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創新形式傳播疫情防控知識

2020-12-05 新華社新媒體

蔣文武正在屋子裡錄製視頻。新華社發(汪東波攝)

新華社貴陽2月4日電(記者羅羽)「我不能單坐家中,應該儘自己的努力,加入疫情防控的隊伍,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出生於貴州西路花燈發祥地普定縣馬官鎮的蔣文武說。

這個春節,馬堡農民藝術團藝術總監蔣文武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創作了這首360餘字的花燈說唱,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發生、傳播及其防控等。他還找來二胡伴奏,錄製視頻,將其上傳至微信、廣播以及電臺。

「當地的群眾,尤其是中老年人特別喜歡花燈戲,愛聽花燈說唱。通過花燈說唱的形式來宣傳疫情防控,既能對群眾進行有效宣傳,又能做好地方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他說,說唱視頻出來後傳播效果非常好,不少人紛紛點讚轉發。

中國民族眾多,各民族在語言、文化娛樂等方面形式多樣。為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細緻、深入,一些人還通過錄製快板視頻、少數民族歌舞等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宣傳。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苗族、侗族、漢族等40多個民族、超480萬人口,少數民族人口約佔81%。

吳仕龍正在演奏侗族琵琶歌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新華社羅羽 視頻截圖)

54歲的吳仕龍是從江縣高增鄉美德村的一位縣級侗歌傳承人。為了讓當地侗族同胞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內容,一周前,他專門錄製了一首侗族琵琶歌。

視頻中,他坐在一個矮凳上,邊彈琵琶邊用侗族語言歌唱。歌詞中他號召當地群眾勤洗手、少出門、不吃野味,同時呼籲大家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他把視頻上傳至從江縣政府部門的微信公眾號以及自己的微信群後,產生了不小影響。

「我把視頻發送到我的幾十個微信朋友群裡,每個群最少有200人,除了本鄉村民,還有周邊榕江縣、黎平縣乃至廣西等地村民,反響很好。」他說,因為之前準備匆忙,對歌曲內容還不滿意,還要貼合實際再修改完善。

鄰村歌友楊光新從朋友圈看到吳仕龍發布的視頻後,評價說歌寫得很好、唱得也很動聽,讓她更加清楚疫情防控要點。「我會儘量少出門,勤做衛生,加強防控。」

相關焦點

  • 山歌、順口溜、熱瓦普……民族地區疫情防控宣傳接地氣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一些多民族聚居的社區、鄉村,積極嘗試用國家通用語言及少數民族語言,用「小蜜蜂」、小喇叭、車載廣播等多種設備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動員。這首歌曲通過大喇叭反覆播放、手機微信轉發等方式,得到了廣泛傳播。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市縣融媒體中心,為實現村村聽得到黨的聲音,人人聽得懂疫情防控知識,製作了各類雙語視頻、音頻,宣傳防控政策和防護知識。
  • 貴州中醫藥大學師生組成疫情防控...
    2月14日,記者從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獲悉,貴州中醫藥大學師生集體請戰,學校黨委研究決定,從全體請戰師生中遴選一批人員組成疫情防控預備隊,隨時待命,奔赴一線。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經進入攻堅決戰階段,引起了社會各界應勇爭先,紛紛加入到疫情戰「疫」中來。
  • 疫情防控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防控知識,提高公眾防控意識和能力,特別是促進公眾將疫情防控期間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續下去,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結合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特點,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編寫了
  • 西鄉創新推出疫情防控「樹狀」追蹤圖
    原標題:溯源追蹤 釐清「三源」西鄉創新推出疫情防控「樹狀」追蹤圖西鄉縣在疫情防控戰役中,自1月28日創新推出「樹狀」追蹤圖以來,通過梳理出明晰的3條傳播路線,以此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切實切斷病毒輸入源、傳播源、感染源。
  • 疫情防控常態化,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防控知識,提高公眾防控意識和能力,特別是促進公眾將疫情防控期間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續下去,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結合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特點,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編寫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
  • 在疫情防控中更好傳播中國聲音(新知新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中國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這為我們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 健康報:普及科學防疫知識 深入報導疫情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健康報社啟動新聞報導應急機制,在戰「疫」打響第一時間即把「兵力」投入到主戰場武漢,利用報紙、微博、微信以及「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全方位立體化報導疫情防控阻擊戰。
  • 三波熱潮創新傳統文化傳播形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渠道穩固,建構完整,次第有序,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貫穿始終。近百年來,中國社會生態發生了根本改變,舊有的傳承渠道和傳播形式已難以適應。近年,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發展,大眾傳播方式方法更替加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新渠道的建立和傳播方式的創新在不斷探索中前行,這就需要及時總結經驗,發現規律,以利借鑑,服務發展。
  • 人大代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研報告
    2月13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科學有序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定》,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各地人大及其常委會快速響應。各(市)州人大常委會通過發出倡議、召開會議、作出決定等形式,第一時間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
  • 河鋼物流黃驊港公司開展全員防疫知識測試 構建疫情防控新局面
    河鋼物流黃驊港公司開展全員防疫知識測試 構建疫情防控新局面 2021-01-15 15:43:00   1月14日,針對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形勢出現反覆的疫情防控新態勢
  • 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防控知識,提高公眾防控意識和能力,特別是促進公眾將疫情防控期間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續下去,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
  • 港南區開啟「線上 線下」模式做好疫情防控宣傳
    連日來,貴港市港南區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部署,立足「早準備、嚴落實、勇擔當、保成效」,開啟「線上 線下」全方位宣傳模式,織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高密度宣傳網絡,精心營造疫情防控強大輿論氛圍,形成疫情防控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局面。
  • 科普||疫情防控小知識
    科普||疫情防控小知識 2021-01-16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年學生要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升華思想
    自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發表了一系列針對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青年學生要從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學起,時刻關注黨中央對疫情防控的精神要求,既要隨時關注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進展,始終站在理論前沿、思想潮頭,同時也要善於勤於聯繫起來學,真正做到強讀強記、常學常新。加強理論學習,就要思考學。
  • 高校要做疫情防控的尖兵
    高校具有顯著的人才科技優勢和多學科交叉優勢,我們必須利用高校的綜合優勢,充分發揮高校在戰「疫」中的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作用。    一是要聚焦疫情防治重大科研攻關。高校應當瞄準疫情防治的緊迫需求,聚焦病毒機理研究、疾病流行趨勢預測、疾病診斷與治療、藥物及疫苗研發、檢測和防護設備研製等關鍵領域,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協同攻關,把疫情防控作為提升科研攻關能力的重大契機。
  • 【科學防控】「無接觸」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科學防控】「無接觸」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2021-01-10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共青團新媒體矩陣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期間,共青團河北省委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團中央安排,迅速行動,發起河北共青團戰「疫」網絡文化作品徵集令,動員全省團員青年參與第八季青年大學習「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特輯」,新媒體矩陣及時發布權威消息並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踐行好網上群眾路線。
  • 衡水文藝戰線在疫情防控大考中彰顯使命擔當
    歌聲鼓舞士氣,堅定抗擊疫情的必勝信心;詩歌飽含深情,表達對最美「逆行者」的崇高敬意;丹青描繪感動,勾畫防疫一線工作者的忙碌身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積極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牢記使命,火速行動,通過文學、音樂、戲曲、書法、美術、攝影、曲藝、漫畫、微視頻等多種藝術形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聲吶喊
  • 宣威各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各村、組設立體溫檢測點,全覆蓋做好各類返回人員體溫監測、衛生檢疫等工作,特別是對疫情防控期間從武漢等重點地區返回人員實行居家隔離觀察,做到逢進必檢,堅決阻斷潛在傳播途徑。對排查出的發熱人員堅決實行醫學隔離觀察治療,確保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部門聯防聯控,織密防控網絡。
  • 創新提速度 服務有溫度——氣象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既要聚焦老問題,又要面對新挑戰。各地氣象幹部職工擔當責任,主動作為,一方面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一方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