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 |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積極推動AI國際合作

2020-11-04 浦江創新論壇

作為重要智庫成果發布平臺,10月22日上午,2020浦江創新論壇聯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同濟大學、上汽集團等多家機構發布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和《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及研發應用》等一系列智庫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形成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以「緊扣發展形勢、結合規劃實施、反映區域特色、突出年度重點」為總體定位,對過去一年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總體情況進行了系統回顧。報告分全球發展、創新環境、科技研發、產業化應用、人才培養、區域發展、人工智慧治理七個章節,力圖客觀反映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實施情況,揭示未來發展的新挑戰和新趨勢。報告亮點速看↓

AI發展凝聚全球共識,各國戰略部署持續迭代強化

2019年,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均強化人工智慧發展戰略迭代,對其國家人工智慧戰略進行了更新,以更好迎接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人工智慧對科技、產業和社會變革的巨大潛力也得到全球更多國家認同,16個國家新發布了國家人工智慧發展戰略或計劃,另至少還有18個國家正在籌備制定其人工智慧發展計劃。

部分國家人工智慧戰略部署


中國以更開放的姿態推動人工智慧國際合作,積極推進與全球各國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

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主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合作活躍,共享智能化發展機遇。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堅持開源開放理念,2019年中國研發的開源深度學習框架、開源工具集、開源應用軟體、開源社區快速發展,加速產學研及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並為全球人工智慧做出貢獻,中國在國際人工智慧開源社區的貢獻度方面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貢獻國。

主要國家間論文合作網絡圖


根據報告數據,2019年中國共發表人工智慧論文2.87萬篇,比上年增長12.4%,在人工智慧領域各頂級國際會議上的活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在全球近五年前100篇人工智慧論文高被引論文中,中國產出21篇,居第二位。在自動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可解釋性方法、異構融合類腦計算等領域中湧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性成果。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2019年超過3萬件,比上年增長52.4%。


應用場景創新正成為中國人工智慧加速產業化落地和技術迭代的重要途徑

2019年是中國智能晶片加速發展的一年,雲邊端側十餘款智能晶片產品集中亮相併走向商業化應用,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鏈廣度與深度進一步提升。同時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結構逐漸完善,智能視覺、智能交通等領域大額融資突出,智能教育、智能醫療、智慧機器人領域人工智慧獨角獸快速成長,領軍型巨頭企業在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慧商務等垂直領域密集布局,市場競爭機制激發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技術創新活力。


2019年,多地推動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徵集,如北京冬奧會、大興機場、杭州大腦等代表性綜合應用場景以及各領域豐富的行業場景,為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與快速商業化創造了深厚土壤和良好環境。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人工智慧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應急等領域深度融合,在科技戰「疫」中大顯身手,助力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


人工智慧發展成效顯著

2019年,全國各地加快落實《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圍繞各自的地方特點和戰略定位陸續出臺行動計劃和細化政策,相關細化政策不斷完善落地,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各地人工智慧發展布局既與國家規劃方向保持一致,又根據自身優勢有所側重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北京、江蘇、廣東、湖北等地2019 年人工智慧論文發表最為活躍,成為國內人工智慧學術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在專利申請數量方面領先全國,而廣東、江蘇、北京、浙江是人工智慧專利轉移最為活躍的地區,通過科技成果供給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各聚集區人工智慧企業數量歷年變化


報告分析認為,中國人工智慧區域發展與國家區域戰略高度協同相互促進,區域要素匯聚加速人工智慧產業引領。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三大區域性引擎,人工智慧企業總數佔全國的83%,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也展現出人工智慧發展的區域活力,產業集聚區初顯區域引領和協同作用。


《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國內外十餘家機構編寫,是繼《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9》之後第二次發布的年度發展報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單位共同參與了報告編寫,報告得到了愛思唯爾(Elsevier)公司、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烏鎮智庫等機構的數據支持。

相關焦點

  • 報告:中國以更加開放姿態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 (鄭瑩瑩)《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22日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在2019年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積極推進與全球各國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中國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論文數量持續增長,中美兩國處於全球人工智慧科研合作網絡和產業投資網絡的中心,在全球人工智慧合作網絡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發布,剖析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
    【新智元導讀】《報告》從政策支持、科技資源、人才發展、科技成果、服務平臺、倫理安全、場景開放、產業生態等十餘個維度,系統分析了北京成為中國AI領頭羊的內在動因和發展成效,刻畫了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一」。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隨著「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出臺和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 《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解讀及內容提要(附PDF)
    《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兩份專題報告。 來源:走向智能論壇 摘要:近日,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在南開大學發布了其承擔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兩份專題報告,真實刻畫和剖析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的基本形態
  • 科技部將推動人工智慧五大方向研發—新聞—科學網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大會致辭中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提出了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思路。圍繞人工智慧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產業化應用、政策試點示範等,科技部加快新一代人工智慧規劃有關任務的落實,實施重大項目,深入推進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群體智能、增強混合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五大方向的研發。
  • 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新華社1月10日報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白皮書全文約26000字,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取得新進展、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
  • AI力量大集結!中國團隊首次在Nature子刊發布中國AI全景論文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由 AI 青年科學家聯盟牽頭,15 位國內大學教授和企業界 AI 領軍人物合作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上發布了 AI in China 的全景報告。
  • 中國團隊首次在Nature子刊發布中國AI全景論文
    這是中國人首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關於中國 AI 全景的論文。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0-0183-4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轉型的主要推動力。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正在把握這次人工智慧變革的機遇,以促進國內經濟和技術的發展。
  • 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務院        2017年7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形勢更加複雜,必須放眼全球,把人工智慧發展放在國家戰略層面系統布局、主動謀劃,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新階段國際競爭的戰略主動,打造競爭新優勢、開拓發展新空間,有效保障國家安全。人工智慧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中國團隊將首次發布中國AI全景論文
    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關於中國AI發展的全景綜述。論文的發布是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成果在全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的體現,也彰顯了上海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高地的實力。論文在摘要中指出,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轉型的主要推動力。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正在把握這次人工智慧變革的機遇,以促進國內經濟和技術的發展。
  • 專家稱我國AI發展基礎很好但有人才短板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鍾源)10月22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中國在全球人工智慧科研合作網絡中處於核心位置,跟各個國家都建立了廣泛和深入的聯繫。不過,從全球的視角來看,中國的人工智慧發展也存在高端人才儲備短板。
  • 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攜手華為、深思考人工智慧機器人公司共同...
    事實上,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領域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熱點。圍繞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融合、產品落地等,世界各國紛紛展開布局。 在產教融合,產業人才急缺的大背景下,根據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發布「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主張發展 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 ,將推動全國高校掀起一場人才培養的「質量革命」。
  • 科學網—科技部將推動人工智慧五大方向研發
    、政策試點示範等,科技部將加快新一代人工智慧規劃有關任務的落實,實施重大項目,深入推進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群體智能、增強混合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五大方向的研發。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致辭時指出,中央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提出了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思路。科技部支持北京等11個地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技術示範,依託領軍企業建設自動駕駛、智能供應鏈、圖像感知等15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促進開放共享合作。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白皮書全文約26000字,除前言、結束語外,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取得新進展、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據新華社報導,除前言、結束語外,白皮書共包括八個部分,分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取得新進展、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攜手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支持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三方合作、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展望。
  • 人工智慧 國家戰略_人工智慧:國家人工智慧戰略行動抓pdf - CSDN
    AI 理論、技術和應用的雄心,國家在 2017 年 7 月頒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這一計劃還明確了政府將會鼓勵招攬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加強對國內 AI 勞動力的培訓,並在促進人工智慧發展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方面引領世界。這其中包含了積極尋求全球 AI 領導者的意圖。
  • 《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報告(2017~2020)》發布
    數字經濟的強勢崛起使得我國文化發展搭上了快車,我國文化發展正進入新一輪「增量改革」周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聯合發布《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報告(2017~2020)》(以下簡稱《報告》)。
  •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中國的對外援助順應時代要求,向國際發展合作轉型升級,呈現新氣象、實現新發展、進入新時代。  為介紹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注1)的理念和實踐,展望未來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政策舉措,特發布本白皮書。
  • 2020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標準化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作為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首日重磅活動,論壇聚焦產業政策及行業應用難點,解讀技術和標準新趨勢,推動新基建與汽車、電子、通信等實體產業融合發展,為實現核心科技自立自強,積極擴大內需,形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蓄勢賦能。
  • 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年)》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ID:CAICTGZ),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11月24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