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鐘聲:美方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

2020-11-25 上海觀察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

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推行文化霸權的又一例證。美方一方面把文化輸出作為國家戰略,一方面在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打壓異己,甚至妄圖對他國進行價值觀改造,暴露出大搞文化霸權、嚴重威脅全球文化安全的真面目。

文明應該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文明因交流互鑑而豐富。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早已證明,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強人文交往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符合各國共同利益。但是,美國一些政客現在卻匪夷所思地把正常的文化交流當成「眼中釘」。他們是骨子裡浸透文化霸權思維的「妄想狂」,去年竟然公開狂言要搞「美中文明較量」,要制定基於「文明衝突」的對華關係框架。這種叫囂遭到國際輿論廣泛批評和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今年以來,美方變本加厲,一再升級對中國媒體的政治打壓,粗暴幹擾、阻撓包括孔子學院在內的中美合作項目正常運作,監控、騷擾甚至任意扣押在美中國學生、學者,頻頻發起無理濫訴……這些嚴重幹擾破壞中美正常交流與合作的行徑完全就是明火執仗地對抗主流民意,說明美國一些政客已經站到了中美兩國人民的對立面。

瘋狂遏制、強行滲透,這是美方慣用的組合拳,目的是用西方文化和價值觀來塑造和主導國際秩序。美國一些政客頑固抱持「美國例外論」,認為美國必須在全世界推行美國的價值觀和民主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美國政治學家漢斯·摩根索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意識形態和美國外交戰略的關係:國家追求權力的動機披著意識形態的外衣,意識形態是其外交政策的推動力並為外交政策提供「辯護和合理的說明」。

在文化霸權主義的驅動下,美方在世界範圍內大肆推銷自己的意識形態,渲染意識形態對立。「9·11」事件後,美方推行所謂「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把伊拉克當作「民主試驗田」,給伊拉克人民帶去無休無止的教派衝突、民族矛盾、恐怖暴力。美方出兵阿富汗、武裝幹涉利比亞和敘利亞,口口聲聲幫助其建立所謂「民主國家」,結果是打開了一個又一個「潘多拉魔盒」,引發接連不斷的災難。美國輸出的所謂「民主」「自由」,成了「無序」「血腥」的代名詞。近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政客竟大言不慚地把自己包裝成「民主」「自由」的代言人,但世人看得清楚,他們到處挑動意識形態對立,推行文化霸權,是為其身後的利益集團服務。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美方很早就把教育文化交流作為「對外政策的第四維」,精心挑選其「文化代言人」,培植民間組織和基金會,企圖把「崇美」「媚美」「跪美」的種子撒向世界各地,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美方還長期利用其網際網路傳播優勢,控制全球信息流通,把網際網路作為推行文化霸權的渠道,這也不是什麼秘密。現在,美國一些政客意識到其所謂「改變中國」的險惡圖謀不可能得逞,於是惱羞成怒地跑到世界各地污衊攻擊中國,挑起意識形態對抗,為把其他國家綁上「反華戰車」施盡脅迫手段,這更是世人皆知的事實。美國一些政客不要輕易忘記,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當年曾充分肯定「遏制思想將導致外交政策之挫折」的預言,還深刻分析了冷戰時期40多年遏制戰略所付出的代價——「受害的是美國人的良知」「美國人自我折磨考驗,經過一個世代的鬥爭,遍體鱗傷」。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文明多樣性本就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人類理當在交流互鑑中共同點燃智慧之燈。心胸有多寬,合作舞臺就有多廣;那些大搞文化霸權者終將淪為孤家寡人。

相關焦點

  • 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鐘聲)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    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
  • 搞科技霸權就是阻礙發展進步(鐘聲)
    在沒有任何事實根據和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以所謂的「竊取機密」、威脅「國家安全」等莫須有的罪名為藉口,禁止華為參與美國的電信設備,尤其是5G設備網絡的建設;隨後,又以一紙行政禁令將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操控多家美國公司「斷供」華為……以「有罪推定」肆意抹黑,動用國家力量刻意打壓,甚至要求相關企業「組團」圍堵遏制,這樣的行徑,何其無理,又何其霸道!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鐘聲)
    在過去幾十年裡,美國炮彈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和葉門的土地上狂轟濫炸,戰亂不息,平民傷亡,生靈塗炭,而恐怖組織藉機坐大,製造著災禍頻仍的「死循環」。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2019年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1年以來,美方發動戰爭花費超過6.4萬億美元財政開支,造成80.1萬人死亡。
  • 【人民日報鐘聲:疫情面前,美方做了什麼】連日來,美國政府先是被曝...
    2020-02-17 10:57:52來源:FX168 【人民日報鐘聲:疫情面前,美方做了什麼】連日來,美國政府先是被曝出承諾的外援資金遲遲未兌現,後又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宣布削減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資金支持。
  • 午間閱讀 | 語言與文化霸權
    本 文 約 3927 字閱 讀 大 概 需 要 10 min作者 | 維舟photo | 圖蟲創意在《聖經》中有一個著名的傳說:大地上所有的人本來都講同一種語言,但當他們試圖建造一座通天塔的時候,上帝變亂了他們的語言,使之難以相互交流協作,最終歸於失敗。
  • 大學鐘聲:傳承文化命脈的歷史見證
    每當廈大洪亮的鐘聲響起,不僅傳遍了廈大校區,整個長汀縣城都可以聽到。在抗戰的八年時光裡,不僅廈大人按照鐘聲作息,長汀縣城居民也都習慣於根據鐘聲生活。」虎背山的松濤,北極閣的鐘聲,陪伴著那一代南強學子,度過了那段艱難而美好的大學生活,鐘聲成了長汀時期廈大人傳承文化命脈的歷史見證。  金聲恆久遠,振玉永流傳。對母校鐘聲的感懷何止是潘懋元老師。
  • [學子論文]「鐘聲」敲響了什麼?
    「國紀平」是2005年人民日報國際部推出的評論類型,採用諧音的方式,意為「有關國際的重要評論」。這個評論可以說是人民日報在國際方面最重要的評論,它一般都是圍繞重大的國際問題,闡釋中國的立場和觀點,篇幅也都比較大,有的四千多字,有的五千多字。 2008年11月,國際評論部又推出了「鐘聲」,即「中國之聲」的簡稱,暗中蘊含有「警世鐘聲」的寓意。
  • 人民日報鐘聲:信用破產是最大的破產
    美方在中美經貿磋商過程中言而無信、反覆無常,前一刻說出的話,下一秒就能自我推翻,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就連美國媒體也充滿了質疑和憂慮:「對中國的策略變來變去,很可能會反傷美國自己」。   回顧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曆程,人們可以將美國一些政客所謂「交易藝術」看得更加清楚。
  • 吳長生、王恬詳細介紹「國紀平」和「鐘聲」
    人民網北京2月6日訊 6日下午,原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吳長生、國際部記者王恬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與廣大網友就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在線交流。網友們提問積極,兩位嘉賓回答坦誠,整個交流氣氛融洽。 網友hpty問:為什麼取名國紀平和鐘聲?有什麼講究嗎?
  • 今天只有一個意思,美國才是最大威脅!
    >「今天我答辯要說的只有一個意思:美國才是當前全球戰略安全與穩定的最大威脅。」當地時間9日,第75屆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舉行一般性辯論。耿爽從容列舉10個事實回擊美方抹黑,對美方進行有力駁斥和堅決回擊。來源:人民日報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文化「積微」方能「積勝」
    文化建設,又何嘗不是如此。《荀子·勸學篇》中有句名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將其精神濃縮為兩個字「積微」。「盡小者大,積微成著」。他在《強國篇》中明確提出,「財物貨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強調政事教化需要積累微小的成果。這恰恰體現出,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內在規律。   無數經驗告訴我們,最笨的方法往往也是最快的。
  • 伊朗:自產飛彈防禦系統優於薩德 可抵禦美方威脅
    他表示,外部勢力對伊朗的威脅日益嚴重,伊朗「需要比俄羅斯S-300更強大的飛彈系統」,因此發展了「巴瓦-373」飛彈系統。 據沙赫拉姆的說法,與俄羅斯軍隊相比,伊朗系統具有更高的攔截範圍和更強的戰鬥力,並擁有超過10,000隻複眼,每隻眼睛都可以用作雷達。
  • 美國的最大威脅恰恰是美國自己(觀象臺)
    有矛頭直指中國共產黨的:1月3日,美國國務院發推特稱,中國共產黨破壞國際法治,並附「中國共產黨:威脅全球和平與安全」網頁連結;有渲染炒作所謂「中國軍事威脅」的:1月1日,美方審議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提出制定「全政府對華戰略」和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應對中國軍力發展,美軍上個月還發布了一份海洋戰略文件,指責中方擴張軍備,威脅世界和平;有劍指中國經濟發展的:去年11月,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
  • 人民日報鐘聲:意識形態偏見也是病毒
    但是,在這全球同仇敵愾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一些政客卻接二連三大搞詆毀中國的政治秀——他們攻擊中國和中國制度,挑撥中國與他國關係,踐踏道德和文明底線,製造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病毒,侵蝕正常的國際關係。這是一個怎樣的反差?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反常!
  • 人民日報鐘聲:亞洲需要凝聚力和向心力
    原標題:亞洲需要凝聚力和向心力(鐘聲)   合作才是亞洲和平發展的基礎。由經貿逐漸擴及政治、文化、安全等更廣泛領域的合作,最終將構建起不同於以往歷史進程中的以均衡為基礎的格局   從某種意義上說,21世紀的世界史是以亞洲的經濟崛起為開端的,西方不再是歷史舞臺上唯一的主要角色。
  • 單霽翔人民日報撰文:以優質文化產品增強文化認同
    來源:人民日報以優質文化產品增強文化認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故宮文創研發的啟示單霽翔核心閱讀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求我們不僅尊重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通過深入挖掘豐富文化資源,研發出傳統文化元素突出、符合時代審美、貼近觀眾實際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將文物背後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懷和藝術神韻播種到社會公眾心中,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提振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許多年輕人將參觀博物館作為一種新風尚,文化自信在一次次參觀遊覽中不斷堅定,文化認同通過一件件文物及其背後故事不斷增強。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評美國一些人戰略...
    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  人民日報6月18日署名文章: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評美國一些人戰略迷誤的危險(中)  國紀平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關係之深度調整激起一些迷霧在所難免。  眼下華盛頓一些人大肆鼓吹對抗論調,暴露了他們的霸權思想。《紐約時報》近日發表的一篇評論寫得很直白:過去一年多美國對華立場的轉變,「更多是因為美國的焦慮,而不是中國的行為,後者並沒有什麼新變化……沒錯,中國崛起本身就威脅著美國的利益——只要美國將其利益定義為在全球各地永遠保持主導地位」。
  • 以和平合作守護世界安全(鐘聲)
    原標題:以和平合作守護世界安全(鐘聲)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人肆無忌憚地推行單邊主義政策,成為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他們到處揮舞大棒,「退群」上癮,軟硬兼施,給世界平添安全風險。  美國一些人毫不遮掩其「美國優先」的強權邏輯,為了一己之私,無論是他國安全利益還是國際規則和秩序,統統不放在眼裡。然而,通過「極限施壓」等簡單粗暴手段處理複雜安全問題,特別是將國家安全利益當成「生意」做,只會造成更大的安全困境。國際社會普遍發現,依靠強權橫行霸道的做法,冒出了不少新的表現形式,但實質還是美國《大西洋月刊》所指出的,「美國一直在攻擊那些沒有威脅到它的國家」。
  • 美方:中國翻譯"從不搞小動作"
    早在基辛格首次訪華前半個月,中方就成立了由周總理親自領導的一套班子,包括政治組、禮賓組、安全組等組。王立當時被分在政治組,主要負責事先編寫參考資料,參與會談並根據記錄整理簡報。王立回憶,基辛格和尼克森訪華期間,他和同事工作吃住都在釣魚臺,白天參加會談,晚上整理簡報和逐字記錄,工作常常是連軸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