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鐘聲」敲響了什麼?

2020-11-25 人民網

摘要

2008年11月,人民日報國際部推出了以「鐘聲」為筆名的國際評論,這是繼「國紀平」之後創立的又一新的署名國際評論。5年來,「鐘聲」以其快速反應、尖銳鮮明的風格見長,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鐘聲」屬於新聞評論,然而又帶有政治傳播的意圖,直接反映我國對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的立場與主張。究竟這一筆名之下的新聞評論有著怎樣的特徵,從文本上又能解讀出怎樣的政治態度?

關鍵詞

人民日報;鐘聲;國際評論

《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是我國最具權威性、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報紙。在很長的時間裡,人民日報評論曾是政治「晴雨表」,人們習慣在評論文章的字裡行間,尋找其中的政治訊息,揣度政策取向、人事變動、思想交鋒。政治「晴雨表」作用可以淡化,這是時代的必然;但社會「風向標」的使命必須承載,主流輿論的旗幟依然要扛。

人民日報評論欄目眾多,有許多評論文章以署名不同來進行劃分與定位。人民日報署名「本報評論員」的文章,一般針對重大事件,或者重大話題。另一個影響力重大的筆名是「任仲平」,即「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縮寫。

除了針對國內問題的評論,《人民日報》還設有專門針對國際問題的署名評論,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國紀平」和「鐘聲」。「國紀平」是2005年人民日報國際部推出的評論類型,採用諧音的方式,意為「有關國際的重要評論」。這個評論可以說是人民日報在國際方面最重要的評論,它一般都是圍繞重大的國際問題,闡釋中國的立場和觀點,篇幅也都比較大,有的四千多字,有的五千多字。

2008年11月,國際評論部又推出了「鐘聲」,即「中國之聲」的簡稱,暗中蘊含有「警世鐘聲」的寓意。這是人民日報國際部繼「國紀平」之後創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評論,以正面闡述中國對一些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的立場與主張為重點,在風格上以快速反應、尖銳鮮明見長,與「國紀平」的重大題材、深入評析形成互補。

一、「鐘聲」——國際評論的新青年

第一篇署名「鐘聲」的評論文章刊載於2008年11月29日,當天《人民日報》的第三版「國際要聞」版發表了題目為《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國際評論文章。這一篇國際評論文章,對我國推遲中歐領導人會晤引發的輿論進行了回應。

文章開頭提到:「11月2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法國領導人日前公開高調宣布將於中歐領導人會晤後會見達賴,中方不得不推遲原定於12月初在法國舉行的第十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消息傳出,一些歐洲媒體認為,中國此舉發出了維護國家主權的強烈信號,但也有一些歐洲媒體似乎並不理解中國的立場,感到十分震驚,認為中方的態度異乎尋常,屬於『反應過度』、『過於敏感』。法方也連續發表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的言論,企圖將責任推向中方。」

這篇評論文章還原了中國此前在與法國的外交中,關於涉藏問題曾做出的聲明,進一步解釋中方之所以推遲會晤,並非反應過度或過於敏感,而是法國執意罔顧我國政府立場在先。因此,提出如題的觀點,「解鈴還須繫鈴人」,希望法國以中法、中歐關係大局為重,切實重視中國在涉藏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使中法、中歐關係儘快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上來。

不同於「國紀平」長達四五千字、分多個小節的特徵,《解鈴還須繫鈴人》僅836字,論點明確,論據簡潔有力,文風犀利。自此之後,署名為「鐘聲」的文章接連出現,也都基本延續了這一行文特徵。因此,「鐘聲」堪稱展露鋒芒的青年。

截止到2013年9月1日,相較於「國紀平」8年來共計48篇文章的數量,「鐘聲」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已經發表了510篇評論文章。與國紀平針對重大國際問題的定位不同,鐘聲的內容指向更具有多向性,能夠相對全面地反映我國的政治主張。從這一角度看,「鐘聲」又是一個勤勞活躍的青年。

二、「鐘聲」的文本解讀

同「任仲平」一樣,「國紀平」和「鐘聲」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鐘聲」由人民日報國際部的編輯和記者共同寫作,每篇文章都經過多人討論修改。在這種集體表達中,逐漸形成了基調統一又旗幟鮮明的文本特徵。

1、刊發周期縮短,在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上發聲增多

從2008年11月29日發表第一篇「鐘聲」署名評論,截止到2013年9月1日為止,共發表了510篇署名文章。其中,2008年4篇,2009年12篇,2010年7篇,2011年81篇,2012年246篇,2013年截止到9月1日共計160篇。2008-2010年,鐘聲文章數量少,刊發周期長,在2011年,鐘聲文章的數量明顯增多,2011年平均每4.4天就有一篇鐘聲的文章,2012年至今,平均每1.5天就有一篇鐘聲的國際評論文章。

鐘聲文章發表頻率的增加,一方面說明著鐘聲這一欄目地位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也昭示著我國在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上發出越來越多的聲音,愈加注重通過黨報媒介平臺和新聞評論這一形式來表達立場與觀點。

 2、文章篇幅較短,同一問題不同角度多次發文形成強勢傳播

筆者對510篇鐘聲國際評論文章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編碼,並進行等距抽樣,共選取了50篇樣本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在抽取的樣本中,最長篇幅為1836個字符,最短篇幅為645個字符,50篇文章的平均字數為1047字。其中,601字到800字共5篇,801到1000字14篇,1001到1200字24篇,1201到1400字6篇,1801到2000字1篇。統計數字表明,鐘聲的國際評論文章主要集中於1001-1200字之間,篇幅較短。

「國紀平」的文章大都長達4、5千字,「鐘聲」相較而言更加簡潔,這就使得行文精粹,不蔓不枝,主題集中,觀點鮮明,這也適應了人們的閱讀習慣。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多媒體技術發展,人們對經典文化的追求逐漸受到衝擊,快餐文化迅速傳播,閱讀越來越傾向於淺表化、實用化和休閒化。 同一主題和風格下,篇幅較短的文章到達率更高。

雖然篇幅短,但是「鐘聲」常常就同一問題刊發系列文章,或者就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多次發文。例如僅就敘利亞問題,在50篇非連續性樣本中,就有4篇:《搞清真相是解決敘利亞問題的關鍵》、《及時理性的中國聲音》、《輸送武器只會加劇敘利亞危機》、《怎樣做才是真正對敘利亞人民負責》。從傳播效果而言,篇幅短,連續發文,相比於一篇長文,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形成強勢傳播的效果。

 3、議論方式多元化,文風尖銳鮮明

「任仲平」的文章屬性留有爭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塗光晉認為任仲平「以理論文章的篇幅和架構從宏觀角度闡釋政策、論證問題」,但「從議論方式而言是一種『新聞』取向與『評論表達』。」 在文章屬性上,「鐘聲」幾乎不存在爭議,因為無論是從篇幅架構還是從論述方式上,「鐘聲」都具備新聞評論的「形」與「魂」。

將50篇樣本文章按照「表態式、闡釋式、分析式、褒貶式、駁論式」五種類型進行分類,分布情況如圖3,其中褒貶式14篇,闡釋、表態、駁論式各10篇,分析式6篇。論述方式的分布較平均,褒貶式篇目略多。

褒貶式、表態式和駁論式是五種類型中觀點主張相對更鮮明的,這三種佔整體的68%,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鐘聲」文風的尖銳鮮明。

 

4、內容分布廣,國際關係為選題核心

「鐘聲」文章選題分布較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都有相關論述,甚至一篇當中涉及多個問題,但按照其文章主要方面進行劃分,國際關係是「鐘聲」國際評論的重點。

「鐘聲」文章的樣本中,主要論題有以下幾方面:國際關係(20篇),發展問題(4篇),方針政策(4篇),經濟貿易(11篇),軍事安全(5篇),兩會(2篇),其他(4篇)。國際關係的篇數在總體樣本中佔40%。

從這些評論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外交的態度和立場,例如《走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路》《推動中非關係新的更大的發展》《警惕日本以拖待變的僥倖心理》等,鮮明地表達了我國就相關問題的主張。

此外,在國際關係的相關文章中,也有關於其他國家之間關係的相關論述,例如《朝鮮半島和平穩定須標本兼治》主要是美國與朝鮮關係的論述,《克制「塑造」世界的衝動》是關於美國、俄羅斯的外交政策以及兩國關係的評論。因此,「鐘聲」也是國際局勢的一個窗口。

 

5、涉華問題為評論主體,「美國」提及率最高

「鐘聲」以正面闡述中國對一些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的立場與主張為重點,在50篇樣本中,共有33篇涉華,其餘17篇是關於國際上重大問題的評論。

有關國家、國際組織或者地理範疇的詞彙,頻率如下:美國21次,日本6次,非洲6次,敘利亞4次,俄羅斯5次,歐盟5次,英國4次,亞洲2次,朝鮮1次,冰島1次,伊朗2次,新加坡2次,埃及1次,塔吉克斯坦1次,烏茲別克斯坦1次,伊拉克1次,南非2次,巴西2次,利比亞1次,墨西哥1次,肯亞1次,南蘇丹1次,希臘1次。

有此項數據統計可以看出,「美國」出現的頻率最高,而且在涉及到美國的篇目中,政治、經貿、軍事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其次是日本、非洲。再次是俄羅斯和歐盟。

從「鐘聲」的評論中,也可以解讀出國際關係的變化。中美關係的文章中,既有積極的《走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路》,又有《美國「長臂管轄」過於霸道》、《美國,少拿「國家安全」當幌子》等帶有批判性的文章。在中日關係中也是如此,既有《警惕日本以拖待變的僥倖心理》、《邪惡的參拜》、《日本有何資格談論「大局」》、《聰明反被聰明誤》等帶有「貶斥」和「警戒」心理的文章,又有《拿出勇氣提高中日好感度》等積極外交的文章。

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我國始終不放棄積極外交的心態,但在具體傷害我國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又能夠鮮明地擺明立場。

三、讓「鐘聲」響亮而傳播更遠

「鐘聲」創辦以來,影響力逐漸增大,許多文章見報後,立刻引起強烈反響。鐘聲的評論頻頻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中國經濟網、搜狐網、騰訊網、中廣網等十幾家大的門戶網站在顯要位置及時予以轉載。

「鐘聲」的文章不僅在國內,也在國際上引發了眾多討論。2012年7月17日,《人民日報》要聞三版「鐘聲」文章《不能任由外部幹涉實現政權更迭》,就曾引起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先後發文評述,多個國家的知名媒體進行了轉載。

在路透社的網站文章還專門對「鐘聲」做了介紹——評論署名「鐘聲」,意為「中國聲音」,常用於宣示《人民日報》在外交問題上的態度。由此也可以看出,「鐘聲」的評論文章在國內外都具有很大的影響。

作為隸屬於媒體的一種寫作方式,鐘聲的成功運作也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鐘聲」適應了應對國際環境的政治要求。作為權威的黨報媒體,《人民日報》承擔著正確引導輿論的重任,需要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發聲,從而及時地傳達我國政府的政策和部署,旗幟鮮明地表達立場,幫助人們了解真相,讓受眾在粗綜複雜的現象中把握核心本質,樹立正確的思想主張。

在當今社會轉型期,存在著紛繁複雜的聲音,國際關係在表象上也變化多端,國際重大事件層出不窮,亟需有這樣一個平臺不斷地對相關問題作出及時回應,滿足政府的對內對外傳播需求。

另一方面,「鐘聲」適應了媒介發展趨勢。「鐘聲」篇幅較短,觀點鮮明,往往能以縝密的邏輯和翔實的數據,有理、有力、有節地立論駁論闡釋分析。適應了媒體大發展時代,人們對於簡明式信息與觀點的需求。「鐘聲」的文章具有重大性、權威性和思想性,能夠幫助人們快速了解國際熱點、了解官方立場。

1903年秋,陳天華看到祖國主權失矣,利權去矣,撰寫了《警世鐘》,以期望喚醒中華民族。如今,和平年代的「鐘聲」響起,也發揮著警世作用,引導人們放眼全球,關注國際局勢,正視對外關係。

社會環境和傳播環境依然在不斷變化,「鐘聲」應始終堅持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不斷創新,以及時、鮮明而深刻的內容,樹立起一道品牌標杆,積極擴大國內、國際影響力。(作者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學生)

 

參考文獻:

[1] 盧新宇.黨報評論的歷史方位[J].新聞與寫作,2009(11)

[2] 人民網.人民日報國際評論?鐘聲專欄編者按[DB/OL].

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144400/index.html,2013-09-01

[3] 冷冬梅.數位化時代受眾閱讀習慣之流變[J].圖書館界,2010(3)

[4] 塗光晉.圖解任仲平[J].新聞戰線,2009(3)

[5] 趙振宇 胡沈明.「任仲平」文章新聞評論屬性探析[J].新聞大學,2010(3)

[6] 馬匯瑩.黨報評論的權威與引領作用——簡析人民日報評論部系列評論[J].新聞戰線,2012(3)

相關焦點

  • 倫敦大本鐘新年鐘聲重新敲響
    中新社倫敦1月1日電 (梁詩卿 張平)英國著名地標性建築——大本鐘1日凌晨敲響2020新年鐘聲。這是自2017年大本鐘開始修復工程以來,第一次敲響迎接新年的鐘聲。零點整,12記響亮的鐘聲響徹在節日煙火綻放的泰晤士河畔,河畔沿岸守候觀望的人群發出陣陣喝彩聲。建於1859年的大本鐘以準確報時聞名於世,每隔15分鐘敲響一次,鐘聲已為倫敦準確報時157年。
  • 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下月將不再為梅根的生日敲響鐘聲
    據英國媒體7月18日報導,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將不會於下月為梅根的生日敲響鐘聲,不知道這是否也是令哈裡梅根兩人對英國王室憤憤不平的原因之一。但是諷刺的卻是,在2020年2月,威斯敏斯特教堂卻為同樣是退出英國王室的安德魯王子慶生而敲鐘。
  • 梅根生日這樣過,但威斯敏斯特教堂不會敲響鐘聲
    在英國小報上,關於本周梅根生日時威斯敏斯特教堂不會敲響鐘聲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的騷動。 一些人認為這一舉動是怠慢,因為鐘聲將在安妮公主生日那天響起,比梅根的生日晚11天。今年2月,他們還為安德魯王子慶祝生日,儘管他因為與已故性犯罪者傑弗裡·愛潑斯坦有私人關係而退出公眾生活。
  • 英國大本鐘翻新後將首次敲響新年鐘聲(圖)
    中新網12月30日電 綜合報導,倫敦地標大本鐘由2017年起展開維修,鐘聲長期停響,但31日新年前夜,大本鐘聲將會重新響起,倒數迎接2020年,這是它維修以來首次敲響新年鐘聲。
  • 天狼星,在午夜的星空,敲響新年的鐘聲
    天狼星也可以被稱為新年之星,因為在2021年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它將在午夜鐘聲敲響時到達天空中的最高點。今年如此,明年亦如此,年年亦復如是。那怎樣找到天狼星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天狼星是我們從地球上所能看到的最亮的恆星,它的名字代表著「閃耀」或「灼熱」。如果你試圖尋找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卻無法確定哪一顆最亮,這裡有一個好方法可供你辨認。
  • 優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響閉市鐘聲 Anki最新機器人Vector上市銷售
    1、業界|協作機器人:Universal Robots機器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響閉市鐘聲Universal Robots公司的協作機器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響閉市鐘聲,響起的鐘聲特別紀念第一個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指數ROBOGlobal五周年。
  • 大學鐘聲:傳承文化命脈的歷史見證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校園鐘聲的美妙和動聽,至今無法釋懷。   學子的文化記憶  真正觸動我動筆寫廈大的鐘聲,是在2014年4月25日《廈門大學報》上,看了潘懋元老師滿含深情地回憶起抗戰時期,廈大鐘聲在長汀縣城上空縈迴不散的場景:「廈門大學的校鍾就掛在虎背山脊高五六十米的北極閣上。
  • 當地選民在午夜鐘聲敲響...
    當地選民在午夜鐘聲敲響時投票,從而拉開了選舉日的帷幕。按照傳統,午夜投票開始後,所有合格選民都會聚集在迪克斯維爾山口巴爾薩姆度假村著名的「投票室」進行無記名投票。每一張選票投完後,就會清點選票並公布結果——比其他地方早幾個小時,這使得這裡成為記者和觀察人士的首選地點。
  • 2020,又一華南理工校友敲響上市鐘聲!
    他說,自己要在這個變革中做點什麼,這樣獲得的成就感,比投資十家成功的公司,可能會更大。汽車從傳統汽車時代,走向智能化時代,會有不一樣?何小鵬說,就像十五年前的手機,主要用途是打電話、發簡訊,現在我們用來打電話時間不足10%,發信息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我們要站在未來看未來,而不是站在現在看未來。
  • 走下飛機新年鐘聲敲響 廈航實現第32個安全年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記者雷妤通訊員王雨龍)2016年12月31日23點48分,從成都飛來廈門的MF8432航班,在12點鐘聲敲響前抵達廈門機場,標誌著廈航實現第32個航空運輸安全年。  飛機停穩,結束了廈航2016年最後一班飛行任務。乘客陸續從移動廊橋走出,走向接駁車。面對龐大的接機隊伍,有的乘客頗感意外,直言「很驚喜」。乘客離開後,機組人員緊接著完成清艙程序。
  • 最後的鐘聲
    臘月十五的太陽剛摸到山頂,排捧村小學便響起了上課的鐘聲,剛烈、遼遠、透著一種滄桑,在這個位於湘西保靖縣呂洞山區的苗寨裡,穿心扯肺地迴蕩著……    這是一學年裡最後一天的鐘聲。    55歲的代課老師楊忠明,在這口鐘下敲了整整28年。
  • 濱州「沉睡」十年的塔鍾 敲響2016年新年鐘聲
    在啟動儀式上濱州聯通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彤接受媒體採訪修繕後的塔鍾全貌80年代的惠民地區郵電局大樓活動現場照片  齊魯網濱州12月31日訊 12月31日中午12點,隨著十二次低沉有力的鐘聲響起
  • 巴黎聖母院鐘聲再次響起 向抗擊疫情醫護人員致敬
    巴黎聖母院鐘聲再次響起原標題:失火一周年,巴黎聖母院鐘聲再響4月15日,巴黎聖母院鐘聲再次響起。位於南塔樓的伊曼紐爾鐘敲響5分鐘,紀念大火一周年,同時向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致敬。法國總統馬克龍再次承諾將在5年內完成修復。法國時間2019年4月15日晚六點半左右,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著火了。滾滾濃煙籠罩巴黎的上空,這把火燒著了所有人的心。
  • 以筆為劍,不負韶華——祝2020屆嶺南美中高三學子高考旗開得勝!
    帶上校級領導們、教師們與高一、高二的學生代表們的祝福,高三學子們懷揣著夢想,信心百倍地踏上了高考的徵程!前行的路上有警車開路,為同學們保駕護航。順利地到達考場後,同學們便迅速地投入到複習中,迎接這即將到來的高考。
  • 明日方舟:空弦角色曲上線「Till the Bell Tolls」直到鐘聲響起
    近日,熱門手遊《明日方舟》與塞壬唱片再次攜手打造了幹員「空弦」角色曲「Till the Bell Tolls」直到鐘聲響起,角色曲聽上去猶如麥田的風輕輕刮過身旁,隨著音樂徐徐響起,空靈的弦聲帶人走進了泰拉大陸上又一重地——維多利亞。
  • 論文抽檢鞭策學子踏實求學
    近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啟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試點工作,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
  • 英國脫歐時間已定,大本鐘屆時或將敲響,它的鐘聲為誰而鳴?
    林賽·霍伊爾(右) 霍伊爾接受採訪時說道:「大本鐘正在維修,我不確定到時候它是否能敲響 霍伊爾的做法和他的前任約翰·伯科截然不同,此前,英國原定的脫歐時間為2019年3月29日,但當時的下議院議長約翰·伯科駁回了在當天敲響大本鐘的提議。 另外,伯科也被指暗中支持反脫歐的議員,以此幹涉政府的決策。他的代理議員達姆·埃利諾·萊恩也稱,伯科在脫歐的決策上有失偏頗。
  • 大本鐘「放假」33個小時 這個周末倫敦沒有鐘聲
    大本鐘究竟有多大     大本鐘位於英國議會大廈的東端,鐘樓高95米,鐘樓四面的圓形鐘盤,直徑為6.7米,秒針和分針分別長2.75米和2.27米,根據格林尼治時間每隔一小時敲響一次。大本鐘建於1858年,由貝克特男爵設計,次年安裝成功。大鐘由負責工務的政府專員班傑明·霍爾監製,因此得名「大本鐘」。二戰期間,議會大廈曾遭德國空軍轟炸,大本鐘倖免於難。
  • 6天不間斷,解放軍接連現身臺海,「臺獨」警鐘被敲響?慌忙改口
    而一再勾結川普政府的蔡當局更沒想到的是,美大選已經"壓錯寶",川普大勢已去,這對於"臺獨"分子來說,無異於末日鐘聲。而現在,川普大勢已去,對"臺獨"敲響末日鐘聲嗎?這顯然不用懷疑,這對蔡當局來說等於之前"下重本"而勾結的關係將可能打了水漂。解放軍連續亮相臺海,6天不間斷一邊是面臨著"壓錯寶"的殘局,另一邊是解放軍密集現身臺海的警誡,"臺獨"分子註定無路可走。
  • 30位華人學子論文獲第三屆新世界數學獎
    共有來自全球的30名年輕華裔的數學論文獲獎。 來自哈佛大學的齊震宇、巴黎南大學的胡永泉、史丹福大學的曾於容、普林斯頓大學的尹駿獲得博士論文金獎,來自浙江大學的劉偉華、國立臺灣大學的王賜聖獲得碩士論文金獎,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許向山、林嘉傑和來自清華大學的趙亮獲得學士論文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