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新知新覺:中國智慧推動國際合作

2020-12-05 人民網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於中國實踐和中華文化,佔據人類道義制高點,彰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論是作為一種思想學說、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處世哲學,還是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它的提出都是中國智慧的體現。中華傳統智慧豐富多彩,是中華文化的精華。當今時代,中華傳統智慧經過現代化改造和發展,成為中國智慧的重要來源,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和為貴」的處世哲學有助於化解國際爭端。經濟全球化並沒有消除戰爭威脅,民族國家之間相互依賴的加深同時也意味著摩擦與衝突的機率增加,持久和平仍是人類社會需要長期努力追求的目標。沒有持久和平,當然就談不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了維護持久和平,就要化解戰爭風險,這就要使和平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首要價值。而「和為貴」正是中國人處世的智慧,它與「兼愛、非攻」「仁者愛人」「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等價值理念相交織。中國主張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這些主張體現了「和為貴」的智慧,運用這種智慧有助於在國際爭端中化幹戈為玉帛。

  「天下主義」促進人類在構建命運共同體上達成共識。傳統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含有一些容易導致衝突的因素,如利益上的零和博弈、權利上的不對等、觀念上的互不融通等。長期以來,主導國際體系的政治哲學是人性惡與「國際無政府狀態」,民族國家被理解為利益的城堡。這種政治哲學是導致零和博弈、安全困境、觀念衝突的重要根源。中國傳統的「天下主義」有助於化解這種困境。「天下主義」包括「天下大同」「天下無外」「以天下為己任」「綏天下」「協和萬邦」等思想和處世方式,也包括「天人合一」觀念。中國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這些主張表明,開放包容的中國智慧已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

  「人情味」助力世界交流合作。傳統西方政治哲學和國際關係理論對國際體系的理解大都基於人性自私、權力制衡、利益博弈這些冷冰冰的理念,冷戰後興起的文明衝突論、歷史終結論、「修昔底德陷阱」論等也是如此。相比之下,中華傳統文化對世界的理解更富「人情味」。「人情味」講究「將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在處理與他國的關係上,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利益問題上講合作共贏、計利當計天下利。在此基礎上,主張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係,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這些政策主張體現出濃厚的「人情味」,著眼於與世界各國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深入發展。

  (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3日 07 版)

(責編:馮粒、王倩)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中國國際傳播的新方向新空間
    當前,隨著中國逐步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成為我們在國際傳播中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的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
  • 推動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新知新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波詭雲譎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主席深刻把握中國與世界發展大勢,把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倡導夥伴合作精神,踐行互利共贏理念,闡釋共同發展主張,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也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了中國智慧
  • 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知集團南非建書局
    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知集團南非建書局 2015-07-19 02:57: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人民日報國際論壇:書寫互助合作新篇章
    原標題:人民日報國際論壇:書寫互助合作新篇章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生活和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各國有必要緊跟變化,審時度勢,深刻認識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在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效時,中方多次向我們致信介紹疫情防控經驗做法。在共同抗疫的過程中,意中兩國關係得到進一步升華。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積極推進禮儀教育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禮儀是宣示價值觀、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禮儀作為一種制度規範和價值載體,具有成風化人的教化功能。努力實現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的目標,需要積極推進禮儀教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文明素養,推動全社會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建立禮儀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禮儀制度能夠調節各種社會關係,是加強禮儀教育的重要基礎。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精準傳播是做好國際傳播的必然選擇
    在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今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國際傳播問題,讓國際社會更好認識中國。習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視國際傳播問題,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更是賦予國際傳播「展形象」這一重要使命任務。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講好中國故事需創新對外翻譯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需要創新中華文化的對外翻譯工作。近年來,我國的外譯工作取得長足發展,但也面臨外譯產品數量多、接受度差,投資大、效益低等問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翻譯過程(如計算機輔助翻譯、在線翻譯、雲翻譯)和翻譯形式(如眾包、眾籌)等都出現了新的突破。
  • 發布 |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積極推動AI國際合作
    部分國家人工智慧戰略部署中國以更開放的姿態推動人工智慧國際合作,積極推進與全球各國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主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合作活躍,共享智能化發展機遇。
  • 在疫情防控中更好傳播中國聲音(新知新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中國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這為我們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 昆明新知集團將亮相2018雲南教育裝備展
    「2018中國(雲南)東南亞南亞教育裝備展覽會暨教育信息化高峰論壇」(簡稱:WLEE)定於12月13日-15日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屆時昆明新知集團有限公司將攜圖書裝備、護眼儀等教裝精品盛裝亮相展會(5號館T11號展位108平米)並參與論壇主題發言,新知集團歡迎教育部門、院校領導、採購負責人和新老客戶蒞臨展會指導、參觀交流。
  • 人民日報鐘聲:中國大周邊外交開新局
    習近平主席的外交足跡在南太平洋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中國智慧又一次照亮全球,中國聲音再一次鼓舞世界。   「作為肩負全球經濟增長使命的大國之一,中國充滿自信」,國際社會這樣評價中國。   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勢頭,每年增量相當於貢獻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根據國際組織測算,中國對二十國集團此次制定的全面增長戰略貢獻率高達30%以上;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商品,對外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必須要有驅動力,中國發動了引擎。
  • 推動基礎研究 倡導國際合作
    成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不僅是科學思想與方法的匯聚,本屆論壇更亮出了中國對加強全球科技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的態度,讓與會頂尖科學家看到了中國、上海對人類科學技術合作的真誠願望和實際行動。近年來,上海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出以世界眼光匯聚全球創新智慧、以開放胸懷推動全球科技合作、以一流環境吸引全球科技英才。如今,這些目標正一一化為具體行動。在本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上海為全球的頂尖科學家送來了一份厚禮:成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並舉行揭牌儀式。
  • 善於用全媒體講好中國故事(新知新覺)
    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新時代做好對外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們要牢牢把握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善於用全媒體講好中國故事。  全媒體的發展給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有利條件。好故事往往需要對人物、情節、場景等進行設置與營造,見人見事見情,在娓娓道來中表達觀點、表明立場,讓受眾聽得進、聽了信、記得住。
  •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知新覺)
    「十四五」時期,為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需要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發展數字經濟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新知新覺)
    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有利於強化市場動力和產業支撐作用,而且有利於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間的紐帶,是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激發內需市場動力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第一,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打通消費堵點。以傳統電商平臺為載體的數字消費衍生了大量消費信息,利用數位技術抓取、挖掘和分析這些消費信息,可以更精準快捷地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 新發展理念揭示高質量發展之路(新知新覺)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引領和指導發展實踐,推動中國實現了發展跨越,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 培養一代又一代高素質勞動者(新知新覺)
    這為大力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培養正確勞動價值觀。一個人只有擁有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才能真正理解勞動的內涵、本質和意義。培養正確勞動價值觀,要求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深刻認識勞動創造人、創造價值、創造財富、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明確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是國家的主人,真切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廈是靠一磚一瓦建成的,人民幸福是靠一點一滴創造得來的。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白皮書全文約26000字,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取得新進展、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
  • 「進博會為國際貿易合作帶來新機遇」——訪佳能(中國)有限公司...
    「在全球貿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的背景下,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辦,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對全球經濟復甦具有重要意義。」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在前兩屆進博會上,佳能所在的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很受關注。
  •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原標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新知新覺: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