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際合作 推動離子液體工業化進程

2020-12-06 科學網
加強國際合作 推動離子液體工業化進程
——專訪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獲得者Robin D. Rogers教授

 

□本報記者 王為

 

作為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首席教授和綠色製造中心主任、美國化學會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總編、Solvent Extraction and Ion Exchange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s編委、Green Chemistry和ChemSusChem國際顧問編委、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和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特邀會員,Robin D.Rogers教授是綠色化學與化工領域的先驅,也是離子液體領域由學術研究走向應用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的關於離子液體/水相分配的論文引起了科學家對於離子液體在分離領域應用研究的極大興趣;他發現了離子液體可用於纖維素的溶解,掀起了學術界和工業界對離子液體—生物質的研究熱潮;率先報導了離子液體在醫藥化工中的應用。由於他在離子液體領域研究的突出貢獻,2005年他獲得了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Challenge Award),相關技術隨後也轉讓給了德國BASF公司。

 

Rogers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張鎖江在離子液體基礎與應用領域有著長期的交流與合作。2009年,Rogers入選第二批中國科學院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計劃。在2010年4月26日~27日召開的「中國科學院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和外籍青年科學家工作交流研討會議暨院情考察活動」上,Rogers應邀作了《離子液體:從實驗室到工業應用》的大會報告,受到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藉此機會,記者對Rogers進行了專訪。

 

《科學時報》: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離子液體,以及離子液體目前的研究現狀。

 

Rogers:離子液體是由陰陽兩種離子組成的有機液體。最初發現離子液體始於近100年前,但當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也不叫它離子液體。直到1992年,科學家合成了對水和空氣都穩定的離子液體。此後,大量的新型離子液體被相繼合成,極大地擴展了離子液體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離子液體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打破了對鹽的傳統認識。在組成上,它與通常概念中的熔鹽相近,但有本質的不同,如離子液體的熔點通常遠遠低於熔鹽甚至低於室溫,所以有人把離子液體叫做室溫熔鹽。

 

2002年,我們研究小組報導了離子液體對纖維素的高溶解性,引起國際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以離子液體替代傳統的有機溶劑的生物質技術可望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應。雖然目前工業大規模應用還不廣泛,但未來發展非常有潛力。

 

《科學時報》:離子液體能發展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和研究領域嗎?離子液體在工業上的應用怎麼樣?

 

Rogers:事實上,離子液體已經成長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和研究領域。在過去20年中已有2萬多篇關於離子液體的論文被發表。

 

離子液體不僅僅可以作為溶劑,它有成千上萬種類型,比人們想像的更複雜多樣,這些不同的離子液體可以應用在很多新的領域,比如製藥業。我們研究小組和張鎖江課題組在離子液體的基礎和應用方面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即將開展的合作研究也主要是圍繞離子液體的開發及應用。

 

離子液體的未來是光明的,但我們需要更多新的知識,並取決於年輕一代科學家們的能力和想法。

 

《科學時報》:離子液體在新能源領域的重要性和優勢在哪裡?您認為新能源領域的未來發展和挑戰是什麼?

 

Rogers:離子液體可應用於太陽能電池、生物能源、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領域。例如,由於離子液體具備不揮發、不易燃、性質穩定且導電性非常好的性質,因此可能應用於燃料電池等領域。但是,目前還必須進一步解決離子液體的安全、成本和規模化等問題。

 

離子液體在新能源領域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開發更多的新工藝和新技術,降低成本、增強安全性、擴大規模、資源的回收利用等,這些都需要更多新的科學技術提供支撐。

 

《科學時報》:清潔能源和可持續能源在美國的應用狀況怎麼樣?您對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和環境保護有什麼看法?

 

Rogers:在美國,目前掀起了清潔能源研究的熱潮。在20世紀70年代,由於過高的原油價格,人們曾試圖研究開發新能源。但隨後又冷卻了下來,我想這是一個錯誤。現在,政府正大力推動新能源科技。目前判斷其成效,仍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離子液體在新能源領域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我不是研究中國的專家,但跟許多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有過比較多的接觸和交流,中國在清潔能源的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有很明確的目標。清潔能源和可持續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其發展需要科學家、工程師、商業人士以及政治家的通力合作。

 

《科學時報》:您怎麼看待中美科學家之間的合作?您對加強離子液體領域的合作有何感想?

 

Rogers:近些年,中美科學家之間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美國政府也非常重視與中國科學界的交流與溝通。

 

通過與張鎖江在離子液體領域的緊密合作,我們希望能夠將離子液體由基礎研究向應用研究推進。我堅信接下來的合作必將有助於推動離子液體的工業化進程。

 

我個人認為,中國將逐漸在國際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界扮演領軍角色,目前在離子液體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還應當鼓勵更多的科研人員去嘗試離子液體領域的研究,以使其產生更大的影響以及經濟和社會效益。我也相信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中國科學家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科學時報》 (2010-5-12 A2 要聞)

相關焦點

  • 離子液體綠色工程應用
    離子液體綠色工程應用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單位:林州市科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山東易達利化工有限公司 濮陽市盛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惠州市宙邦化工有限公司 江蘇奧克化學有限公司 吳江宏力紡織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成果簡介本項目面向綠色化工的重大需求,以離子液體為核心,通過介質-工藝-系統的原始創新,突破了離子液體共性科學及工程化等難題,在工業催化
  • 張曉強:世界大國應加強對話合作,推動建立更為協調的新型國際關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在大會總結髮言時表示,世界主要大國應加強對話與合作,推動建立更為協調的新型國際關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並加快了全球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演變進程,世界經濟也因此陷入嚴重衰退,在此背景下,推動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抗擊疫情,是當務之急,推動實現全球經濟增長,實現重回正軌,也是人類共同的目標,這些都考驗著各方的協作精神和智慧。
  • 離子液體應用孕育新突破
    離子液體作為一種新型介質,為節能減排及實現物質溫和轉化提供了新的途徑。 離子液體已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目前相關研究論文接近每年3000篇,離子液體產品的專利近千篇,已逐漸成為國際化學化工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
  • 離子液體催化劑合成三聚甲醛
    中化新網訊    國際上首個使用離子液體催化劑合成三聚甲醛技術工業化試驗取得成功。由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提供核心技術的三聚甲醛合成中試裝置已運行近一個月。離子液體催化合成三聚甲醛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可減少環境汙染和設備腐蝕,極大地降低投資。
  • 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加強綠色多邊合作
    中國與歐盟均是推行綠色發展的堅定倡議者與行動者,中歐領導人9月會晤時已明確表示將打造中歐綠色合作夥伴。隨著國際氣候合作共識達成並落實推進,中歐兩大經濟體的合作,將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從國際政治倡導理念成為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正成為世界發展趨勢,與之相匹配的新能源技術、國際碳交易制度及綠色發展標準將重塑產業結構及國際經貿形式。
  • 離子液體-鈣鈦礦!Science, Nature各一篇!
    Snaith等人陸續在Nature,Science上發表關於鈣鈦礦器件的穩定性研究:離子液體提高離子晶體鈣鈦礦的穩定性,研究了鈣鈦礦的老化機制。這些重磅成果對推動鈣鈦礦單結器件,鈣鈦礦疊層器件都有深遠意義。 今日Science:哌啶基離子液體!提高FACs基鈣鈦礦器件性能
  • 離子液體催化合成三聚甲醛技術獲突破
    本報訊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負責催化劑及催化反應工藝等相關核心技術,富藝國際工程公司負責中試設計,中海化學公司負責中試裝置建設和試車的三聚甲醛合成中試裝置,在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東方)一次投料試車成功,生產出合格的三聚甲醛。
  • 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離子液體製備鈣鈦礦的高效穩定的起源
    除溶劑處理問題和毒理學問題外,工藝繁瑣的抗溶劑工程對操作技術和環境的要求較高,嚴重阻礙了PSCs的商業化進程。此外,使用IL溶劑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 PSCs顯示出接近18%的認證PCE,並且具有極好的穩定性質子胺羧酸類離子液體鈣鈦礦光伏高效率和長期穩定性。 此外,基於離子液體的Dion-Jacobson相和錫基PSCs也表現出優異的性能,表明了離子液體的普遍特性。
  • 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離子液體製備鈣鈦礦的高效穩定的起源
    除溶劑處理問題和毒理學問題外,工藝繁瑣的抗溶劑工程對操作技術和環境的要求較高,嚴重阻礙了PSCs的商業化進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西北工業大學的黃維院士和南京工業大學的陳永華教授課題組聯合報導了一種離子液體溶劑乙酸甲基胺(MAAc)。它在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在潮溼的空氣中通過簡單的一步法使光電轉換效率(PCE)超過20%。
  • 離子液體固載化技術首次工業應用
    該項目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離子液體固載化的工業化應用,為我國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開闢了廣闊空間。  該項目採用奧克集團自主研發的固載離子液體催化二氧化碳轉化製備碳酸二甲酯/乙二醇綠色工藝技術,於2018年7月實現工藝技術全線貫通。經過了3500小時的安全、穩定試生產運行後,2019年7月1日,該項目在完成檢修和部分改造後再次投料開車。
  • 「新型離子液體電解液」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離子液體電解液技術,建立了離子液體電解液規模化製備技術及成套設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鋰離子電池應用十分廣泛,正急速滲透汽車、儲能、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
  • 我國科學家發文綜述離子液體構效關係—新聞—科學網
    張鎖江表示:「這是目前為止第一篇發布在《化學評論》上從多尺度認識離子液體的構效關係的綜述性文章,為推進離子液體的工業化提供重要的參考文獻和理論依據。」 離子液體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由於具有低熔點、高化學和熱穩定性、寬電化學窗口、性質可調等優良性質,在化學、物理、材料、航天、食品等多領域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價值和前景得到廣泛關注。
  • 碧蘿伊首席科學家張嘉恆教授受邀參加第8屆國際離子液體大會
    5月13日,碧蘿伊首席科學家張嘉恆教授受邀參加在「亞洲最大的園林式酒店」北京友誼賓館召開的國際離子液體大會(COIL)。
  • 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白皮書全文約26000字,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取得新進展、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
  • 我國科學家發文綜述離子液體構效關係
    張鎖江表示:「這是目前為止第一篇發布在《化學評論》上從多尺度認識離子液體的構效關係的綜述性文章,為推進離子液體的工業化提供重要的參考文獻和理論依據。」 離子液體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由於具有低熔點、高化學和熱穩定性、寬電化學窗口、性質可調等優良性質,在化學、物理、材料、航天、食品等多領域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其價值和前景得到廣泛關注。
  • 複合離子液體碳四烷基化新技術:為油品升級貢獻「中國方案」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但傳統碳四烷基化工藝以液體濃硫酸或氫氟酸為催化劑,帶來了設備腐蝕及環境問題。為攻克這一難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離子液體研究團隊從2000年開始進行離子液體催化碳四烷基化研究,在酸性離子液體催化碳四烷基化反應機理的研究基礎上,發明了一種替代液體濃硫酸或氫氟酸的新型複合離子液體催化劑,這是一種綠色、安全、環保的碳四烷基化新技術。
  • 中科院過程工程所離子液體綠色紡絲技術落戶新鄉—新聞—科學網
    4月3日上午,中科院過程工程所與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及洛陽常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新鄉市舉行離子液體綠色紡絲技術及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白皮書全文約26000字,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取得新進展、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
  • 離子液體催化:催生下一代煉化技術——前沿催化技術展望(下)
    這將是他們的第一套離子液體法烷基化裝置,合作夥伴是中化弘潤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在核心技術長久以來一直依靠引進的煉化領域,憑藉複合離子液體催化技術的突破,中國終於站上了全球制高點。12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徐春明,在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3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對這一前沿技術進行了介紹。  目前國內汽油標準正在快速升級。
  • 人民日報:從兩大多邊合作進程看中國建設性作用
    首先是26日至27日舉行的首爾核安全峰會,聚焦加強核材料和核設施的安全,重點討論加強核安全的國家措施和國際合作。53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以及聯合國、歐盟、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刑警組織的負責人出席。規格觸頂,規模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