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強:世界大國應加強對話合作,推動建立更為協調的新型國際關係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在第六屆全球智庫峰會上講話。 夏賓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夏賓 王恩博)第六屆全球智庫峰會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在大會總結髮言時表示,世界主要大國應加強對話與合作,推動建立更為協調的新型國際關係。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並加快了全球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演變進程,世界經濟也因此陷入嚴重衰退,在此背景下,推動國際社會加強合作,抗擊疫情,是當務之急,推動實現全球經濟增長,實現重回正軌,也是人類共同的目標,這些都考驗著各方的協作精神和智慧。

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了本次全球智庫峰會,50多位領導人、前政要、智庫專家致辭或發言。

張曉強稱,參會人士認為,為戰勝疫情、應對危機,世界各國應重點加強抗擊疫情及公共衛生合作,通過推進數位化轉型升級、綠色可持續發展、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等舉措,以實現經濟的復甦,應著力通過改革完善基於規則的多邊框架和全球秩序,要充分發揮聯合國和國際組織的作用,改善全球治理,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攜手構建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世界。

「參會的智庫、專家、學者也都認為要更有效地發揮智庫的作用,加強交流,增進合作,為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乃至企業界等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張曉強說。(完)

相關焦點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明確指出:「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呼籲各國人民同心協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 大國關係「新常態」及良好外部環境營造
    對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應繼續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積極運籌穩定均衡的大國關係,發展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為中國未來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 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習近平外交思想強調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形成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中國與世界關係。特別是面對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我們在對美錯誤言行進行堅決鬥爭的同時,堅持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既堅持原則、敢於鬥爭又把握大勢、與時俱進的政治品格。
  • 甘露:加強中國海關協調製度國際合作力度
    在10月16日舉行的世界海關組織(WCO)協調製度委員會第66次會議(在線)上,她按慣例卸下了協調製度委員會主席的職務,為自己在世界海關組織《協調製度》國際合作領域的出色表現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世界海關組織協調製度委員會組織以海關歸類專家為主的各國代表,通過討論和投票表決的方式確定各方有分歧的商品歸類,進而進行《協調製度》的修訂等,從而減少通關過程中的爭議和不確定性,達到縮短通關時間、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的目的。 作為世界製造大國,我國產品在出口到其他國家時,常常會遭遇和出口國海關意見不一致的情況。
  • 推動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新知新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波詭雲譎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中國與世界發展大勢,把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倡導夥伴合作精神,踐行互利共贏理念,闡釋共同發展主張,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也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了中國智慧
  • 新型國際關係「新」在哪裡
    原標題:新型國際關係「新」在哪裡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就是新型國際關係的基本理念和應遵循的原則。這三者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合作共贏作為新型國際關係的核心理念,同時也是其最為根本的特徵,它對新型國際關係的其他一系列特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塑造作用。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中國智慧推動國際合作
    為了維護持久和平,就要化解戰爭風險,這就要使和平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首要價值。而「和為貴」正是中國人處世的智慧,它與「兼愛、非攻」「仁者愛人」「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等價值理念相交織。中國主張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 歐洲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與中歐對話
    一、引言  在歐盟學者對國際關係理論的貢獻背後,最新的歷史和實踐背景是過去70年中歐洲國家以和平民主方式協調此前的敵對國之間關係方面取得的成就。當然,其哲學和意識形態背景在歷史上更為久遠。  其四,就全球化世界中的歐洲而言,哈貝馬斯在分析中將歐洲看作一種新型「全球力量」,它反對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政策,力圖克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分歧,尊重文化多樣性,改革跨國治理體系,使得各方合作更為緊密,創造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
  • CCG研究報告 | 加強多層次國際合作,共抗全球疫情
    二支持世衛組織等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建立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協調合作機制。三通過國際合作維穩全球價值鏈、供應鏈和產業鏈,為重振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四中美可加強溝通對話,就雙邊醫療物資貿易及推進全球抗疫合作達成共識。
  •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討論廣泛議題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美國舉行之際,第十三屆藍廳論壇再次聚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戰略溝通 增進互信  鄭澤光  本輪對話和磋商是今年中美之間又一次高層戰略溝通,對雙方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促進各個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做好習近平主席今年9月應歐巴馬總統邀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準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 推動多邊主義合作,中國輸出「正能量」(專家解讀)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多邊主義合作的身影引發外媒關注。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報導,11月15日,亞洲和大洋洲的15個國家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是自2012年開始談判的這一協定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在新冠疫情加速去全球化趨勢的當下,RCEP的籤署使中國鞏固了其作為全球多邊主義捍衛者所尋求的信譽。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法關係的再定位
    這與法國倡導的"平衡"的大國關係結構具有共同點。中法可以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和構建平衡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夥伴。  要成為國際關係轉型的夥伴,中法首先應該在雙邊關係中加強戰略溝通,準確把握對方的戰略意圖和發展戰略。構建中法新型大國關係,要朝著發展戰略協調合作的方向努力,而不是針鋒相對。
  • 中日智庫學者:需從全球變局背景下理解研判中日關係轉圜
    中新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 肖欣)中日兩國智庫專家學者12日在北京以「全球變局下的中日關係:務實合作與前景展望」為主題,就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政治安全關係、社會文化民間交流、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的溝通協調等議題,深入探討中日實現全方位務實合作的路徑方式,對兩國關係未來發展作出展望與預判。  兩國學者共同指出,目前應從全球變局的時代背景下理解中日關係。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樣性和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共同理想。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的科學理論體系。
  •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應重視「三個關係」
    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堅持區域協同,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適應區域發展新形勢,制定和實施好區域發展戰略,需要重視處理好「老」與「新」、「大」與「小」、「條」與「塊」等一系列關係。  「結對子」的「老」與「新」  對口幫扶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扶貧開發政策。
  • 新聞分析: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訪華 中日關係步入「協調合作」時期
    在雙方高層交往引領下,中日關係持續改善,穩中向好。  除了高層交往,近期召開的第四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第八次會議、第十四屆北京—東京論壇以及日本經濟界團體訪華等各領域交流熱絡,為安倍訪華進一步營造了良好氛圍。  兩國關係的改善也符合民眾期待。
  • 王毅:非洲是國際合作大舞臺,不是大國...
    我剛剛同奧尼亞馬外長舉行會談,就此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七點重要共識:我們將繼續加強抗疫合作,堅定相互支持,直至徹底戰勝疫情;我們將建立由兩國外長牽頭的政府間委員會,統籌推進兩國各領域互利合作;我們將推動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奈及利亞新國家發展計劃更緊密結合,深化雙方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我們將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助力奈及利亞加快工業化進程,提升自主發展能力;我們將不斷拓展合作空間,打造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新亮點
  • 中美關鍵時刻的一場智庫對話,折射諸多重大信息
    作為世界上至關重要的一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有待發出更多的積極信息,釋放更多的正能量。希望美方構建更為客觀冷靜的對華認知,制定更為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 王毅強調,只有交流才能阻止謊言,只有對話才能避免誤判。抹黑別人證明不了自己的清白,一味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中方對話的大門是敞開的。任何問題都可以拿到桌面上來談,任何分歧都可以通過對話尋求妥善處理。
  • 全球化「十字路口」,新型大國關係再思考
    同時,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疫情彰顯了基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建構新型國際關係特別是新型大國關係的必要性。【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  國際格局  全球化  新型國際關係  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識碼】A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大的「黑天鵝事件」。
  • 為世界合作共贏貢獻「金磚力量」
    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1月17日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金磚國家各界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待金磚國家持續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完善全球治理、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為世界合作共贏貢獻「金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