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新知新覺)

2020-11-28 人民日報人民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波詭雲譎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中國與世界發展大勢,把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倡導夥伴合作精神,踐行互利共贏理念,闡釋共同發展主張,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也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貫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後,中國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成為構建命運與共的全球夥伴關係的積極倡導者和忠實實踐者。中國在主要大國中率先把建立夥伴關係確定為國家間交往的指導原則,同100多個國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突破了非友即敵、或結盟或對抗的冷戰思維,在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方面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為當今世界處理國與國關係提供了新模式,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夥伴關係是一種平等外交關係。就外交原則而言,夥伴關係強調平等和自願原則,主張國家不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各國都享有權利,也都承擔義務和責任,共同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在夥伴關係中,沒有主次之分,沒有高低之別,只有平等合作。夥伴關係蘊含的這種平等性,意味著不搞強權政治,不搞零和博弈,不搞你失我得、贏者通吃,不能為了單純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推行單邊主義、破壞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應尊重各個國家選擇各自發展道路的權利,真誠相對、平等相待,促使各國在友好交流中實現合作共贏。

  夥伴關係是一種和平外交關係。就外交目標而言,夥伴關係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目標,不設假想敵,不針對第三方,而是通過對話加深了解,通過合作培育互信,以增進雙方共同利益為基礎開展國際交往,進而有效擴大和維護世界各國共同利益,減少國際對抗。中國倡導共同發展,豐富多層次合作架構,推進以成果為導向的務實合作,積極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發展繁榮,不斷提升夥伴關係含金量。這不僅傳承了「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而且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了新型國際關係的構建。因此,夥伴關係更容易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夥伴關係是一種包容外交關係。就外交對象而言,夥伴關係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關起門來搞小圈子,而是倡導不同發展模式相互合作,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流,致力於以合作共贏理念處理國際關係,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實現平等協商、求同存異、管控分歧、擴大共識,找到共同利益的匯合點,成為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繁榮的合作夥伴。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中國倡導的夥伴關係沒有門戶之見,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致力於發展共同利益,追求在交流互鑑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進步,從而避免小集團利益帶來的各種封閉與排斥,避免走上結盟對抗的老路,為國際社會加強對話合作提供了正能量。

  (執筆:李志永、文君)

相關焦點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是為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亮明了新旗幟,將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催生新作為,開闢新境界。 四、明確了國際社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擔當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要從五個方面著力。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中國智慧推動國際合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於中國實踐和中華文化,佔據人類道義制高點,彰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論是作為一種思想學說、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處世哲學,還是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它的提出都是中國智慧的體現。中華傳統智慧豐富多彩,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 從戰略高度推進藍色夥伴關係建設——開闢「十四五」全球海洋治理...
    自國家海洋局於2017年提出建立「藍色夥伴關係」以來,我國在常態化合作平臺搭建、海洋可持續發展、海洋經濟科技國際合作、重大國際議程磋商和互信互利理念傳播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但在中美脫鉤和新冠疫情引發外部環境趨緊背景下,迫切需要將藍色夥伴關係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賦予其新使命和新內涵。
  •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原標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 「大灣區新知」網絡專題上線
    南方日報訊 12月16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共建的「大灣區新知」網絡專題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正式上線。  據悉,「大灣區新知」網絡專題將覆蓋政策、產經、文化、民生四大內容,具備政策查詢、資訊報導、觀點交流三大功能,聚焦粵新、粵港澳和區域市場交流合作故事,打造成為新加坡、東南亞地區受眾了解大灣區政策、資訊的第一窗口。  劉燕玲表示,今年是新加坡和中國正式建交30周年。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 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體布局中,大國關係始終佔有突出位置,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意義重大而深遠。 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有助於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健康發展。習近平外交思想既重視大國關係,也高度重視周邊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訪問周邊國家,多次參加周邊地區的國際會議。
  • 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解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為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解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署新華社記者王卓倫、於佳欣、鄭明達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歷經8年談判後,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終於宣告誕生、正式啟航。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一世紀之問,倡導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國際社會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的第70屆聯合國大會講話中,強調各國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科學新知|從32釐米到4600公裡!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科學新知|從32釐米到4600公裡!中國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2021-01-07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知新覺)
    「十四五」時期,為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需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新知新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是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數位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形態。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有利於強化市場動力和產業支撐作用,而且有利於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間的紐帶,是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激發內需市場動力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第一,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打通消費堵點。以傳統電商平臺為載體的數字消費衍生了大量消費信息,利用數位技術抓取、挖掘和分析這些消費信息,可以更精準快捷地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 中國駐法大使: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原標題:中國駐法大使:推動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28日以書面形式發表年終寄語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變局加速演進。在這一特殊背景下,2020年中法關係走過了不平凡的一年。
  • 阿聯航空與flydubai重啟夥伴關係在杜拜無縫中轉至全球
    隨著前往全球目的地的客運航班已逐步恢復,同以杜拜為總部的兩家航空公司已正式重啟了疫情之前成功的戰略夥伴關係,使得乘客能夠前往更廣泛的目的地和制定更加便捷及靈活的旅行安排。目前,阿聯航空乘客可搭乘由flydubai執飛的代碼共享航班前往30多個目的地,同時flydubai乘客可搭乘由阿聯航空執飛的航班前往全球70多個目的地。
  • 發揮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近年來,我國鄉村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增強。
  • 大國關係「新常態」及良好外部環境營造
    對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應繼續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積極運籌穩定均衡的大國關係,發展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為中國未來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數位技術、數字經濟成為本次大會的關鍵詞,這與數字經濟在全球抗疫過程中對促進各國經濟復甦、保障社會運行、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也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創造堅實基礎。發展數字經濟的根本點必須放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無境深藍正式成為聯合國環境署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會員單位
    日前,無境深藍正式成為了聯合國環境署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的會員單位,為海洋垃圾的治理和政策倡導提供來自中國的數據和助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12年發起「防止和減少海洋垃圾全球夥伴關係」計劃,旨在保護海洋免受來自陸地汙染物質的侵襲。新的夥伴關係將作為協調平臺,努力將同一領域的不同組織聯繫在一起,鼓勵政府、非政府組織、科學家和學者開展合作。
  •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努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我國對外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大灣區新知」網絡專題在聯合早報網上線
    2020-12-17 12:44:10 來源: 全球TMT 舉報
  • 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正式啟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
    它——經貿規模最大  它——最具發展潛力  它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它是高質量和包容性的統一——  它將助力中國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大事記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