。頂尖科學家垂青上海的原因在於,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近年取得積極成效,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對人才形成強大吸引力。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麥可·萊維特說,「現在,是時候讓年輕科學家站出來了。」  萊維特說,「我很高興在這個時刻能來到上海,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雖然有很多科學家朋友無法到現場,但我們可以在線上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建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衝擊。
  • 《寓意隨想》0062 站在巨人的肩上
    0062站在巨人的肩上 主題——借勢 站在巨人肩上就是馬太效應文章的繼續,具體是如何實施的,我個人的理解,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我們從小學語文,學到的都是經典名篇,而學英語的文章既無聊又無用,學語文我們就是站在巨人肩上,藉助古人的智慧結晶,幫助我們成長,如果你喜歡閱讀的話,讀古代的書籍收穫往往很多,顯然現代的書也不差,比如作者都是精通古今思想的人,而各種思想最終都要歸於具體的人,或者是偉人名人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閉幕。論壇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吸引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分布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200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參加。當今世界面臨哪些共性問題,如何集聚全球頂尖科技力量,讓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帶來怎樣的科技創新新動能?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科學界盛會。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上海,因科學而再次刷屏
    本屆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圖為論壇上的「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對話。新華社記者王翔攝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上海!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來自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報導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分布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200餘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將在3天的會期雲上相聚;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史無前例的全球頂尖科學家聯動,造就一場疫情也阻礙不了的別開生面的科學盛宴。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疫情之下,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與「上海擔當」
    這三天,「科學天團」的腦力激蕩頻上熱搜這三天,在浦江會客廳發生的星光璀璨的全球大聯動,呈現給世界跨越時空的信心與祥和的力量這幾天,秋意正濃的上海瀰漫著一股濃鬱的「科學的味道」。三天來,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雲」端相聚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