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武正在屋子裡錄製視頻。新華社發(汪東波攝)
新華社貴陽2月4日電(記者羅羽)「我不能單坐家中,應該儘自己的努力,加入疫情防控的隊伍,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出生於貴州西路花燈發祥地普定縣馬官鎮的蔣文武說。
這個春節,馬堡農民藝術團藝術總監蔣文武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創作了這首360餘字的花燈說唱,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發生、傳播及其防控等。他還找來二胡伴奏,錄製視頻,將其上傳至微信、廣播以及電臺。
「當地的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特別喜歡花燈戲,愛聽花燈說唱。通過花燈說唱的形式來宣傳疫情防控,既能對群眾進行有效宣傳,又能做好地方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他說,說唱視頻出來後傳播效果非常好,不少人紛紛點讚轉發。
中國民族眾多,各民族在語言、文化娛樂等方面形式多樣。為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細緻、深入,一些人還通過錄製快板視頻、少數民族歌舞等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宣傳。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苗族、侗族、漢族等40多個民族、超480萬人口,少數民族人口約佔81%。
吳仕龍正在演奏侗族琵琶歌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新華社羅羽 視頻截圖)
54歲的吳仕龍是從江縣高增鄉美德村的一位縣級侗歌傳承人。為了讓當地侗族同胞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內容,一周前,他專門錄製了一首侗族琵琶歌。
視頻中,他坐在一個矮凳上,邊彈琵琶邊用侗族語言歌唱。歌詞中他號召當地群眾勤洗手、少出門、不吃野味,同時呼籲大家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他把視頻上傳至從江縣政府部門的微信公眾號以及自己的微信群後,產生了不小影響。
「我把視頻發送到我的幾十個微信朋友群裡,每個群最少有200人,除了本鄉村民,還有周邊榕江縣、黎平縣乃至廣西等地村民,反響很好。」他說,因為之前準備匆忙,對歌曲內容還不滿意,還要貼合實際再修改完善。
鄰村歌友楊光新從朋友圈看到吳仕龍發布的視頻後,評價說歌寫得很好、唱得也很動聽,讓她更加清楚疫情防控要點。「我會儘量少出門,勤做衛生,加強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