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2020-12-01 澎湃新聞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2020-11-06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圖丨WLF獨家連線朱棣文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期間,WLF組織了媒體群訪,視頻連線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

朱棣文在採訪中談到國家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重要性,並且他認為為了減少碳排放,向企業徵收碳排放稅以刺激它們投資綠色能源是必要的。

朱棣文表示:「如果汙染不需要成本,我想人們會繼續汙染。」

朱棣文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任期內擔任美國能源部長。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內閣職務的諾獎科學家,也是首位亞裔能源部長,朱棣文不斷地為能源部招募優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助力歐巴馬投資清潔能源、解決全球氣候危機,並創造數以百萬計的新就業機會。

朱棣文在第二屆WLF上,本次論壇因新冠疫情的影響,朱棣文副主席無法到場,因此通過視頻連線。圖|WLF獨家

在視頻連線中,朱棣文談起了當他在和歐巴馬總統共事時的宏願。作為迄今為止任期最長的美國能源部長(2009年1月20日-2013年4月22日),他當時一直希望中國、美國和歐盟這三大經濟實體可以坐在一起商談碳稅事宜。

朱棣文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圖|WLF獨家

他希望可以在這三個實體能夠在內部建立一個碳稅體系,接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比如說10年、20年,慢慢提高價格。這樣就能夠給公司和公共部門發出一個信號,讓他們去投資更清潔、更環保的技術,例如風能和太陽能,推動整個社會向著可持續的綠色經濟發展。

但是朱棣文遺憾地表示這一點在過去的四年裡,這件事情在美國並沒有發生。朱棣文強調目前,「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在新能源開發方面成為世界領袖」。

因為「風能和太陽能實雖然比化石燃料的成本更低,但是需要一個更好的輸配電系統來進行儲能。」朱棣文表示在水電和水泵儲能方面中國都是當之無愧的領袖。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諾獎得主,新能源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諾貝爾獎」被認為是世界範圍之內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對做出貢獻的人的最高認可,它共分為5個方面「物理、化學、生理學、醫學與文學」,是現在世界最重要的獎項。
  • 諾獎得主朱棣文:樂於熱愛,當下即未來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圖|美國《世界日報》/照片朱欽文提供回憶起選擇物理學,父親和哥哥對朱棣文的影響巨大——朱棣文的父親很早就向三兄弟們「發話」,希望他們都能成為科學家。
  • 新科諾獎得主將飛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有意思的是,三位獲獎得主中,有兩位本月就要飛來上海,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其實,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和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此前已受邀參加今年在上海臨港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有人驚呼論壇發邀請函的莫非神預測?當時他們還非諾獎得主,雖然邀請對象多為諾獎得主,結果這一邀請,他們就得獎了!
  • 崔屹聯手諾獎得主朱棣文:史上透氣性最好的N95級納米口罩
    近日,崔屹教授再次在Linkin個人主頁發文稱,與諾獎得主朱棣文教授(Steven Chu)合辦的4C Air公司正式推出史上透氣性最好且過濾效率高達95%的AireTrust KN95納米口罩。那段時間,他經常在美國和中國來回奔波,發現國內的霧霾情況十分嚴重,人們飽受霧霾帶來的痛苦和疾病,大街上隨處可見戴著口罩出行的百姓。  回到史丹福大學後,他讓人從中國把能買到的各種防PM2.5口罩都買回來測試。發現,基本上所有的口罩都是自吹自擂的,對PM2.5都不管用。個別口罩雖然管用,但是呼吸阻力非常大,太悶,不適合長時間戴。
  • 四位2019年諾獎得主首度同框:親自解讀獲獎研究工作
    來源:新浪科技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威廉·凱林、格雷戈·塞門薩,2019年物理學獎獲得者米歇爾·馬約爾、迪迪埃·奎洛茲(從左到右)新浪科技訊 10月30日下午消息,今天,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新聞發布會上,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威廉·凱林、格雷戈
  • 何兆武:少點諾獎情結,多些牛頓創新
    難怪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張諾獎得主和高校歸屬統計表,美國哈佛大學以158人得獎勇冠全球,英國劍橋大學以118人得獎位居榜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107人得獎摘得探花。得獎人數排名前30的高校,諾獎得主均達25名。館主了解到,自1901年諾獎開頒以來,將近900名人文和科學巨匠登頂戴冠。
  • 諾獎得主:美國若沒有華人學者,可能會跌至二流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華裔學者朱棣文。近日,諾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朱棣文(Steven Chu)在接受《自然》新聞(Nature News)的採訪時表示:「(華人)科學家確實正在離開美國……我正在試圖說服這些科學家不要走。如果沒有這些移民科學家的幫助,我們(美國)可能會成為一個二流科技水平的國家。」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諾獎得主朱棣文:年輕人應有「全球同理心」,不局限於朋友、家人或社區
    年過七旬的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在今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上,關注起了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他在線分享了自己對快樂的認知,他說年輕人應當明白什麼是人生裡最重要的東西。快樂是重要的,但還要學會與他者分享快樂,同時要具備全球同理心。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2020-12-0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安德裡亞·蓋茲也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第4名女性得主,包括今年三位最新得主在內,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共有216名獲獎者,但僅有4位女科學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備受矚目的華人科學家戴宏傑遺憾陪跑,無緣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第7位華人得主。
  •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2017-10-12 14:38:22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峰一國際CEO姜敖:邀請諾獎得主來渝,更要讓他們的項目落地
    姜敖女士接受記者採訪 上遊新聞記者 畢克勤 胡杰 攝昨天,英國劍橋大學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席、峰一國際CEO姜敖接受了記者採訪。姜敖表示,作為重慶引才的「媒人」,她不但會邀請諾獎得主來渝獻計獻策,更會積極促進他們到重慶落地項目。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博頓導讀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技術被卡脖子就很正常,大部分諾貝爾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而基礎學科,正是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光學是世界範圍內頂尖的科學領地,任重道遠,繼續加油!中國在這方面被卡得死死的,作為資訊時代核心基石,離開晶片世界將無法運轉。
  • 諾獎得主 探秘未來科學「黑洞」 揭秘他的發明「前傳」
    與此同時,在2016創交會上,瞄準未來世界的高端論壇——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未來科技論壇,將是2016創交會兩院院士最密集的智慧盛宴,從生命科學探索,傾聽宇宙聲音的引力波,再到新一代信息技術未來趨勢,這場解密未來科學「黑洞」的論壇,將成為2016創交會最「燒腦」的科學論壇。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諾獎得主「鋰電池先驅」吉野彰:如果沒選化學,他也許會去考古發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記者 | 田思奇10月9日(周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M·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的成就,稱他們創造了「可充電的世界」。其中,旭化成公司的研究員吉野彰成為第27位來自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含美籍),也是日本第2位獲得諾獎的企業研究者。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26名諾獎得主月底齊聚上海滴水湖,一起解答這6個宏大問題
    百年諾貝爾獎雖然頒出了無數桂冠,但26名得主出現在同一個論壇,這樣的密度並不多見。10月15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聽取了有關滴水湖論壇籌備情況的匯報,該論壇將邀請包括26名諾獎得主在內的37名世界頂尖科學家齊聚滴水湖畔。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班廷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 1920年到1921年他在韋仕敦大學(西安大略大學)兼職教授整形外科,1921年到1922年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藥理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