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一些多民族聚居的社區、鄉村,積極嘗試用國家通用語言及少數民族語言,用「小蜜蜂」、小喇叭、車載廣播等多種設備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動員。
「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邊到處走;該吃吃,該喝喝,就在家裡待半月;發現疫情就隔離,防範主要靠自己;出門必須要戴口罩,人多別去湊熱鬧;誰也不要信謠言,別去花那冤枉錢。」
2月1日,新疆阿克蘇地區塔裡木歌舞團駐阿依庫勒鎮塔什巴格村「訪惠聚」工作隊員努爾比耶·艾爾肯,用群眾喜愛的熱瓦普彈唱方式,以國家通用語言和維吾爾兩種語言創作了一首防疫歌曲。這首歌曲通過大喇叭反覆播放、手機微信轉發等方式,得到了廣泛傳播。
廣西壯族自治區部分市縣融媒體中心,為實現村村聽得到黨的聲音,人人聽得懂疫情防控知識,製作了各類雙語視頻、音頻,宣傳防控政策和防護知識。
廣西各地山歌協會會員利用山歌這種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少數民族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相關政策和防護知識編排成山歌,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傳播,讓防疫防控宣傳更入腦入心。
「聽我唱歌莫走神,過年期間不串門
冠狀病毒會傳染,講究衛生不要懶」
「老鄉老鄉請聽好,這些知識要記好
外出返鄉別亂跑,主動隔離很重要」
在貴州多民族聚居地區,針對一些老年人文化水平低、聽不懂國家通用語言的情況,一些村委會、社區採用少數民族語言錄好音頻,在村組的喇叭循環播放。
在一些宣傳車和流動音響進不去的城區背街小巷,部分社區黨支部積極發動黨員幹部佩戴「小蜜蜂」,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播放防疫防控的順口溜,引導各族群眾加強自身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不恐慌、不傳謠:
「居民群眾不亂串,冠狀病毒在作亂
不聚會,不拜年,紅白喜事全撤退
勤洗手,多通風,一日三餐在家中
要出門,戴口罩,外省歸,要報告」
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鎮洽比村,村支書王家祝每天都要上街查看疫情防控情況。
▲王家祝(左)與村民交流
王家祝說,為了搞好疫情防控宣傳,「微信、抖音、快手我們都用上了。老人家不怎麼用手機,我們就通過張貼告示、村村響廣播的方式來進行宣傳,希望每個人都好好的!」
來源:綜合新華社、《廣西民族報》、新疆阿克蘇地委宣傳部消息 文/王珍
來源:國家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