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副主席朱棣文:科學進步需要通力合作,避免被其他領域競爭波及

2020-11-01 光明網

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最後一天,WLA(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接受媒體採訪。

朱棣文與媒體視頻連線。 季覺蘇攝

「不同國家的科學家,通過集思廣益、通力合作,科學才能最快進步。」發布會上,朱棣文說,「在其他領域的競爭,不要在科學領域發生。每一個國家的確有各自的發展計劃和商業進展,但是從基礎科學的發展來說,合作十分必要。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使得跨國界溝通交流變成常態,青年科學家和頂尖科學家能夠積極交流,推動技術變革。所以我們不只是局限於各自的一個小領域,而是來跨界合作的,這樣才能大力推進科學的進步。」

關於碳排放和人的發展之間的問題,朱棣文認為,碳稅到底有多高很關鍵。他舉例,風能、太陽能、水電,這些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可以大大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汙染成本很低,人們就會覺得無所謂。所以碳稅是很好的調節機制,讓人們可以未雨綢繆,提前幾十年開發技術進行碳存儲。」

「中國努力推動能源的革命,包括在碳存儲、節能減排、減碳等方面。當我還在歐巴馬政府做能源部長的時候,當時的歐盟、中國和美國,三大世界經濟體在一起建立起碳稅的逐步推進位度,控制未來十年到二十年的碳排放成本。」朱棣文提到,推動能源技術的進步和變革,在過去四年時間,美國出現了一些瓶頸,但未來國家之間需要共同攜手,推動能源技術的革命,「很顯然中國在能源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朱棣文點讚道。

朱棣文給年輕科學家們建議,要對很多領域保持開放的好奇心,但是,要作出科學的貢獻和成就,又需要專注。隨著探索的深入,會有更多的人來幫助你。

「很多成功科學家的確是專注於專業的領域,很多時候你需要對其他領域保持興趣,隨著你變得越來越資深,有更多的人來幫你。科學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推動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在我整個職業生涯當中,我充分意識到推動技術發展,你需要用數據來測量,但是你可以用新的視角觀察,產生新的路徑。」在朱棣文看來,科研和探索如同在石頭下找東西,「假如你要在100塊石頭下面找東西,很多時候不是第一次就能發現,而是通過第十次,甚至是第一百次搬起了石頭你才能發現。所以要用現有的工具持續地去發現新的東西,也要用新的科學視角去看原來的事物,因此,這就是科學家的精神,用新方法,新工具,達成新的發現。」

作者:季覺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朱棣文:希望其他領域的競爭不要波及...
    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199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接受媒體視頻採訪時表示,各國應加強科技合作,共享大科學裝置。 朱棣文是著名的美國華人物理學家,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現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他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朱棣文:重要的是,全球科技界能保持一個開放的溝通生態
    對於這個科技類論壇常見問題,朱棣文的回答並不套路。 「對年輕的科學家來說,必須要對很多領域保持開放的好奇心。誠然,要作出科學的貢獻和成就,你需要專注,但是你也需要在其他領域關注。」在他看來,科研本身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工作。這個「巨人」並不僅僅是指個別科學「大牛」,而是許許多多不同專業領域的前人的工作。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野依良治:任何時代,都是年輕人在突破科學的前沿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野依良治表示,無人可以孤軍奮鬥,我們的知識與全人類的知識密不可分。科學註定要取得進步,在任何時代都是年輕人在突破科學的前沿。政府和社會各界必須慷慨地鼓勵年輕科學家們熱愛基礎學科。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鍾南山、朱棣文發表開幕致辭
    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為主題,共計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137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出席。 在開幕式上,朱棣文、鍾南山、姚期智等世界頂尖科學工作者,針對新冠疫情下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如何進行學術交流等一系列問題發表講話。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朱棣文:偏愛騎車出行 去擁有一顆「全球同理心」
    然而,在今天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朱棣文在與年輕科學家分享了科研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生經驗時特別強調,賺夠足夠的錢,確實不用再為錢發愁,但是,賺足夠的錢,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找一份高薪工作。「生活足夠簡單就能擁抱自由,剩下的就是享受你的研究,去探索、關注科學如何能夠真正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東西。」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野依良治:科學「互聯」時代,亟需...
    這是目前科學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態度大師講堂Ⅱ」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在不到半小時的演講中,深入闡述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與會科學家的共識。疫情應對是全球科學合作典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在致辭中表示,要解決當前危機以及未來疫情大流行需要依賴科學,疫情應對是全球科學合作典範。大學、研究所、工業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病毒,探索新的診療手段防止疫情傳播。
  • 朱棣文:獲得諾貝爾獎只是和家人打平了
    important}無論是在哪個領域中,「家族」都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頭銜。而在科學、文化領域,1997年,朱棣文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朱棣文還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曾擔任美國能源部部長、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副主席等重要職位。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鍾南山、朱棣文發表開幕致辭
    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為主題,共計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137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出席。 在開幕式上,朱棣文、鍾南山、姚期智等世界頂尖科學工作者,針對新冠疫情下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如何進行學術交流等一系列問題發表講話。
  •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圖丨WLF獨家連線朱棣文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期間,WLF組織了媒體群訪,視頻連線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1997
  • 蘭迪·謝克曼:加強國際科學領域合作是所有科學家最重要的議題
    ,分別就科學領域的熱點話題發表大師見解、弘揚科學態度。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圖|上觀新聞蘭迪·謝克曼教授在演講中強調,當人類面臨棘手的技術問題時,加強國際科學領域合作是擺在所有科學家面前最重要的議題
  • 諾獎得主朱棣文:樂於熱愛,當下即未來
    而後,朱棣文以氣候變化為例來解釋,究竟什麼是全球同理心:過去的二十年裡,出於興趣,朱棣文開始關注氣候變化議題,隨著閱讀和討論的深入,他認為自己或許應該跳出既有研究領域,更為實際地作出貢獻。又如何讓其他科學家願意竭盡全力,與我一同致力於發展科學技術以對抗氣候變化?」在接下來的四五年中,朱棣文主動將自身研究領域的部分時間與經歷出讓給這個實驗室,但在他的規劃裡,再過幾年,自己就會回到熱愛的實驗室裡,繼續一位科學家的日常。
  • 諾獎得主朱棣文:年輕人應有「全球同理心」,不局限於朋友、家人或社區
    朱棣文認為,對年輕人來說,應當明白人生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快樂當然重要,並且能夠與他人分享快樂,要學會為他人帶去快樂而非痛苦。此外,還應當具有一種「全球同理心」,而不應當只局限於朋友、家人或社區。朱棣文以氣候變化為例解釋了什麼是全球同理心:過去的20年裡,出於興趣,朱棣文開始關注氣候變化議題,隨著閱讀和討論的深入,他認為自己或許應該跳出既有研究領域,更為實際地作出貢獻。
  • 朱棣文:我有一些人生經驗,和年輕科學家分享
    ,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分別就科學領域的熱點話題發表大師見解、弘揚科學態度。而後,朱棣文以氣候變化為例來解釋,究竟什麼是全球同理心:過去的二十年裡,出於興趣,朱棣文開始關注氣候變化議題,隨著閱讀和討論的深入,他認為自己或許應該跳出既有研究領域,更為實際地作出貢獻。
  • 朱棣文:我有一些人生經驗,和年輕科學家分享
    論壇 · 演講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科學態度大師講堂,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分別就科學領域的熱點話題發表大師見解、弘揚科學態度。朱棣文在演講中,與年輕科學家分享了科研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生經驗。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
    未來科學趨勢如何?羅傑·科恩伯格在圓桌論壇中明確指出:「如果說20世紀是物理學的時代,那麼21世紀就是生物學的時代,尤其是人類生物學。」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野依良治表示,無人可以孤軍奮鬥,我們的知識與全人類的知識密不可分。科學註定要取得進步,在任何時代都是年輕人在突破科學的前沿。
  • 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WLA副主席野依良治:研究者要追求的是真理,而...
    「全球科研的重心正在從歐洲和北美向其他地區遷移,相信東方會成為全球與歐美並列的新的科研中心。」這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昨天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記者專訪時作出的判斷。為了順應這種趨勢,野依良治建議政府給予學者更多的自由空間,同時鼓勵年輕學者克服困難,樹立遠大抱負,勇於探索未知的領域。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野依良治:科學「互聯」時代,亟需發展全新多元科研領導力
    這是目前科學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態度大師講堂Ⅱ」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在不到半小時的演講中,深入闡述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 朱棣文在滬與年輕人談人生選擇:如果不快樂,可能入錯行了
    其次,善待朋友、鄰居、家人,並且上升為一種「全球同理心」,關注科學如何能夠真正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東西。「不要沉浸於私人圈子,接觸更廣泛的社會,然後思考自己能夠為世界做點什麼。」現年72歲的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因「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任美國能源部部長,現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