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迪·謝克曼:加強國際科學領域合作是所有科學家最重要的議題

2020-11-04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論壇 · 演講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科學態度大師講堂,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分別就科學領域的熱點話題發表大師見解、弘揚科學態度。蘭迪·謝克曼在演講中指出,國際科學合作是應對人類面臨挑戰的有效途徑。

人物介紹:

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曾任美國科學院院刊 PNAS 主編。因「發現細胞內的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他與詹姆斯·羅斯曼和託馬斯·蘇德霍夫分享了2013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圖|上觀新聞

蘭迪·謝克曼教授在演講中強調,當人類面臨棘手的技術問題時,加強國際科學領域合作是擺在所有科學家面前最重要的議題。尤其是在這場波及全世界範圍疫情的背景下,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舉出科學界合作的具體案例前,謝克曼對當前科學知識與懷疑主義者之間的某些衝突做出陳述。借用波普爾的科學證偽主義,謝克曼指出這種富有批判精神的科學方法,是對科學本質的不斷促進,經歷質疑、探究從而改進現有的科學知識,但這些批判和挑戰必須基於科學的推理,而不是一種天然的懷疑論教條。科學在歡迎批評和挑戰的同時,也應該反對歪曲科學的無端懷疑,釐清阻礙科學發展的因素,因為科學是未來繁榮的關鍵。

蘭迪·謝克曼和羅傑·科恩伯格、麥可·萊維特、朱棣文、野依良治、文卡·拉馬克裡希南代表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作了科學態度演講 圖|陳正寶

有關國際科學合作的第一個案例,立足於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在公共衛生方面,我們面臨著100年來最大的挑戰,即便是現在,我們也未能阻止疫情的擴散。」

謝克曼指出,疫情控制缺乏全球範圍內的合作。其實早在18年前的SARS病毒和8年前的MERS病毒出現時,我們就應該在全球範圍內採取公共和個人行動,從而防止冠狀病毒的再度肆虐。

謝克曼參加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圖|新民晚報

儘管這十多年間,科學界已經發表了相當多關於病毒生命周期和複製的文章,但病毒消失得太快,使我們難以證明製藥業在發現和銷售藥物方面的投資是合理的。所以,在期待SARS-CoV-2(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對新冠病毒的命名)疫苗出現的同時,我們亟需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對新冠病毒目前和未來狀況展開研究,通過藥物形式的靶向化學攻擊,阻斷病毒繁殖所必需的功能。而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將為全世界的科研同仁提供一個實驗室,此類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課題,將成為其中的研究重點。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蘭迪·謝克曼 圖|新民晚報

第二個案例中,謝克曼以一個新的科學項目的啟動為開端:重點關注帕金森症候群的基礎科學。目前,全球範圍內有超過600萬人患病,帕金森症候群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退行性疾病。但近幾十年裡,科學界並沒有得出能夠阻止或減緩該疾病的研究成果。帕金森症候群相當複雜,涉及多個生物系統,由基因和環境因素同時決定。由謝克曼擔任科學總監的帕金森症候群科學聯盟(ASAP),致力於擴大和協調世界各地研究人員的努力。我們愈發意識到,如果希望在該疾病的基本致病機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必須加強國際合作團隊、技術之間的共同合作。

蘭迪·謝克曼進行演講 圖|深圳特區報

同時,謝克曼也敏銳地指出科學合作的主要障礙:當今科學研究的獎勵機制呈現出明顯的偏愛個人而非團隊的特徵,這使得合作方法本身變得更加困難。目前常見的科研模式是:由一位研究者領導實驗室,通過在所謂的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競相吸引科學界的注意力。但需要反思的是,這樣的評估體系會降低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創造性產出,而有些科學問題,必須通過跨學科的研究人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決,比如人類基因組測序就是一項典型的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大工程。

美國細胞生物學家蘭迪·謝克曼 圖|Tomorrow Edition

謝克曼以帕金森症候群科學聯盟於今年發布的第一個創新獎項為例,不同於慣常的評價機制,該研究基金的分配基於研究團隊的合作行為,以及對跨學科優勢的發揚情況,對由不同國家、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進行研究資金扶持。

在未來,謝克曼依舊以帕金森症候群的研究為例——或許前人研究已經取得了眾多進展,但我們仍然需要以他們的努力為基礎,通過分布在各個國家之間的有意義的合作,在雄厚的資源支持下,做出能夠超越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的成果。

蘭迪•謝克曼 圖|nobelprize.org


排版|木木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相關焦點

  • 蘭迪·謝克曼談「帕金森病」:利用國際合作團隊的人才至關重要
    11月1日,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中,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蘭迪·謝克曼表示,帕金森症候群是一種退行性神經源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功能衰弱、腸胃不適和認知能力受損。目前,已知有600萬人患這種疾病。
  •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帕金森病無國界,需國際通力合作
    中新社蘭州9月19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蘭迪·謝克曼19日在中國蘭州通過網絡參加「雲會議」時說,帕金森病和新冠肺炎疫情一樣沒有國界,患病人數不斷攀升,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這更需要國際社會通力合作研究,呼籲全球科學家合作找出病因和治療新技術。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A副主席蘭迪·謝克曼:各國必須密切合作,否則疫情會捲土重來
    正在舉行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WLA副主席蘭迪·謝克曼在舊金山的一個演播室向大家問好,他呼籲各國密切合作,否則疫情還會捲土重來。他說,我們犯了很多錯誤,我們沒有另一個致命的冠狀病毒,當非典、中東呼吸症發生後,我們本就應該發起全球合作,但是這些疾病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沒有吸取足夠的教訓。現在我們到了我們需要密切合作的時候。作者:沈湫莎
  • 世界頂尖科學家相聚三亞 探討多領域前沿問題
    王祝華  8月22日,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暨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大會舉行開幕式,21位分別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拉斯克獎、沃爾夫獎的著名海外科學家和28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齊聚三亞,針對相關重大科學思想進行了探討。
  • 諾貝爾獎得主蘭迪·謝克曼出席合發全球·盜齡溯源幹細胞產品發布會
    3月26日,合發全球·盜齡溯源幹細胞發布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2013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蘭迪·謝克曼出席此次發布會,並發表了「全球前沿生物醫療技術發展概況」主題演講。蘭迪·謝克曼教授(Randy Schekman)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學人工智慧、新抗腫瘤藥物研究、腫瘤分子生物學進展與轉移機制、腫瘤免疫,並因發現「真核細胞囊泡運輸機制」而獲得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諾獎得主:我們犯了很多錯誤,應發起全球合作,否則疫情會捲土重來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蘭迪·謝克曼在舊金山通過視頻向世界呼籲,「當非典、中東呼吸症發生後,我們本就應該發起全球合作,但是這些疾病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沒有吸取足夠的教訓。」10月30日上午,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像蘭迪·謝克曼一樣身在海外的科學家,都以在線形式雲端參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在蘭迪·謝克曼面前的桌布上,整齊地寫著「1、2、3……」那是他對於上海該如何建設一流基礎科研機構的建言要點。在謝克曼看來,對好奇心的保護、自由探索的氛圍、穩定的政府與企業支持、開放的國際協作與交流,全都必不可少。此前兩屆的論壇,「基礎科研」是被提及次數最多的關鍵詞。它事關「從0到1」的原始創新,是上海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的關鍵。
  • 拉馬克裡希南:國際合作的科學最有效
    拉馬克裡希南給予我們一系列認識到全球性之於科學重要意義的視角——從皇家學會的社交媒體帳號上可以發現,「全球化的科學」是其最常用的標籤;支持國際合作是皇家學會的三大戰略之一;皇家學會的全稱是「倫敦皇家學會」,是地方學會而非國家學會;荷蘭人列文虎克通過由德國人時任主編的倫敦皇家學會雜誌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當前,上海正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上加快突破,努力成為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近年來,上海聚焦光子、生命科學、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一批大科學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建設力度,大科學基礎設施已成為上海科創的「一張名片」。
  • 「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寫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之際
    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個主題,各國科學家將藉助論壇平臺進一步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為共同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近年來,上海聚焦光子、生命科學、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一批大科學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建設力度,大科學基礎設施已成為上海科創的「一張名片」。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領域國際合作不能停止
    科學離不開國際合作美國科學家謝爾登·格拉肖曾在197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對話過程中,他多次提及一個關鍵詞:國際合作。「國際合作從未停止,尤其是在物理學領域,哪怕是在國際情況低迷的時候,也從來都沒有停止。
  • 醫學史上的12月30日:囊泡發現者,諾獎得主謝克曼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948年12月30日,蘭迪·謝克曼出生(Randy W.Schekman,1948.12.30—)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謝克曼是猶太后裔,祖輩為躲避戰亂從東歐移民到美國麻薩諸塞州。
  • 在和平利用外空領域加強國際合作(人民時評)
    中國開放空間站使用生動詮釋了合作共贏,充分體現了開放包容,並始終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空間站的開放,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科學家們能夠探索更加遼遠的星空駐守在空間站的太空人用機械臂抓住緩緩接近的貨運飛船
  • 諾獎得主: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合作最重要
    2020-10-31 23:23:57 來源:央視新聞諾獎得主談全球抗疫: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與合作最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面臨的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病毒不分國界,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暴發以來,多國科學家呼籲全球加強合作,攜手應對疫情。
  • 第三屆論壇才剛剛成功舉辦,科學家們卻說下一屆不要連線了.....
    參與感:我們該如何確保所有地區的參與者都能夠在最終的結果裡看到自己的努力?跨國合作:謹慎對待、積極應對全球性的事務,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優勢。·謝克曼、野依良治、文卡·拉馬克裡希南、朱棣文、羅傑·科恩伯格(從左到右)通過全息技術「相聚」現場。
  • 加強國際合作 推動離子液體工業化進程
    加強國際合作
  • ...計劃】著名生物學家蘭迪•謝克曼教授訪問北京大學並作學術演講
    此次來到北京大學講學,除了進行兩場公開講座外,謝克曼教授還訪問了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的多個實驗室,並與部分北大青年教師和學子進行了座談。本次活動由國際合作部與分子醫學研究所承辦,光華教育基金會提供資助。5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學在英傑交流中心第二會議室舉行蘭迪•謝克曼教授「大學堂」學者授予儀式,以表彰其在學術領域的傑出貢獻。
  • 諾獎得主談全球抗疫:科學不是政治 分享與合作最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面臨的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病毒不分國界,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暴發以來,多國科學家呼籲全球加強合作,攜手應對疫情。,全球加強合作研發治療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符合所有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