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非但未見放緩,反而進一步加快,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優化,結出累累碩果。
一方面,證券基金期貨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多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順利落地,機構層面的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滬、深、港三個交易所就同步擴大滬深港通股票範圍達成共識,國際主流股票和債券指數公司進一步將A股和中國債券納入其指數體系,市場層面的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
業內人士表示,對外通道的持續拓寬將加快外資流入速度,為我國資本市場增添更多國際化元素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市場投資者結構。展望未來,應更加注重製度規則的深層次對接,繼續完善國際投資者的服務體系,在「引進來」的同時也要「走出去」,更好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
外資機構加速搶灘擴圍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在全方位對外開放上持續發力,一系列「引進來」舉措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外資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在2020年再度大幅放寬。
2020年4月1日,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正式生效。此前,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已於1月1日起取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需要,從金融業本身來講,通過適度引入高水平的競爭者,有助於提升金融業的整體水平,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完善。
2020年6月,摩根大通期貨成為國內首家外資完全控股的期貨公司;8月,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花落貝萊德;12月,高盛正式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意味著首家外資獨資券商也呼之欲出。此外,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末,已有8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獲得證監會核准批覆。
對此,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短期內,在某些金融服務領域,國內企業會受到全球專業金融機構的衝擊,會被侵蝕一部分的市場份額。但中長期來看,將加速中國金融市場的專業化進程,通過「鯰魚效應」最終形成真正的國際化大型金融龍頭企業。最終在「引進來」的同時也會促進我國優秀金融企業「走出去」。
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
我國資本市場開放進程在過去一年中明顯加快不僅僅體現在機構層面,還包括市場機制層面。
QFII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2020年,在前一年剛剛取消投資額度限制的基礎上再度迎來全面升級。QFII、RQFII資格和制度規則合二為一,同時穩步有序擴大投資範圍,新增允許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證券、私募投資基金、期權等。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QFII制度最新的簡化和便利政策是「漸進有序開放」的標誌,這一政策出臺伴隨著外資持續流入中國股市和債市,反映出中國金融開放穩步推進的趨勢。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互聯互通機制也在進一步完善。2020年11月,滬深港交易所同步「官宣」,預計於2021年初將符合條件的科創板股票納入滬深港通標的範圍,並將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標的範圍。《金融時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外資通過滬深港通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2.24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的3.59%,分別較2018年年底增加1.57萬億元和1.69個百分點,成為外資機構配置A股的最主要渠道。
除A股資產外,中國債券市場同樣持續受到海外投資者追捧。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多個全球指數都納入了中國國債以及中國債券本身安全係數高,中國經濟預期向好等因素,預計2021年外資投資力度還會加強。
外資將繼續加大配置力度
2021年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繼續堅定向前邁進的重要一年。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中國所屬的新興市場吸引全球資本布局、外資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和資產配置價值、國際指數對A股資產的納入進度以及中國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開放不斷推進等諸多因素均會推動外資持續流入A股市場。
各大外資機構近期陸續發布了對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展望報告。《金融時報》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多家外資機構對於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持「看好」態度,並對A股市場充滿期待,表示將繼續加大配置力度和比例。2020年9月份,滙豐前海證券面向近1000家全球資產管理機構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受訪機構表示未來12個月會增加對中國資產尤其是A股投資的力度。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國際長期投資機構無論從分散化投資還是從獲取超額回報的角度看,都將選擇增持「中國資產」。這與中國希望通過開放金融市場來促進金融發展和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需求不謀而合。
「成熟資本市場的建設,對內高質量發展和對外規則制度開放都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有分析人士表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將引入更多外資流入和外資機構入駐。因此,在開放過程中還應注意加強風險監管,保證資本市場規範健康有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