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接受媒體視頻採訪時表示,各國應加強科技合作,共享大科學裝置。
朱棣文是著名的美國華人物理學家,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現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他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說:朱棣文在接受媒體視頻採訪 新民晚報記者徐程/攝
談節能
朱棣文表示,碳稅收很有必要。如果你汙染成本很低,有人也就無所謂汙染了,碳稅收能很好調節,也能讓人未雨綢繆,開發技術做好碳存儲。世界看到了中國在太陽能、風能和碳存儲方面的努力,中國正在努力推動能源革命,做好節能減排。
當我還在歐巴馬政府擔任能源部長的時候,曾推動美國、歐盟和中國三大經濟體建立起碳稅的逐步推進,然而過去幾年美國出現了停滯,我希望中美能夠攜手繼續推進能源技術進一步發展和變革。
談合作
在朱棣文看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全球科技節能夠保持開放和溝通的生態,做好基礎科學的跨國界研究。一國科學家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共享,將大大推進基礎研究的進步。我們面臨一些新的局面,科學家在創新技術變革方面需要通力協作,而不是彼此當作競爭對手。「我衷心希望,在其他領域的競爭不要再科學領域出現。」
朱棣文說,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我和同行們有很多交流,科學家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非常重要。尤其是青年和頂尖科學家的交流,能推動技術變革。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意義格外凸顯。
談論文
朱棣文在回答新民晚報提問時表示,年輕科學家在諸如《自然》《科學》等世界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是至關重要的。「要在權威科學雜誌發表文章很不容易,必須要做出重大貢獻。在這一過程中,你會看到一些見所未見的內容。」朱棣文表示,在權威期刊發文,能讓年輕人看到未來的目標。「不過,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很可能『十年磨一劍』才能有所成就。」
而對於其他科學家來說,他可以從頂尖期刊的論文中思索,能否把新發現、新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研究。「前人的發現為科技之後的進步奠定了基石。因此在重要期刊發表論文起到了這樣的作用,這也是科學發展重要的一環。」
談大科學裝置
科學的突破,離不開大科學裝置的發展,而大科學裝置的建設,需要政府資助推進。朱棣文希望看到,世界級的基礎設施能向所有人開放。這個國家的科學家能進入另一個國家的大科學設施開展實驗。「如果我身邊的朋友能用上上海的大科學設施,那將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朱棣文表示,大科學裝置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應該讓花費高昂的設施物有所值。「希望更多國家能達成協作,資源共享,並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談創新
當人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不斷摸索身邊的新事物就是最好的表現。但長大後如果還像嬰兒那般,就會有人認為你「瘋了」。朱棣文表示,自己很多時候會被單純的好奇心驅使,去做別人看起來瘋狂的事情。隨著孩子長大成人,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非常重要。
朱棣文建議年輕人,在科研路上遇到問題,不要馬上去從文獻或書本中尋找答案,而是要自我發現,在學習中成長。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延伸閱讀】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朱棣文在與年輕科學家分享了科研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生經驗時特別強調,賺夠足夠的錢,確實不用再為錢發愁,但是,賺足夠的錢,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找一份高薪工作。「生活足夠簡單就能擁抱自由,剩下的就是享受你的研究,去探索、關注科學如何能夠真正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東西。」
「『財富自由』,指的是賺足夠多的錢。但對我而言,財富自由只需要有衣可穿、有屋可住、有車可行。我現在使用的私家車是我人生中的第三輛車,已經用了19年,我希望它能再使用10年,但是,大部分時間我都會選擇騎自行車,這讓我覺得愜意無比。」朱棣文說,當你擁有一份簡單的生活,就能脫離財富的束縛而感到自由。
快樂意味著什麼?「快樂意味著衣食、安全、健康無憂、不用真正為錢發愁,變得富有或出名並不能真正獲得快樂。事實上,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最能帶來滿足感。你們的目標不應當是為了讓人們高看你們,而應當是享受你們正在做的事;如果不喜歡現在做的事,你們可能處在錯誤的崗位,或在從事錯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