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貴陽網
貴陽網訊1月1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6年貴州獲國務院批准設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以來,開放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建設亮點紛呈,為內陸地區在經濟新常態下開放發展、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生態地區實現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探索了新路徑,積累了新經驗。
五年來,貴州開放基礎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開放通道建設迅猛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形成。與全國主要城市通過高鐵快捷聯通,「市市通高鐵」發展目標加快實現。渝貴新高鐵等4條鐵路納入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全省公路裡程達到20.7萬公裡。所有市(州)實現通航機場全覆蓋,已建成貴陽龍洞堡、銅仁鳳凰等11個運輸機場,形成一樞紐十支線機場布局。開放口岸布局加快完善。貴陽改貌鐵路海關監管場所完成一期建設,並通過貴陽海關運營驗收。遵義新舟機場獲批開放,貴陽龍洞堡機場獲得國際衛生機場稱號,保稅航油業務正式啟動。
五年來,貴州開放空間的內外循環逐步暢通。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優勢,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建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合作機制,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依託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設立雲上貴州(班加羅爾)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研究中心,同時,推動貴陽、遵義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數字絲綢之路重要節點。
搶抓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機遇,打造「一帶一路」西部重要的陸海連接線。推動貴州輪胎、磷化集團等本土優強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布局。建立並動態管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庫、企業庫和產品庫,目前入庫企業242家,項目170個,產品87個。設立代償資金池,對與「一帶一路」國家有貿易往來的企業給予優先貸款支持。累計與60餘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
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全力打造長江上遊綠色屏障建設示範區,實施流域環境保護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環評、統一監測、統一執法,在聯合交叉執法、聯席會商、信息共享、信息通報、監測預警、應急聯動等方面充分合作,提高突發事件的防範和處置效率。與四川、重慶、雲南共同出資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基金,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中首個跨省域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推進貴廣鐵路達速運營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精準對接大灣區市場,建立直供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在廣東設立了農產品銷售窗口。創新合作模式,推動貴陽高新區恆大新能源汽車貴陽基地等一批黔粵合作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貴陽至重慶、貴陽至成都高鐵陸續建成,開通了貴陽-重慶-成都環形高鐵列車,成渝貴高鐵經濟帶加快發展。共推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建設有序推進。
五年來,貴州開放平臺的帶動效應不斷顯現。開放平臺體系逐步健全。構建了以貴安新區為核心,以貴陽高新區、貴陽經開區、安順高新區、遵義經開區、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貴陽綜保區、貴安綜保區、遵義綜保區為重點的「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推動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持續探索貴安新區大數據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的「一體兩翼」模式,加快把貴安新區打造成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和生態文明示範區。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一局四中心」項目加快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於2020年4月1日正式開通運營,截至2020年12月,已處理進出口郵件59.9萬餘件。
開放活動成效持續顯現。積極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家重大開放活動。連續成功舉辦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投資貿易洽談會等系列開放活動,習近平總書記為2018年及2019年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和2013年及2018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親致賀信,貴州在國際社會的關注度和影響力日益增強。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彭剛剛)
相關新聞:
全國500強企業已有281家入駐貴州
貴陽網訊1月1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以來,貴州省引進重點產業項目1.7萬個,合同額2.64萬億元,新增產業到位資金1.5萬億元。目前,貴州累計已入駐500強企業達281家。
這些企業中,有恆大集團投資300億元建設的貴陽高新區恆大新能源汽車貴陽基地項目,恆力集團投資220億元建設的恆力(貴陽)產業園項目,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投資120億元建設的漢牆產業基地及移動能源高端裝備產業基地項目,比亞迪投資50億元建設的貴陽高新區比亞迪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等。貴州省投資促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付應剛說:「一大批優質項目的落地,為貴州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財政稅收,擴大了貴州的經濟總量。」
貴州產業大招商的招大引強,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提升。2017年以來,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從最初的6個方面到2019年17個方面45項主要改革舉措,再到2020年18個一級指標、82個二級指標150項最新具體舉措,一年比一年豐富、一年比一年精準,整治效果更加明顯。在省、市、縣共同努力下,貴州省營商環境日漸向好,通過第三方對標世行指標體系評估顯示,貴州營商環境與全球經濟體對比排名水平相當於從2017年的94位上升到2018年的79位,再上升到2019年的58位,三年上升了36位。通過不斷的營商環境集中整治和優化提升,全省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實現降成本的改革不斷深化,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付應剛表示,下一步,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將深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若干措施》,圍繞「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賺不賺錢、清不清廉」等核心問題,打造「貴人服務」品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讓更多的市場主體「投資向黔進,盡享貴人福」,進一步推動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彭剛剛)
開放式扶貧助貴州100多萬貧困人口就業
貴陽網訊1月1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貴州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創新了「東部企業+貴州資源、東部市場+貴州產品、東部總部+貴州基地、東部研發+貴州製造」的「4+」合作模式,推動勞務協作規模化,2020年,幫助在全省17.69萬貧困人口就業。截至目前,我省在東部省份穩定就業貧困人口達113.45萬人。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動創新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貴州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彭錦斌介紹,2016年以來,7個東部幫扶城市累計向貴州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13.9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5932個。其中,2020年39.99億元,實施項目1721個。推動「組團式」幫扶全面拓展,東部幫扶城市共有509個經濟強鎮、1039個村(社區)、1491個企業、325個社會組織結對幫扶貴州。
除了財政幫扶資金外,貴州還推動產業深度融合,2020年全年共引進491家東部企業到我省投資發展,實際投資額379.74億元。同時,人才交流也不斷深化,東部幫扶城市累計選派黨政幹部到貴州掛職幫扶693人次,累計選派3883名教育、醫療等專業技術人員到我省開展幫扶工作。接受貴州926名黨政幹部、4038名專業技術人員到當地學習。
「黔澳扶貧合作也不斷深化。」彭錦斌說,2018年,澳門特別行政區對口幫扶從江縣,三年來籤署27個幫扶協議73個項目,幫扶協議擬幫扶資金物資折合人9898.87萬元。協議之外,澳門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各界人士開展規模以上捐款捐物活動78批次,捐贈資金物資1661.33萬元。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彭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