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知新覺)

2021-01-09 河青新聞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強調「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這為我國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會動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對擴大對外開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既是順應發展環境變化作出的戰略選擇,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的內在要求。「十四五」時期,為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需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建議》提出:「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這為推動制度型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指明了方向。總的來看,這要求我們把擴大內需與擴大開放有機統一起來,以強大內需市場為依託,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形成有利於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更有效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體制機制。通過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範圍上實現從以沿海開放為主向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方位開放轉變,從以引進來為主向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並重的雙向開放轉變;在領域上實現從以製造業開放為主向製造業和服務業開放並舉轉變;在層次上實現從主要依靠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向以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全球資源要素轉變。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要進一步強化改革創新,形成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一是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創新適應服務業發展的監管體制機制。二是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平臺,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健全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維護中國企業海外合法權益,推動務實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三是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有效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引領作用,加快推動貿易創新,促進投資升級,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四是發揮國內市場優勢,充分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會展平臺及其帶動作用,在更好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向世界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五是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此外,還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推動和參與各類雙邊、多邊投資貿易合作機制,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網絡。給予基層更大的創新探索空間,最大程度調動基層實踐創新與開放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作者為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


相關焦點

  • 要點問答:什麼是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點任務
    今日推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要點問答。如何認識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性?這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哪些新思路?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發展沒有止境,改革開放不能止步。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必須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
  • 習近平: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強調   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張高麗出席會議。
  • 貴州:開放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開放型經濟建設亮點紛呈
    來源:貴陽網 貴陽網訊1月1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6年貴州獲國務院批准設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以來,開放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建設亮點紛呈,為內陸地區在經濟新常態下開放發展、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以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
    原標題:以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並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
  • 新發展理念揭示高質量發展之路(新知新覺)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引領和指導發展實踐,推動中國實現了發展跨越,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高質量發展實現重大突破■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長足進步■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明顯提高■治理效能達到更高水平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兩步走」戰略安排,到二〇
  • 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要求 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譚平 習近平總書記湖南考察時勉勵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中共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推進「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要求,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 郭聲琨在人民日報撰文: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重要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原標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
  • 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宣講家網評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國經濟治理效能明顯提升,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社會生產力得到不斷解放和發展。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勢新要求相比,我國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要素市場尚不完善、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問題仍然存在,政府與市場關係仍待進一步理順。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迫切需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範希春: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等。按照《建議》的部署,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點之一是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必須從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抓起,提高制度供給水平和能力,保障市場體系有效運行,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
  •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新知新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是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數位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徵的經濟形態。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有利於強化市場動力和產業支撐作用,而且有利於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間的紐帶,是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激發內需市場動力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第一,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打通消費堵點。以傳統電商平臺為載體的數字消費衍生了大量消費信息,利用數位技術抓取、挖掘和分析這些消費信息,可以更精準快捷地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 讓高地更高!「十四五」山東開放應有更大突破
    近年來,山東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局,拓展對外開放領域和空間,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山東對外開放在體制機制創新、平臺載體作用發揮、貿易創新發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約因素。「十四五」期間,山東應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設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著力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實現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新突破。高標準推進山東自貿試驗區建設,引領和帶動全省高水平對外開放。
  • 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在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的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雙向發力,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暢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高頻詞分析:新發展、創新、改革與安全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市場「市場」一詞在公報中共出現了13次。自改革開放以來,堅持發展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
  • 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方向——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三是從發展趨勢看,未來一個時期,隨著我國大力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建設,以及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出來。根據相關預測,到2030年,我國消費額佔全球比重將達到16%,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同時,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對外開放水平等將不斷提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特徵會更加明顯。
  • 發揮黨員幹部在道德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強調:「抓好重點群體的教育引導。公民道德建設既要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也要聚焦重點、抓住關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勇挑重擔,為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發揮了關鍵作用。
  • 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努力推動我國經濟長期高質量發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大關,已經超過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是57.8%,但與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隨著向高收入國家邁進,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還在不斷擴張。同時,人們對消費質量和層次要求持續上升,消費結構加快升級,電子信息、遠程醫療、健康養老、社區服務、在線教育等新業態、新模式將逐漸成為居民消費的重點和我國消費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