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中更好傳播中國聲音(新知新覺)

2021-01-20 人民網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中國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這為我們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大背景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可以從議題、元素、平臺三個方面著力。

主動設置議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首先要解決好講什麼、怎麼講的問題。如何把「我們想講的」變成「受眾想聽的」,把「受眾想聽的」融進「我們想講的」?實現這一目標,主動設置議題十分重要。議題設置得好,就能在國際輿論場上引發情感共鳴。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我們在議題設置上精心謀劃,精心設置觀點鮮明、指向性強、易於傳播的議題。特別是在人民至上、科學防治、團結合作等議題上強化設置能力,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和事例,講清楚在抗擊疫情中,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舉全國之力快速有效調動各種資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講清楚疫情發生後,中國堅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中國科學家很快完成病毒分離、基因測序等工作;講清楚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經驗、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有序開展防疫物資出口、開展國際科研交流合作等。

豐富故事元素。好故事是由事實、形象、情感、道理等主要元素構成的綜合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說服人靠擺事實。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只有擺事實講道理,才能贏得人心、贏得認同。打動人靠生動的形象。我們需要在認真研究國外受眾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的基礎上,講好一個個生動的個體故事。如勇敢逆行的醫護人員的故事,就是可以超越國界和語言,讓無數人感動的個體故事。感染人靠真摯的情感,影響人靠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好的故事總是寓理於情、情理交融的。只有堅持以理服人和以情動人相統一,才能真正引起受眾在理性和情感上的共鳴,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抗擊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任務,維護人類健康福祉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職責。儘管各個國家抗擊疫情的做法不同,但維護人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目標是一致的。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需要用既有具體細節、典型事例,又有思想交流、情感互動的講述方式尋找共通點,讓中國抗疫故事直抵人心、潤物無聲。

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布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把中國抗疫故事講好,需要在傳播平臺建設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加快數位化、網絡化、移動化轉型步伐,積極打造新型內容傳播平臺,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促進傳統媒體優勢向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延伸,創新傳播載體和渠道,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我國是國際網際網路的重要參與者,在以網際網路為主導的資訊時代,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開放的新媒體平臺擴大我們的傳播範圍、傳遞我們的聲音。要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能夠在全媒體時代的傳播競爭中打破長期以來由西方媒體壟斷的格局。促使國外受眾客觀、準確地了解中國抗擊疫情的實際情況,關鍵是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多渠道、多平臺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執筆:陸紹陽)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6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中國國際傳播的新方向新空間
    新形勢下,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創新傳播方法和手段,尤其要注重講好見解、講好方案、講好理念,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世界觀」。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西方國家經濟復甦乏力,人們開始對西方的那套理論、道路、制度、文化產生懷疑,更多地把目光轉向中國,呼喚著中國聲音,關注著中國作為,期待著中國答案,熱議著中國方案。
  • 貴州創新形式傳播疫情防控知識
    新華社發(汪東波攝)新華社貴陽2月4日電(記者羅羽)「我不能單坐家中,應該儘自己的努力,加入疫情防控的隊伍,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出生於貴州西路花燈發祥地普定縣馬官鎮的蔣文武說。這個春節,馬堡農民藝術團藝術總監蔣文武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創作了這首360餘字的花燈說唱,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發生、傳播及其防控等。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精準傳播是做好國際傳播的必然選擇
    在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今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國際傳播問題,讓國際社會更好認識中國。習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視國際傳播問題,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更是賦予國際傳播「展形象」這一重要使命任務。
  • 疫情防控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防控知識,提高公眾防控意識和能力,特別是促進公眾將疫情防控期間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續下去,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結合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特點,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編寫了
  • 新冠疫情防控的數學解釋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後,不同國家的防控模式在國際上也引起了討論。那麼如何做到科學防控呢?本文嘗試從數學模型角度解釋疫情防控的關鍵問題。
  • 中國醫療隊助力赤道幾內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自2020年3月14日赤道幾內亞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援赤幾中國醫療隊迅速行動,全力參與赤幾疫情防控工作。醫療隊根據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提煉要點,製作演示文稿和學習文檔,翻譯成西班牙語,提供給當地醫務人員,並就診療和防控要點進行深入交流。
  • 讀懂中國 | 專家熱議疫情防控與健康中國,「廣州智慧」在大考驗中...
    大洋網訊 在「網際網路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研討會與「疫情下生命與健康教育創新實踐」研討會上,嘉賓分別從大數據對中國醫療、健康中國,疫情防控、生命宣傳教育等角度進行了討論。他們發現,從另一個角度看,疫情的出現促進了健康醫療數位化、生命與健康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而廣州在疫情防控中展現出獨有的智慧,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衡水文藝戰線在疫情防控大考中彰顯使命擔當
    從各藝術家協會、民間文藝組織,到各級文化能人、老幹部老教師、中小學生,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愛好者、志願者聞令而動,拿起手中筆、打開電子屏、走進錄音棚,從官媒報導和身邊事例中汲取鮮活素材,創作出一批形式多樣、感人至深、激蕩心靈的文藝作品,並通過村頭大喇叭、電視、網站,特別是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廣泛傳播,向群眾講解疫情防控重要性,傳播防疫科學知識,收穫滿滿好評。
  • 人工智慧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上周末,「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在網上直播平臺開播,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在直播中分享了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應用。
  • ...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求索商學新知;講好中國故事
    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求索商學新知;講好中國故事 2020-07-2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持市場主體穩定運行(新知新覺)
    在「六保」任務中,保市場主體具有重要意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採取有力舉措,努力幫助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為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奠定了堅實基礎。 著力減輕企業負擔。為應對疫情衝擊給企業造成的生產經營困難、保障市場主體正常運營,我們加大了減稅降費力度,積極為企業紓困解難。
  • 「1傳33」超級傳播意味著疫情更兇猛?中疾控這樣說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3日電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就近期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現在看到的超級傳播現象,包括大連出現的「1傳33」的情況,也並不意味著這個疾病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 健康信念模式與疫情防控中的健康行為
    這些健康行為切斷了病毒的傳播渠道,使得感染人數在達到拐點後迅速下降並最終控制住了病毒在中國的傳播。 (二)感知健康行為的益處和障礙 影響個體採納健康行為的另一個因素是他能否感知到健康行為的益處和障礙。健康信念模式中的提示因素指的是能誘發健康行為發生的因素,包括大眾媒介的疾病預防知識宣傳、醫生建議採納的健康行為、他人的勸告、家人或朋友患有此種疾病等都有可能作為提示因素誘發個體採納健康行為。提示因素越多,個體採納健康行為的可能性越大。 在我國防控疫情的過程中,這種提示因素表現得十分明顯,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等文件,結合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特點,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編寫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及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人們在恢復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秩序的同時,還要對疫情時刻保持警惕,把疫情防控意識和措施融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良好衛生習慣,做好疫情反覆的心理準備。
  • 青年學生要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升華思想
    在這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我們新時代青年學生不但要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還要在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特殊情境中歷練自己,把自己融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從政治思想到具體實踐全面升華自己。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防控的基本知識,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從對每一個病人的關心到對疫情防控人員的關愛,既體現出了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又使我們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疫情防控突顯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發文介紹青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該文章以「快速應對中國青島暴發的新冠疫情」(RapidresponsetoanoutbreakinQingdao,China)為題,刊登在NEJM新冠專刊(COVID-19note),總結了中國青島10月份突發疫情的應急處置經驗,為世界其他地區制定新冠防控策略提供了中國智慧和實踐方案,充分證明了我國疫情防控策略的科學有效,這是繼前期中國官方發布和新聞媒體報導之後,學術界以更加嚴謹和科學的評判標準對青島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和效果高度認可的重要標誌
  • 李蘭娟在人民日報撰文: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要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奮力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並非易事,需要我們持續努力,把常態化疫情防控繼續抓緊抓實抓細,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
  • 河北疫情感染者85.5%來自農村,疫情防控中鄉村有何短板?
    與此前國內的幾輪零散疫情相比,本次河北暴發的疫情有著顯著的特點:在農村傳播。春節將至,人口流動加大,疫情傳播的風險將增大,而農村的疫情防控或將迎來更大的壓力。打好農村疫情防控保衛戰,刻不容緩。1月11日下午,石家莊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1月11日0時至12時,石家莊市新增確診病例16例,無症狀感染者5例。1月9日,第二場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稱,感染者中85.5%來自農村,年齡總體偏大,中位年齡46.5歲,出現社區傳播、多代傳播。1月2日,河北省報告了本輪疫情的首例確診病例——增村鎮小果莊村一位61歲的女性村民。
  • 發揮黨員幹部在道德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強調:「抓好重點群體的教育引導。公民道德建設既要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也要聚焦重點、抓住關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勇挑重擔,為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發揮了關鍵作用。
  • 港中大(深圳)專家學者講解人工智慧如何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面對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勢,如何理解和準確分析其傳播過程,如何迅速開發診斷技術和有效藥物,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推動復工復產是疫情防治防控的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和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疫情與人工智慧」公開學術講座於3月22日晚在直播平臺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