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希春: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這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重要意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氣。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市場體系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構建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等。按照《建議》的部署,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點之一是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必須從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抓起,提高制度供給水平和能力,保障市場體系有效運行,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重在健全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清除市場壁壘,維護清單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保障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必須著力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制度,加強資本市場結構、功能、制度規範、法律建設;健全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激發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市場活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不同主體的權利義務,規範交易行為和市場秩序;加快完善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構建「保護產權、同權同價、維護契約、平等交易」的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推動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深化勞動力要素市場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針對市場秩序不規範、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後、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問題,必須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基本經濟制度在制度體系中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決定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基本經濟制度框架內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形成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好局面,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重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分層分類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因地、因業、因企施策,支持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國有資本投資入股民營企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新發展動能,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民營企業活力。重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市場合作競爭,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點在於統籌協調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建議》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尊重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作用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更加尊重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幹預,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通過科學的宏觀調控和經濟治理,最大程度地減少單純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重在深化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建立和完善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需要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關係。必須進一步明確市場和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定位,釐清市場和政府邊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增強二者的適應性、匹配度、融合度,充分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和優勢,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同向發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等;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包括「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分配環節的內在要求。

收入分配製度是一項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制度安排。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在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改革同向發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要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體制機制,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為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提供制度性保證。要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關係,努力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建立健全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新機制,通過制度安排解決民生問題,在更高經濟發展水平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範希春)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宣講家網評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為「十四五」期間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堅持市場化的改革取向,不斷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不斷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與運行機制,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顯著優勢。
  • 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我國40多年改革開放的一條主線,就是逐步探索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是我們黨對科學把握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進行的深刻總結,標註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明確方向。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著力體制改革、促進和推動經濟體系轉型以適應新發展格局,是適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開的重要課題。適應以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題。
  •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基本原則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立足新時代方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立足新時代的新使命深化理解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各自的使命擔當新時代,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建立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被賦予新的使命。
  • 黃文藝: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高水平法治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文藝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高水平法治經濟。五中全會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成這兩個「構建」任務,法治的槓桿作用不能缺席、不可替代。《建議》從加強產權保護、包容審慎監管、維護公平競爭、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法治經濟建設新標準新要求。
  • ...改革委關於公開徵求《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構建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委研究起草了《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添新的活力(新知新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民法典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權利義務關係的基本法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則,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制度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大意義。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撐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混合所有制經濟
    原標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混合所有制經濟 它是針對傳統所有制結構的弊端和轉軌中存在的問題、適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提出來的。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中,整個的社會所有制結構和作為微觀基礎的企業產權結構都具有強烈的「反混合」特徵,表現為「三性」。 一是「單一性」。即把社會主義經濟看成「純而又純」的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甚至為單一的國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被視為與公有制經濟格格不入的「異己力量」。
  •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
    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在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創新,通過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破除這些體制機制障礙。  在這樣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行動綱領,將進一步推動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重要體制保障和動力支撐。
  • 進入新發展階段 構建新發展格局
    謝伏瞻指出,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是堅持擴大內需,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二是堅持高水平開放,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加快推進貿易創新發展,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三是堅持創新驅動,通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
  • 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第六部分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首次提出「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這與「十三五」規劃中分別論述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有明顯不同。
  • 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有...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題: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新華社記者安蓓《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9日公布。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新時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何要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
  •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新概括
    來源:人民日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的新概括,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的重要發展和深化,標誌著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決定了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 以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
    原標題:以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並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加快培育創新力量■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壯大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黃壽峰|準確把握新型舉國體制的六個本質特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新型舉國體制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手段。新型舉國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涵的集中體現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新型舉國體制也需與時俱進,尤其要擯棄計劃經濟影響下的傳統舉國體制的桎梏,減少資源的行政配置,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既滿足舉國體制既定目標關切,也實現各參與主體的經濟目標
  • 深圳先行示範方向:升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
    日本的現代企業之父澀澤榮一主張將「盈利」與「無私」相結合的經營哲學,其市場經濟體制特別強調以誘導性計劃和政商協調來增強市場功能並補其不足,以尊重秩序而非無序競爭來提高市場效率,十分值得深圳在落實城市發展戰略、推動深度市場化改革中加以借鑑。
  •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知新覺)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既是順應發展環境變化作出的戰略選擇,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的內在要求。「十四五」時期,為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建平、王昕偉認為,新時代,只有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傳承好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