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堅持市場化的改革取向,不斷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不斷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與運行機制,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顯著優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為「十四五」期間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指明了方向。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堅持市場化的改革取向,不斷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不斷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與運行機制,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顯著優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國經濟治理效能明顯提升,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社會生產力得到不斷解放和發展。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看到,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勢新要求相比,我國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要素市場尚不完善、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問題仍然存在,政府與市場關係仍待進一步理順。
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迫切需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五」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了許多新特徵新要求,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向著高質量、品牌化、服務化、差異化的方向發展,人民要求高質量高標準的服務產品、工業製成品和農產品,這就需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建設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的市場經濟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使我國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十四五」期間,我國要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這就要求通過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使高質量供給更好與高質量需求對接,將各種要素與資源更好配置到滿足美好生活需要與民生保障中,從而形成以內需為基礎的強大國內市場。同時,我們要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就要實質性改善市場準入、建立平衡的投資保護框架,這也要求我們堅持國際科學標準,加快建設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們要牢牢把握「十四五」時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建成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實施競爭中性原則,大力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保障不同所有制主體在資質許可、政府採購、科技項目、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制定政策要進行公平競爭審查評估。
要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設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的市場經濟。要全面拓展市場配置資源的領域與範圍,通過完善的資本市場、人才市場、流通市場來全面配置人財物資源,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簡政放權,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優化營商環境。科學制定和實施政府公共政策、規則,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企業意志和市場反應,防止政府的不理性幹預。合理確定政府、企業與勞動者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推進財政資金分配的績效管理與評估,使公共資金用得所值。
要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的職能邊界。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要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要素資源配置市場化。政府配置公共資源主要靠政策引導,通過產業政策和負面清單引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調節宏觀經濟運行。突出市場機制運行的自主性,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定價範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相應的要素市場價格也進一步放開,包括利率市場化,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報酬由要素市場決定。清理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科學評估政策效果,建立退出機制,避免形成「政策窪地」幹擾市場公平競爭和要素自由流動。微觀經濟領域,企業和個人的生產、交換、分配及消費流程都應該讓市場調節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
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十四五」期間,我國將由中等收入國家發展為高收入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務、創新服務、投資服務、民生服務,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營商環境、創新創業環境和美麗生態環境,促進創新高質量、營商環境高質量、人文發展高質量、服務發展高質量;政府要依靠普惠政策、公平規則、公正監管、制度保障等手段輔助市場和補缺市場,為市場主體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要通過持續推動創新創造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與民生保障體系的全民覆蓋和均等化,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要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寬鬆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構建以法治為基礎、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為支撐的市場監管新格局,基本建立權威高效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要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充分優質服務、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深化「放管服」改革,壯大實體經濟,大力促進服務業發展;要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簡政放權,促進創新發展;切實做好應該把關的行政審批與監管,建設美麗中國;要以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導向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加強民生保障,促進共享發展。
作者:李軍鵬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