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鐘聲:中國大周邊外交開新局

2020-11-25 人民網

  習近平主席這次南太之行拉近了中國同南太國家的距離,我國大周邊外交布局日臻全面完善

      

  11月14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赴布裡斯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對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進行國事訪問並同太平洋建交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習近平主席的外交足跡在南太平洋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中國智慧又一次照亮全球,中國聲音再一次鼓舞世界。

  「作為肩負全球經濟增長使命的大國之一,中國充滿自信」,國際社會這樣評價中國。

  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勢頭,每年增量相當於貢獻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根據國際組織測算,中國對二十國集團此次制定的全面增長戰略貢獻率高達30%以上;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商品,對外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必須要有驅動力,中國發動了引擎。

  中國支持二十國集團成立全球基礎設施中心、世界銀行成立全球基礎設施基金。中國將通過建設「一帶一路」、開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啟動絲路基金等途徑做出貢獻……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必須厲行改革創新,中國提供了方案。

  二十國集團要樹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反對保護主義,加強宏觀政策協調,相互促進,合作共贏……實現世界經濟平衡增長,必須建設開放型經濟,中國樹立了榜樣。

  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演講時,習主席從堅持和平發展,決心不會動搖;堅持共同發揮,理念不會動搖;堅持促進亞太合作發展,政策不會動搖三方面,詮釋了中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踐行親誠惠容的理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及亞太國家的主張,獲得強烈共鳴。把中澳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習主席訪澳成果豐碩,意義深遠,中澳關係從此站上了新的起點和高度,具有戰略性、全面性、務實性的合作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在紐西蘭,中新兩國領導人共敘友情,共話未來。「將中新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共建中新兩國利益共同體,推動兩國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這是兩國領導人為具有開創性、示範性意義的中新關係規劃的宏偉藍圖。兩國籤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充分展示了兩國務實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在斐濟,兩國領導人就雙邊關係進行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一致同意保持高層和各級別交流合作,推動中斐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當地媒體盛讚習主席不遠萬裡而來,體現了中國對斐濟和太平洋島國的重視和尊重,斐濟人民十分珍視。

  「一顆花蕾將孕育出千百萬個果實」。太平洋島國是亞太大家庭成員,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亞太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斐濟,習近平主席與8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共商合作發展大計,一致同意建立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戰略夥伴關係。島國領導人表示期待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在實現各自美好夢想的徵程中攜手同行。

  習主席南太之行是今年中國外交的「壓軸戲」,不僅拉近了中國與南太國家的關係、深化了友誼,而且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大周邊外交布局,必將對亞太、對世界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24日 03 版)

相關焦點

  • [學子論文]「鐘聲」敲響了什麼?
    「國紀平」是2005年人民日報國際部推出的評論類型,採用諧音的方式,意為「有關國際的重要評論」。這個評論可以說是人民日報在國際方面最重要的評論,它一般都是圍繞重大的國際問題,闡釋中國的立場和觀點,篇幅也都比較大,有的四千多字,有的五千多字。 2008年11月,國際評論部又推出了「鐘聲」,即「中國之聲」的簡稱,暗中蘊含有「警世鐘聲」的寓意。
  • 回眸2020|雲上外交
    這一年,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是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中國外交徵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影響了「面對面」的國際交往,但中國外交依然蹄疾步穩。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以「雲外交」等創新方式密集開展元首外交,為全球抗疫凝聚共識。
  • 中國外交「從A到Z」
    中國外交「從A到Z」 原標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開。新時期的中國外交有哪些新特點?取得了哪些新成就?記者梳理了從A到Z的26個關鍵詞,帶你速讀中國外交。
  • 閻學通:「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
    原標題:「崛起困境」與中國外交新特徵——訪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 未來中國採取講道義的現實主義外交思想應是一個主流趨勢 人民論壇:近年來,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
  • 吳長生、王恬詳細介紹「國紀平」和「鐘聲」
    人民網北京2月6日訊 6日下午,原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吳長生、國際部記者王恬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與廣大網友就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在線交流。網友們提問積極,兩位嘉賓回答坦誠,整個交流氣氛融洽。 網友hpty問:為什麼取名國紀平和鐘聲?有什麼講究嗎?
  • 周邊秩序進入變革關鍵期
    原標題:周邊秩序進入變革關鍵期 我國是周邊安全環境最複雜的大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更加進取的心態、更加周全的謀劃、更加大度的形象,在周邊開拓奮進,贏得前所未有的戰略優勢。這種良好開局同國際戰略環境加速變革帶來的大環境、同域內外各方心態變化形成的小環境相疊加,推動我國與周邊互動進入新境界,推動周邊進入秩序變革重塑的關鍵期。
  • 【光明網專論】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
    在這一偉大歷史徵程中,中國外交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當前,中國進入了新時代,同時也開啟了中國與世界關係加速融合、相互促進的新徵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不斷完善對外戰略的整體規劃和設計,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中國外交推向了大提升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代。不斷展開符合時代發展的外交理論創新外交理論建設和理論指導是外交工作開展的方向標。
  • 2021年,我們用奮鬥開新局,譜華章!
    新年的鐘聲清脆響亮,是嶄新奮鬥的號角;2021年的曙光溫暖和煦,是創新奮鬥的能量。「元」來有你我,偉業共擔當。跨年夜的崗位堅守是生機名片,新年賀詞的熱議是蓬勃的標誌。2021年的太陽已經升起,新的徵程已經全面鋪開。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2021年,我們用奮鬥開新局,譜華章!<br><br>  信心是奮鬥的能量源泉。「每個人都了不起」讓我們有信心!
  • 寄望於發達國家 日本「俯瞰地球儀外交」捨本逐末
    09:35:3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孟湘君 2017年03月16日 09:安倍的「俯瞰地球儀外交」在這個春天還將繼續。  實際上,自安倍2012年當選首相以後就開始推行「俯瞰地球儀外交」政策。安倍認為「外交不是單純地盯著周邊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而是要像地球儀那般俯瞰全世界。」到2016年底,安倍共訪問了106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二戰後日本首相出訪次數之最。
  • 人民日報鐘聲:大國不應迫使中小國家選邊站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學會的專家庫普錢分析稱,華盛頓和莫斯科還在繼續針對俄羅斯周邊國家進行巨大影響力的競爭遊戲。一個月前,北約在波蘭和拉脫維亞舉行的代號為"堅定爵士2013"的演習,持續了一周,創下北約近10年來軍演規模之最的紀錄。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大國關係開始發生變化。很多專家預測,西方大國因實力相對下降,會更看重如何通過全球治理機制的調整,來達到一種新平衡。
  • 王毅特殊時刻訪日韓,周邊外交明晰「近目標」與「遠規劃」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題:王毅特殊時刻訪日韓,周邊外交明晰「近目標」與「遠規劃」作者 黃鈺欽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打亂了中日韓今年既定的高層交往安排,但隨著「雲外交」逐步轉向「面對面」,中國面向東北亞的
  •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中國智慧推動國際合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於中國實踐和中華文化,佔據人類道義制高點,彰顯了中國特有的大國風範、大國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論是作為一種思想學說、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處世哲學,還是作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它的提出都是中國智慧的體現。中華傳統智慧豐富多彩,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 大變局下開新局 中國飛鶴攜手合作夥伴聚力創新程
    原標題:大變局下開新局 中國飛鶴攜手合作夥伴聚力創新程   「中國飛鶴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哪三大特質
    ,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中國發展營造了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我們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對外工作理念,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理念指引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這是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也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基準坐標。
  • 【人民日報鐘聲:疫情面前,美方做了什麼】連日來,美國政府先是被曝...
    2020-02-17 10:57:52來源:FX168 【人民日報鐘聲
  • 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與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但儘管如此,我國的外交工作在70年代還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挽回了「左」傾錯誤破壞的後果,而且也在事實上促成了廣泛的國際反霸統一戰線。這固然同周恩來、鄧小平等人抵制「左」傾錯誤的努力分不開,但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及由此產生的方針政策則起了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 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為了實現「兩個構建」的目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以「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夥伴關係網」為兩大抓手,五年多來,形成了國安委、亞投行、瀾湄合作等機制,在加強外交統籌、促進互聯互通和周邊外交示範等方面,協調並進。五是外交能力不斷增強,實現首腦外交、主場外交、經濟外交、多邊外交、公共外交的全面推進。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 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體布局中,大國關係始終佔有突出位置,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意義重大而深遠。 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網絡,有助於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健康發展。習近平外交思想既重視大國關係,也高度重視周邊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訪問周邊國家,多次參加周邊地區的國際會議。
  • 人民日報人民觀點: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
    ——編 者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戰,就要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化解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 人民日報鐘聲:美方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推行文化霸權的又一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