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防控知識,提高公眾防控意識和能力,特別是促進公眾將疫情防控期間養成的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續下去,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結合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特點,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編寫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冊》。手冊共分為五章,涉及常態化防控要求、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個人防護要點、不同場景防護要點、健康生活方式等不同方面的63個知識點。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第一章《常態化防控基本知識》。
1. 為什麼說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
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以來,我國境內疫情總體呈零星散發狀態,境外輸入病例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積極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復工、復產、復學科學有序推進,社會秩序、人們的生活等逐步回歸正常,疫情防控工作從應急狀態轉為常態化。
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及國家衛生健康委有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人們在恢復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秩序的同時,還要對疫情時刻保持警惕,把疫情防控意識和措施融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良好衛生習慣,做好疫情反覆的心理準備。隨著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的來臨,不排除個別地區出現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公眾不用過度恐慌,要關注政府部門和權威機構發布的信息,遵守和執行當地政府的防控要求。
2.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有哪些總體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轉為常態化後,各地各部門要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堅持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
具體要求包括:
(1)要堅持預防為主:在人員密集的封閉場所、與他人接角觸小於1米距離時應佩戴口罩;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佩戴ロ罩;身體出現不適,前往醫院就醫人員應佩戴口罩。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減少聚集性活動的人員數量;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養成勤洗手、使用公勺公筷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袖遮擋。工作生活場所加強通風消毒
(2)要落實「四早」措施:對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早發現、早報告。迅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落實早隔離、早治療措施。依法依規、科學劃定防控區域範圍至樓棟、病區、居民小區、自然村組等最小單元,果斷採取措施切斷傳播途徑,盡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3)要突出重點環節: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分類有序開放公共場所,加強社區防控,繼續做好醫療機構、學校、養老機構、福利院等重點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導兒童、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做好個人防護。
(4)要強化支撐保障:加快檢測試劑和設備研發,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對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要發揮大數據作用,推動各地落實「健康碼」互通互認。
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落實主管責任,強化對各地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各企事業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各地要按照分區分級精準動態調整風險等級和應急響應級別,不斷完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各項配套工作方案,一旦發生疫情,及時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實施精準防控。
3. 什麼是分區分級精準防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新冠肺炎實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以縣(區)為單位,依據轄區人口、發病情況綜合研判,科學劃分疫情風險等級,明確分級分類的防控策略。
(1)低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策略。加強疫情嚴重地區以及高風險地區流入人員的跟蹤管理,做好健康監測和服務。醫療機構加強發熱門診病例監測、發現、報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管理。督促、指導城鄉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嚴格落實社區防控措施,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公眾防病知識和防護技能普及等工作。
(2)中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在採取低風險地區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做好醫療救治、疾病防控相關人員、物資、場所等方面的準備,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醫學觀察和管理。以學校班級、樓房單元、工廠工作間、工作場所辦公室等為最小單位,以病例發現、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分析為線索,合理確定防控管理的場所和人員,實施針對性防控措施。無確診病例的鄉鎮(街道)、城鄉社區可參照低風險地區採取防控措施。
(3)高風險地區: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策略。在採取中風險地區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停止聚集性活動,依法按程序審批後可實行區域交通管控。以縣域為單位,全面排查發熱患者,及時收治和管理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對密切接觸者實行隔離醫學觀察。對發生社區傳播或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居民小區(農村自然村)的相關場所進行消毒,採取限制人員聚集、進出等管控措施。
不同風險等級對應不同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要求,及時關注自己所在地區或即將前往地區的風險等級,對確保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出行非常重要。公眾可使用中國政府網或相應APP上的「疫情風險等級查詢」應用,實時查詢各地的風險等級。目前在常態化防控下,有些地區風險等級劃分已精準到鄉鎮(街道)甚至社區一級。
4. 為什麼常態化疫情防控還要堅持「四早」?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是控制傳染病流行的關鍵措施,簡稱「四早」。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傳播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形成新的感染和流行。所以對傳染病的預防和管制措施可以分為三類,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傳染源是指體內帶有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並能傳染給其他個體的人和動物。新冠肺炎的傳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堅持「四早」,就是做到對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止引起更大範圍的流行,保護更廣大人群的健康;同時,通過「四早」,也能及時發現並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人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損害。
對個人來講,每個人都應該提高疾病風險意識,出現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狀要及時就診,特別是有聚會、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應提高警惕。
5. 什麼是「健康碼」?
「健康碼」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出的個人健康信息、活動信息追蹤研判系統,由個人自行網上申報,經後臺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個人在某一地區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實現一次申報,當地通用。
疫情期間,擬進入辦公區、商場、超市、學校、生活小區等公共場所的人員,必須申領到「綠碼」後才能進入。此外,「健康碼」的後臺數據是實時更新的,是一個動態監測過程,「健康碼」的顏色會根據個人的健康信息變化及環境暴露史等情況發生改變。
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或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各地也採取了不同的解決辦法。有些地區是憑身份證到社區申領紙質健康卡(有效期14天),老年人持健康卡出行;有些地區是由老年人向工作人員出示身份證,由工作人員代查相關出行和健康信息;有些地區採用刷身份證代替刷「健康碼」,實行「卡碼合一」。
6. 為什麼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會在鼻腔、咽部、下呼吸道等處「定居」並進行繁殖,通過採集鼻咽拭子、痰液等標本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可以判斷人體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在人群中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對早診早治、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密切接觸者及公眾等人群中進行核酸檢測,有助於及早發現感染者,特別是及早發現那些已經感染了病毒但尚未出現症狀的人,從而及早採取隔離和治療措施,既可以避免傳染他人又可以減少自身發展成重症的風險。在北京市新發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和遼寧省大連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過程中,因為採取了早期核酸檢測和篩查,成功減少了重症病例的產生。因此,根據要求科學合理地開展核酸檢測,既有利於精準防控,維護群眾健康,又有利於保障人員合理流動,推動社會經濟和生產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復。
7. 哪些人需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要積極擴大檢測範圍,全力排查風險隱患。
(1)重點人群「應檢盡檢」。重點人群包括8類:密切接觸者、境外入境人員、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
(2)其他人群「願檢盡檢」。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確定和動態調整優先檢測人群。
(3)加強公眾監測預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定期對普通人群進行抽樣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做好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監測預警工作。
各地要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檢測能力,確定並動態調整檢測策略和人群範圍。作為普通公眾,應當按照當地疫情防控的要求,積極配合核酸檢測工作,既是保護自己和家人,也是保護大家的健康。
8.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與血清學抗體檢測有何不同?
判斷人體內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有兩種常用的實驗室檢測方法,一種是核酸檢測,一種是血清學抗體檢測。
核酸檢測主要是檢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標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通過核酸檢測篩查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實現「早發現」和「早診斷」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有助於後續儘早給予治療和幹預,減少重症和死亡。人群核酸檢測能協助判定疫情規模和流行階段,同時可用於判斷傳染性的大小和作為解除隔離的依據。
血清學抗體檢測主要檢測血清中針對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即人體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產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在感染的不同時期,出現的抗體類型不同,所以血清學抗體檢測主要用於判斷既往感染、恢復期診斷、流行病學回顧性調查以及疫苗效果評估等。抗體檢測陽性提示被檢查者處在恢復期,或者曾經感染過,或者接種過疫苗,需要結合核酸檢測結果作出綜合分析。目前,對新冠肺炎的診斷治療已有標準化技術方案,檢查結果出來後需及時諮詢專科醫生。
9.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復陽」的人是否具有傳染性?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在複查過程中發現有極少部分患者出現核酸復檢陽性(簡稱「復陽」)的情況。「復陽」的原因很多,可能與採樣方法、取樣部位、檢測試劑靈敏度等有關。「復陽」的機理仍不清楚,尚待研究。核酸「復陽」者提示體內可能還有核酸片段,目前尚未發現「復陽」者有傳染他人的現象,也沒有發現「復陽」者病情加重的情況。對於「復陽」者,需監測其健康狀況變化,但是否進行隔離觀察,需要結合臨床表現、血清抗體檢和免疫功能指標等進行綜合判斷。
10. 個人在傳染病疫情防控中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公民在疫情防控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包括:
第十二條: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第十六條: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前或者在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第二十七條:對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的汙水、汙物、場所和物品,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衛生要求,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拒絕消毒處理的,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強制消毒處理。
第三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第七十七條:任何個人違反相關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來源:宿州埇橋發布
掃二維碼
下載客戶端
魅力霍林河
霍林郭勒融媒體中心
魅力霍林河微信公眾號
郵箱:meilihuolinhe@126.com
電話:0475—7966565
原標題:《疫情防控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這些知識必須了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