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新知新覺)

2021-01-20 國際在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是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數位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形態。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有利於強化市場動力和產業支撐作用,而且有利於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間的紐帶,是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通過激發內需市場動力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第一,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打通消費堵點。以傳統電商平臺為載體的數字消費衍生了大量消費信息,利用數位技術抓取、挖掘和分析這些消費信息,可以更精準快捷地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以需求為導向的數字經濟迅猛發展,能夠激活內需市場擴張能力。藉助通信工具與消費者進行充分的信息交互,形成如直播帶貨等創新場景消費模式,可以激發新的消費潛能。第二,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消費層次。數字經濟對社會經濟活動各個領域的滲透,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而且能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進而促進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增加居民有效需求,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升消費層次,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市場規模擴大。第三,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優化國內市場環境。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將使市場環境更加公開透明,促進要素在產業間、城鄉間加速流動,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通過增強國內產業支撐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先進技術的快速擴散、集成應用有利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創新發展為新發展格局構築產業支撐。第一,數位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通用和賦能技術,能夠幫助傳統產業跨界融合、重構組織模式,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拓展創新路徑。第二,依託虛擬網絡,可以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拓寬中小企業嵌入產業集群的渠道,促進各地區合理分工,專注於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增強競爭力,延伸國內產業鏈,暢通國內產業循環。第三,數字經濟產生的網絡連接效應,有利於國內企業深度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進而為國內經濟大循環提供動力。高技術水平的國際經濟大循環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和示範效應,有助於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

通過強化對外貿易紐帶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數字經濟中各技術模塊的融合、集成應用有利於優化貿易各環節及其運行過程,促進實現內需和外需、供給和需求聯動發展,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奠定良好基礎。比如,通過對貿易數據的實時抓取與深度挖掘,可以降低信息搜集費用、時間及風險,有利於克服貿易信息壁壘;數位技術與物流服務融合,實現貨物倉儲、分揀運輸智能化,可以降低運輸空載率以及運輸成本。又如,通過實時分析貿易數據實現決策處理自動化,可以提高出口企業運行效率;推動公共服務信息化進程,可以縮短貿易時間、提高貿易效率。再如,發展數字經濟不僅可以促進國內供給能力提升,而且可以通過數字經濟平臺擴大進口規模,強化對外貿易紐帶,推動國際經濟大循環。進口規模擴大,又可以促進國內消費升級,進而加速產品更新迭代、促進國內產業升級,為出口貿易創造條件,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作者趙春明 班元浩,單位: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相關焦點

  •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國內國際大勢和經濟社會形勢的基礎上,審時度勢作出的前瞻未來的戰略部署。我們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應對挑戰,奮勇前進。
  • 新發展理念揭示高質量發展之路(新知新覺)
    ●新發展理念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對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
  • 經濟日報鍾經文:深刻把握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精髓要義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是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負責任之舉,體現了中國應對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彰顯了中國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智慧和擔當。三是理念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是塑造新發展格局的先導。
  • 十四五期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路徑選擇
    「十四五」期間,如何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動能,提升創新能力,選擇最佳實施路徑或策略,優化業務結構布局,加快實現集團戰略突破和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面臨一項重大實踐課題。
  •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11月24日,為期兩天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落下帷幕。數位技術、數字經濟成為本次大會的關鍵詞,這與數字經濟在全球抗疫過程中對促進各國經濟復甦、保障社會運行、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也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創造堅實基礎。
  •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知新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強調「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這為我國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2021理論熱點訪談錄
    「十四五」時期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一方面要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 綠色突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與「十三五」時期相比,新發展階段將更加強調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意味著要從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發力。 開放突出了高水平目標下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 長三角區域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選擇
    他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座談會還對長三角提出「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三大戰略定位新要求。
  • 對數字經濟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討
    1、民航高質量發展與數字經濟創新的理念契合數字經濟最大魅力是以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創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民航高質量發展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這與數字經濟是非常契合。數字經濟強調堅持開放發展原則,民航高質量發展強調開放是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經濟強調堅持共享發展原則;民航高質量發展強調共享是民航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可見,兩者之間有著高度的契合。2、民航高質量發展與數字經濟推動經濟的路徑相同數字經濟推動經濟發展的路徑表現在三個方面,驅動結構優化、驅動經濟增長、驅動可持續發展。民航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其有相同的契合點。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努力推動我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規劃《建議》為綱領,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指引,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重塑競爭新優勢,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 進入新發展階段 構建新發展格局
    謝伏瞻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作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不僅將給「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發展帶來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而且也將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變革帶來諸多新機遇
  • 航天科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
    「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充分認識到建設航天強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袁潔說,「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弘揚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敢於戰勝艱難險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同步實現中國人的航天夢、強軍夢。」
  • 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格局·新起步·新氣象——智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孫學工 陸江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願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牽引和創造新需求
  • 「新發展格局與國有企業」學術論壇暨第20屆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
    【消息來源: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11月26-27日,「新發展格局與國有企業」學術論壇暨第20屆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十四五」期間,國有企業將會進一步發揮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程中起到引領作用。
  • 貫徹新發展理念 構建新發展格局合力推動攀枝花釩鈦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貫徹新發展理念 構建新發展格局合力推動攀枝花釩鈦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賈瑞雲虞平會見中核鈦白投資人王德亮一行 共同見證合作項目籤約 文章來源:攀枝花日報     發布時間:2020-11-18     閱讀次數:
  • 新發展階段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四大著力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進一步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運用科學思維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要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使一切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湧流。科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 深入理解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入闡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內涵特徵和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有效路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於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確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推動「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經濟洞察】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見智》: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決策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如何理解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儲殷:這一戰略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決策的產生有三大背景因素。
  • 經濟大家談|正確認識「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
    這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抓住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和樞紐,正確認識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性,是更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提。對此,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教授、副院長,北京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所所長王在全進行了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