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

2020-11-25 人民網

原標題:以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並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十三五」時期,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規模市場,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市場體系逐步健全。「十四五」時期,應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出發,加快國內外標準規則對接,全面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從體制機制上保障國內市場潛力持續釋放,使國內市場規模優勢轉化為「雙循環」的引擎,高質量參與全球分工和高水平推進國際合作,有效帶動世界經濟復甦。

增強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微觀主體的活力不斷增強是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特徵。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充分釋放市場主體的發展積極性和創造力。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將部分國有股權轉化為優先股,支持符合條件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建立骨幹員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機制;加快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探索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國資監管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強化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穩步推進自然壟斷行業改革,提高自然壟斷行業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嚴格監管自然壟斷環節,加快實現競爭性環節市場化。

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各類障礙和隱性壁壘;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電力、油氣等領域的實施細則和具體辦法,大幅放寬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支持發展民營銀行、社區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完善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健全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營中小企業帳款的長效機制;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政策體系,建立規範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

完善公平競爭的基礎性制度

「十四五」時期要實現「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的目標,必須繼續完善產權制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等促進公平競爭的基礎性制度。

加快健全產權制度,完善國有資產產權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產權;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細化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交易、保護制度規則,完善新領域新業態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和第三方評估機制,以服務業為重點試點進一步放寬準入限制;建立統一的清單代碼體系、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信息公開機制以及市場準入評估制度;改革生產許可制度。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的剛性約束,建立公平競爭審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審查和評估機制;統籌做好增量審查和存量清理,逐步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加強和改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培育和弘揚公平競爭文化,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

健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十四五」時期要實現「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的目標,必須進一步健全與要素市場化配置相關的體制機制。

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探索實行城市群內戶口通遷、居住證互認制度;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構建與實體經濟結構和融資需求相適應、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建立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完善數據權屬界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標準和措施。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城鎮建設用地價格形成機制和存量土地盤活利用政策;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增強雙向浮動彈性;加快全國技術交易平臺建設,促進技術要素有序流動和價格合理形成。促進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完善企事業單位人才流動機制,構建更加開放的國際人才交流合作機制。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並把「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當前,要加快制度型開放建設,高水平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協同推進「走出去」和「引進來」,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構建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加快搭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開放平臺。繼續高水平推進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穩步建設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高水平的海南自由貿易港,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推動實施自由貿易政策制度體系,提升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功能,力爭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更多成果並向全國複製推廣,全力打造開放水平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推動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擴大進口以適應生產與消費結構的升級。持續優化進口結構,支持關係民生的產品進口,落實降低部分商品進口稅率措施,完善免稅店政策;積極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建築設計、商貿物流、諮詢服務、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增加有助於轉型發展的技術裝備進口,支持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技術、設備及零部件進口,促進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加農產品、資源性產品進口,加快與有關國家籤訂農產品檢驗檢疫準入議定書,推動重要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準入。積極拓展促進進口渠道,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打造成為世界各國展示國家發展成就、開展國際貿易的開放型合作平臺;發揮外資對擴大進口的推動作用,積極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節能環保領域,進一步發揮外資在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優化進口結構等方面的作用;創新進口貿易方式,優化進口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條件,大力培育進口促進平臺,培育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優化進口通關流程,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降低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加快改善國內營商環境,加強外貿誠信體系建設和智慧財產權保護。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維護完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世界貿易組織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的核心地位,積極推動和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規則談判,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取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健全促進對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保護外資合法權益。

(作者:曾錚,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場與價格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查志強: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對外開放現代化先行 | 三個地·理論周刊
    「十四五」時期,浙江作為長江三角洲的金南翼,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必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這就要求浙江通過更好發揮內需潛力,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 祁俊:構建新發展格局 促進工程機械行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紮實做好「六穩」,全面落實「六保」的政策指引下,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宏觀經濟政策將發揮重要的支撐和協調作用,2021年全國GDP有望增長8%左右。  3、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不同發展階段,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技術體系和關聯方式各不相同,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必然要求發展格局、發展方式隨之變化。新階段、新目標、新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更充分地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理論微課堂】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需要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提高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需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和發展;需要優化消費環境,營造消費者願消費、能消費、敢消費的氛圍;等等。因此,需要從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的高度認識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防止回到簡單擴大內需的老路上去。以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可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本質上是一種全方位和高水平的開放發展新格局。
  • 激發消費潛力活力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權威訪談·邁好第一步,見到...
    王文濤:我們將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綱」,把構建新發展格局貫穿到商務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做到「綱舉目張」,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在促進暢通國內大循環方面,我們將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立足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提升傳統消費能級,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搭建消費升級平臺,激發消費潛力和活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 高水平對外開放再進一程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非但未見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優化,結出累累碩果。  業內人士表示,對外通道的持續拓寬將加快外資流入速度,為我國資本市場增添更多國際化元素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市場投資者結構。展望未來,應更加注重製度規則的深層次對接,繼續完善國際投資者的服務體系,在「引進來」的同時也要「走出去」,更好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 劉鶴5000字長文,信息量巨大,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要以實現國民經濟體系高水平的完整性為目標,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著力打通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供求動態均衡。就如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劉鶴分別從科技創新、供需互動、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提高收入水平、高水平對外開放六個方面詳解實施路徑。
  •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知新覺)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既是順應發展環境變化作出的戰略選擇,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的內在要求。「十四五」時期,為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進入新發展階段 構建新發展格局
    謝伏瞻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作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不僅將給「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發展帶來系統性、深層次變革,而且也將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治理變革帶來諸多新機遇
  • 劉鶴5000字長文,信息量巨大,詳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點題...
    要以實現國民經濟體系高水平的完整性為目標,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著力打通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供求動態均衡。就如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劉鶴分別從科技創新、供需互動、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提高收入水平、高水平對外開放六個方面詳解實施路徑。
  • 運用科學思維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堅持運用科學思維作出的戰略抉擇。
  • 深入理解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入闡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內涵特徵和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有效路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於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確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推動「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十四五期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路徑選擇
    《建議》提出:堅持擴大內需,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等等一系列戰略構想,為央企及各類地方國有企業推動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具體實施路徑和戰略突破方向。
  • 長三角區域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選擇
    其中,針對「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要求長三角區域要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製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大等諸多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提出「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為中國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構築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項涉及多要素、多體系、多領域的系統工程。
  • 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宣講家網評論
    「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了許多新特徵新要求,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向著高質量、品牌化、服務化、差異化的方向發展,人民要求高質量高標準的服務產品、工業製成品和農產品,這就需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建設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的市場經濟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使我國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
  • 陳雷剛:廣東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哲學意蘊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科學研判當前國內外大勢、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的戰略之舉。廣東是全國經濟大省,「雙區建設」貫通國內國際,完全有條件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積極作用。中共廣東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將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作為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國內國際大勢和經濟社會形勢的基礎上,審時度勢作出的前瞻未來的戰略部署。我們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髮展規律,發揚鬥爭精神,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應對挑戰,奮勇前進。
  • 新發展格局十問 - 黨員教育移動培訓網上專欄
    一、「新發展格局」何時提出?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於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
  •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2021理論熱點訪談錄
    協調發展通常包括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十四五」時期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一方面要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 綠色突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與「十三五」時期相比,新發展階段將更加強調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意味著要從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發力。
  •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促進增長、就業和防範風險相協調等;著力轉變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舉全國之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