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導
來源:智源社區
編輯:SF
【新智元導讀】《報告》從政策支持、科技資源、人才發展、科技成果、服務平臺、倫理安全、場景開放、產業生態等十餘個維度,系統分析了北京成為中國AI領頭羊的內在動因和發展成效,刻畫了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一」。
近日,《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近年來,北京依託獨特的AI科技資源優勢,市區兩級聯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的創新發展。
市級層面自2017年出臺《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慧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來,發布實施北京智源行動計劃,創新機制體制,成立智源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並相繼出臺《北京市加快應用場景建設推進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關於通過公共數據開放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
圍繞人工智慧的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數據開放、應用場景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銳意創新,構建了有利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
區級層面,海澱區2019年發布《關於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慧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和《關於支持中關村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積極培育特色化、引領型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目前,北京建有多個國家級AI平臺和基地。2019年獲批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數量領跑全國,15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有7個在京建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20年獲批國家人工智慧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近年來,北京人工智慧產業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已逐漸發展成為首都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北京人工智慧相關產值規模達1700億元,同比增長13.3%。2020年上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北京AI依然逆風增長,人工智慧相關產值規模達950億元,同比增長5.7%,彰顯了北京人工智慧發展的巨大潛力。
北京人工智慧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目前,北京人工智慧相關企業數量約1500家,佔全國的28%,居國內首位,企業主要集中在海澱區和朝陽區,其中海澱區佔比62.4%,呈現集聚發展態勢。
北京AI企業融資能力較強,截止到2020年6月底,北京AI企業融資總額已超過3000億元,融資筆數1800餘筆,平均單筆融資金額1.76億元,均為全國第一,國內每3個獲投的AI企業就有1個位於北京。
在資本助力下,北京已誕生32家AI獨角獸,其中有7家入選CB Insights 2020年全球AI獨角獸公司榜單,佔全國入選企業總數的64%,佔全球的16%。
人才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要素,北京已形成國內的AI人才高地,成為我國AI學術和產業人才最大的聚集地。
《報告》分析發現,目前,北京AI學者(指在AI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或頂級會議發布過論文的科研人員)數量超4000人,全國近一半的AI高層次學者(指入選AMiner AI 2000人工智慧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的學者)位於北京。
北京也成為國內甚至全球首屈一指的AI產業人才中心,核心產業人才總規模超4萬。在AI創業人才中,有超過50%的AI創業人才畢業於北京高校,約40%的創業人才有在京企業工作經歷。
北京依託優越的科技資源和強大的人才優勢,人工智慧原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論文發布、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第一,並產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性成果。
清華大學唐傑教授憑藉關於學術社交網絡挖掘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頂會2020年ACM SIGKDD(國際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大會)首屆時間檢驗應用科學獎,是該系列獎項唯一獲獎的中國學者。
清華大學張悠慧、李國齊、宋森團隊提出類腦計算「神經形態完備性」概念,填補了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國際研究空白。
北京大學黃鐵軍教授團隊成功研製仿視網膜成像晶片,創建了採用脈衝序列陣列表示光線時空變化過程的新模型,可用於精確識別高速運動物體。
清華大學朱軍教授團隊研發第三代安全可控人工智慧,推動了可解釋人工智慧理論完善。
應用場景是AI技術落地的關鍵因素,北京大力推動應用場景建設,2019年以來,發布兩批共40項應用場景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近200億元。
聚焦醫療健康、城市治理、科技冬奧、政務、交通、教育等重點領域,為AI企業技術創新應用提供「高含金量」的場景條件,推動AI新技術新產品迭代升級、示範應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商業模式,促進AI企業加快成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充分發揮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部署了20餘個科技攻關項目,研製智能測溫系統,搭建醫生在線諮詢平臺,開發AI輔助診斷軟體,推出「健康寶」「京心相助」等小程序等,為科技戰「疫」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算法歧視、數據隱私洩露等倫理與社會問題逐漸凸顯。北京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倫理安全問題,率先提出AI倫理安全「北京方案」,營造人工智慧發展良好環境。
智源研究院聯合北京優勢單位共同發布《人工智慧北京共識》《面向兒童的人工智慧北京共識》等倫理發展指導原則,建立我國首個人工智慧治理公共服務平臺,組建「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智庫平臺」並啟動「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公益研究計劃」,成立「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協作網絡」,規範和引領了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
《報告》同時繪製了北京AI產業鏈各環節代表性企業圖譜,通過圖譜可以看出,北京人工智慧產業已形成基本完整的產業鏈條,涵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等環節,並且在各產業鏈環節的重點細分領域均擁有一批頭部企業,北京正在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生態體系。
未來,北京將深入推進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發展,創新體制機制,深化產學研用結合,集成優勢資源,構建有利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良好生態,全面提升人工智慧創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附:北京AI產業鏈各環節代表性企業圖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