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題:王毅特殊時刻訪日韓,周邊外交明晰「近目標」與「遠規劃」
作者 黃鈺欽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打亂了中日韓今年既定的高層交往安排,但隨著「雲外交」逐步轉向「面對面」,中國面向東北亞的「線下外交」正全面重啟。
11月24日至2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先後對日本、韓國進行正式訪問,對外發出東北亞近鄰攜手應對疫情衝擊、深化交流合作、穩定地區局勢等重要信號。這一特殊時刻的訪問為外界觀察中國後疫情時代的周邊外交提供了獨特視角,以此觀之,無論是近期目標還是長遠規劃都更加清晰。
外界注意到,王毅此次日韓之行的時機不可謂不「特殊」。一方面,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地區國家間亟待進行戰略溝通共同應對挑戰。另一方面,歷時8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本月成功籤署,為東亞區域合作適時增添了新動能。
「疫情衝擊和RCEP籤署使地區合作的挑戰與機遇並存,此訪正是因應這一最新形勢變化展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訪問成果也同上述特殊背景密切相關,中日、中韓均就強化疫情防控和恢復人員往來達成重要共識,也一致同意合作推動RCEP早日生效。」
面對疫情的持續擴散蔓延,加強疫情防控和疫後經濟復甦合作成為中日韓的當務之急,也是重要的近期目標之一。王毅在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會談時,雙方一致同意,商定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於本月內啟動便利兩國商務等必要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在與韓國外長康京和會談時,王毅表示,雙方要加快出臺《中韓經貿合作聯合規劃》(2021-2025),加強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合作,並商定為雙方經貿合作創造更好條件。
有評論指出,中日韓經濟規模佔全球近四分之一,三國面對當務之急設立明確短期目標,加強疫情防控和經貿合作,不僅對於三國國內經濟復甦意義重大,對於維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進而助推整個東亞乃至全球經濟復甦都會發揮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RCEP的籤署更是首次將中日韓三國納入同一自貿框架內。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郭延軍告訴中新社記者,中日韓作為RCEP成員中前三大經濟體,這一全球最大規模區域自貿協定有利於三國拓展合作外延和空間,對於三方聯手開拓海外市場,推動「中日韓+x」合作均將產生積極影響。
「儘管距離RCEP正式生效還需要各參與國走完國內立法程序,但從此訪釋出的信息看,共同推動RCEP儘快生效、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已成為三國重要共識。」郭延軍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對於RCEP儘快生效三國已形成共識,王毅在訪問日韓時均表明願推進中日韓自貿談判進程,並得到積極響應。觀察指出,針對外界質疑RCEP籤署會弱化中日韓自貿區建設的必要性,三方這一共識對相關質疑作出了針對性回應。
項昊宇分析認為,中日韓自貿區建設是中日韓合作提質升級的重要路徑和目標,新形勢下三國自貿區建設更具長遠意義。一方面將為全球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合作提供新的示範,另一方面更高水平的貿易制度與規則安排可與RCEP、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各種地區自貿安排形成互補,帶動東亞乃至亞太區域合作走向深入。
不可否認的是,在後疫情時代中日韓三國關係發展依然面臨挑戰。無論是傳統安全領域的風險,還是領土主權方面的爭端或仍將存在。此間評論認為,維護周邊和平穩定是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目標,而達成這一目標則需要通過長遠規劃有效管控分歧。
專家注意到,王毅在此次訪問日韓的過程中並未諱言分歧,而是強調要著眼長遠,有效管控矛盾分歧並提出有針對性措施。在同韓方會談時,王毅表示,希望韓方妥善處理中韓間敏感問題,維護兩國互信與合作基礎。在同日方會談時,中日雙方共同決定爭取年內開通兩國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直通電話,進一步加強風險管控,增進安全互信。
「對於分歧的管控需要有長遠規劃,高層共識和政治引領向來對於中日韓三邊關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郭延軍指出,三方需要保持高層交往和溝通共同維護地區穩定,對於矛盾分歧尋求機制性解決方式,避免三方合作受到敏感問題幹擾。(完)
【編輯:葉攀】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