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在「網際網路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研討會與「疫情下生命與健康教育創新實踐」研討會上,嘉賓分別從大數據對中國醫療、健康中國,疫情防控、生命宣傳教育等角度進行了討論。他們發現,從另一個角度看,疫情的出現促進了健康醫療數位化、生命與健康教育等領域的發展,而廣州在疫情防控中展現出獨有的智慧,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研討會和專題對話會,國外嘉賓對中國所採取的一系列防控與復工復產措施表示肯定,同時認為應該要加強國家之間的合作共同克服危機。
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新冠病毒對個體毒力減弱 對群體毒力增強
在昨日的平行研討會上,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為工作緣故沒能到達現場,因此,研討會播放了他在上海錄製的視頻。
「在全球範圍內,第二波疫情已經逐漸到來。」 張文宏表示,「我們不能任憑疫情無序蔓延,如果不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全球性疫情蔓延將成為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
新冠病毒成為「常駐病毒」
「目前來說,從自然界出來的新冠病毒已經獲得了常駐的能力,我們稱它為『常駐病毒』。」 張文宏介紹,「自然界常駐病毒很多,就像冬天我們容易感冒一樣。」
「目前新冠病毒的毒力出現了明顯的減弱。」 張文宏解釋說,從個體來說,新冠病毒的毒力是在減弱的,但對整個群體來講,它的毒力卻在增強。新冠病毒有明顯的年齡分層,最可怕是它能夠在短時間內出現迅速蔓延,這將會造成整個醫療資源的擠兌。「現在許多國家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出現了大幅度降低,很多人以為是毒力減弱的原因。我認為有這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整體防控做得好,解決了醫療資源擠兌問題。」
防控關鍵在於早期發現
「我們不希望第二波疫情病例傳播數到達一個難以控制的地步,因此我們要做到精準快速地應對疫情的出現。」張文宏認為,要做到對疫情的快速反應,關鍵在於每個城市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對疫情的早期發現。因此,張文宏希望,各地醫院要完善處理疫情的流程、醫務人員能夠站好崗,為疫情後續的防控打好基礎。
「現在疫苗快要上市了,世界各地不斷傳來好消息。」 張文宏表示,「按目前這個速度來看,我預計明年年初應該會在全球範圍內有一批疫苗上市。但是,從疫苗上市到疫苗全球化推進,至少還需要一年的時間,大家要做好思想準備。」
日本眾議院前議長河野洋平:
中國先進的數位技術對全球抗疫貢獻很大
在21日舉行的「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午餐專題對話會上,日本眾議院前議長、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表示,正如中國領導人所指出的,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病毒的威脅,國際社會此時的協調合作至關重要。
他認為,中國應對這些問題的措施十分妥當,近日提出的「擴大內需」和「科技創新」這兩大目標非常合理。
河野洋平還談到中國的科技抗疫,他表示,中國的先進科技也被運用到了抗疫產品上,並向世界各地出口。「『中國製造』全球知名,現在,中國作為世界口罩供應基地正發揮著作用,如果再充分發揮技術力量的話,相信將進一步增加『中國製造』的影響力。」河野洋平說。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李欲曉:
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到各領域 形成全面立體的防護網絡
在「網際網路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研討會上,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李欲曉介紹了各省在網際網路+方面的案例。他介紹,國家級的生豬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和運營試點任務經過科研攻關,實現了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構建了生豬產業的系列模型,解決豬周期和食品安全等難題,為國家和地區精準調控解決了決策輔助。這些技術實際上已經在智慧農業、環境保護、自然災害預警等方面形成全國的、全面的、立體的防護網絡。
「我們可以很高興地說,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最多的網民,最為豐富的網絡應用和最為活躍的網絡投融資市場。」李欲曉說。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
非常希望加強與廣州在健康醫療數位化方面的合作
「廣東在『網際網路+健康』方面採取了一系列便民舉措。」在「網際網路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研討會上,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表示,上海合作組織在莫斯科舉行的首腦理事會線上會議尤其強調了要加強各國在數位化全民健康方面的合作。「鑑於廣東在健康醫療數位化方面擁有很多的資源和實力,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加強廣東省以及廣州市與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在健康醫療數位化方面的合作。」
廣東有2000多萬人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健康就診,諾羅夫表示這尤其值得關注。他認為,中國與上合組織應該在廣州建立健康數位化合作平臺。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黃炯烈:
廣州經受住了考驗 居民健康指標穩步提升
「據全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19.17%。」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黃炯烈在「疫情下生命與健康教育創新實踐」研討會上介紹,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和人口流動大城,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面對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疫嚴峻挑戰,「廣州公共衛生體系系統和醫療救治體系經受住了考驗,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居民健康指標穩步提升。」
黃炯烈介紹,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提高全民健康進程中,廣州提供了寶貴的城市抗疫經驗,並推出了一批生命宣傳教育創新實踐典範,貢獻了廣州智慧和方案。「這些好做法希望都能夠保持下去,進行有效傳播、交流,相信這對推動全國各地區做好疫情防控,保障生命安全,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具有重要啟發和新建議。」
外籍專家點讚中國疫情防控
在「非傳統安全威脅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研討會上,英國工黨影閣財政部發言人、議會上院議員戴維森勳爵認為,中國在今年1月就對疫情進行了及時準確的分享,是一個很有創新性的舉動。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摩斯倡議,國家之間要相互學習,了解流行病的傳播方式和時間,以控制流行病的傳播。「中國在恢復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我們需要找到在經濟領域開展合作的方式。」
薩摩斯認為,疫情後的挑戰會與數據流和人工智慧有關,希望國際加強人工智慧方面的合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顧問馬凱碩表示,中國除了在疫情防控方面樹立了積極榜樣,還可以提供領導力,嘗試加強全球治理機構,說服其他國家增加對國際組織的義務性資助份額。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黎慧瑩、沈亦霖、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