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發布,剖析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

2020-11-25 網易新聞

  

  新智元報導

  來源:智源社區

  編輯:SF

  【新智元導讀】《報告》從政策支持、科技資源、人才發展、科技成果、服務平臺、倫理安全、場景開放、產業生態等十餘個維度,系統分析了北京成為中國AI領頭羊的內在動因和發展成效,刻畫了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一」。

  近日,《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近年來,北京依託獨特的AI科技資源優勢,市區兩級聯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的創新發展。

  市級層面自2017年出臺《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慧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來,發布實施北京智源行動計劃,創新機制體制,成立智源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並相繼出臺《北京市加快應用場景建設推進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關於通過公共數據開放促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關於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

  

  圍繞人工智慧的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數據開放、應用場景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銳意創新,構建了有利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

  區級層面,海澱區2019年發布《關於加快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慧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和《關於支持中關村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積極培育特色化、引領型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目前,北京建有多個國家級AI平臺和基地。2019年獲批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數量領跑全國,15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有7個在京建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20年獲批國家人工智慧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近年來,北京人工智慧產業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已逐漸發展成為首都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北京人工智慧相關產值規模達1700億元,同比增長13.3%。2020年上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北京AI依然逆風增長,人工智慧相關產值規模達950億元,同比增長5.7%,彰顯了北京人工智慧發展的巨大潛力。

  

  北京人工智慧企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目前,北京人工智慧相關企業數量約1500家,佔全國的28%,居國內首位,企業主要集中在海澱區和朝陽區,其中海澱區佔比62.4%,呈現集聚發展態勢。

  北京AI企業融資能力較強,截止到2020年6月底,北京AI企業融資總額已超過3000億元,融資筆數1800餘筆,平均單筆融資金額1.76億元,均為全國第一,國內每3個獲投的AI企業就有1個位於北京。

  在資本助力下,北京已誕生32家AI獨角獸,其中有7家入選CB Insights 2020年全球AI獨角獸公司榜單,佔全國入選企業總數的64%,佔全球的16%。

  

  人才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要素,北京已形成國內的AI人才高地,成為我國AI學術和產業人才最大的聚集地。

  《報告》分析發現,目前,北京AI學者(指在AI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或頂級會議發布過論文的科研人員)數量超4000人,全國近一半的AI高層次學者(指入選AMiner AI 2000人工智慧全球最具影響力學者榜單的學者)位於北京。

  北京也成為國內甚至全球首屈一指的AI產業人才中心,核心產業人才總規模超4萬。在AI創業人才中,有超過50%的AI創業人才畢業於北京高校,約40%的創業人才有在京企業工作經歷。

  

  北京依託優越的科技資源和強大的人才優勢,人工智慧原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論文發布、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第一,並產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性成果。

  清華大學唐傑教授憑藉關於學術社交網絡挖掘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頂會2020年ACM SIGKDD(國際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大會)首屆時間檢驗應用科學獎,是該系列獎項唯一獲獎的中國學者。

  清華大學張悠慧、李國齊、宋森團隊提出類腦計算「神經形態完備性」概念,填補了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國際研究空白。

  北京大學黃鐵軍教授團隊成功研製仿視網膜成像晶片,創建了採用脈衝序列陣列表示光線時空變化過程的新模型,可用於精確識別高速運動物體。

  清華大學朱軍教授團隊研發第三代安全可控人工智慧,推動了可解釋人工智慧理論完善。

  

  應用場景是AI技術落地的關鍵因素,北京大力推動應用場景建設,2019年以來,發布兩批共40項應用場景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近200億元。

  聚焦醫療健康、城市治理、科技冬奧、政務、交通、教育等重點領域,為AI企業技術創新應用提供「高含金量」的場景條件,推動AI新技術新產品迭代升級、示範應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商業模式,促進AI企業加快成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充分發揮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部署了20餘個科技攻關項目,研製智能測溫系統,搭建醫生在線諮詢平臺,開發AI輔助診斷軟體,推出「健康寶」「京心相助」等小程序等,為科技戰「疫」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算法歧視、數據隱私洩露等倫理與社會問題逐漸凸顯。北京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倫理安全問題,率先提出AI倫理安全「北京方案」,營造人工智慧發展良好環境。

  智源研究院聯合北京優勢單位共同發布《人工智慧北京共識》《面向兒童的人工智慧北京共識》等倫理發展指導原則,建立我國首個人工智慧治理公共服務平臺,組建「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智庫平臺」並啟動「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公益研究計劃」,成立「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慧協作網絡」,規範和引領了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

  《報告》同時繪製了北京AI產業鏈各環節代表性企業圖譜,通過圖譜可以看出,北京人工智慧產業已形成基本完整的產業鏈條,涵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等環節,並且在各產業鏈環節的重點細分領域均擁有一批頭部企業,北京正在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生態體系。

  未來,北京將深入推進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發展,創新體制機制,深化產學研用結合,集成優勢資源,構建有利於人工智慧發展的良好生態,全面提升人工智慧創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附:北京AI產業鏈各環節代表性企業圖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發布 |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積極推動AI國際合作
    作為重要智庫成果發布平臺,10月22日上午,2020浦江創新論壇聯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同濟大學、上汽集團等多家機構發布了《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2020「理想之城」——面向2035年的全球科技創新城市調查報告
  • AIOpenIndex發布全球人工智慧創新城市榜單,中國32個城市進入世界...
    放眼全球,世界主要國家都將人工智慧上升成為重大發展戰略,無論是德國的「工業 4.0」、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日本的「超智能社會」、還是我國的「中國製造 2025」,人工智慧都是其中的核心關鍵技術。從城市層面,不同城市也根據自身情況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機構,比如中國北京的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加拿大蒙特婁的 Mila 研究院等。
  • 「2020中國AI算力報告」重磅出爐:中國怎麼解決GPT-3的算力難題?
    12月15日,IDC與浪潮聯合發布了《2020-2021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報告從AI算力產業發展趨勢、市場規模、區域算力分布和行業AI算力保有程度等多個角度進行全面綜合評估,旨在評估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現狀,為推動產業AI化發展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依據和行動建議。這是該報告自2018年發布以來,連續第三年發布。
  • 《人工智慧之表示學習》報告重磅發布:AI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景
    導讀:近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和清華-中國工程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編寫的《人工智慧之表示學習》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主要從概念、理論模型、領域人才、技術趨勢等4個部分,介紹知識表示學習的技術發展和研究最新進展,並展望該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景。
  • 人工智慧賦能航天控制發展論壇17日在榕召開
    臺海網9月17日訊 據福州新聞網報導 17日下午,為促進中國航天控制領域智能技術的交流與發展,推動航天智能技術的基礎理論原始創新、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及工程應用推廣,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航天控制專業論壇——人工智慧賦能航天控制發展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召開。
  • 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年)》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ID:CAICTGZ),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11月24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
  • 《2020中國社會治理與發展指數(CSGDI)年度報告》發布
    論壇同時發布了《2020中國社會治理與發展指數(CSGDI)年度報告》《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知識庫》,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科技賦能、智慧治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疫情防控社會治理相關問題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成崗教授主持論壇開幕式。
  •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在京正式發布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在京正式發布清華新聞網12月24日電 12月20日,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以下簡稱「規劃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發布會暨人類發展政策論壇在北京鳳凰國際媒體中心舉行。
  • 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綠色低碳發展狀況北京位列全國第4
    今天(27日)下午,《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發布。根據綠皮書,在全國176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狀況的評分中,北京位列第4位。綠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綠皮書對2018年176個城市的綠色低碳發展進行評估與分析,評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桂林、廈門、北京、昆明、成都、福州、廣元、黃山、廣州,低碳水平表現出東部高於西部、西部高於中部的特點。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隨著「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出臺和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 《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在京發布首都文化產業發展繼續...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聯合發布了《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發布會上,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副主任趙恩國介紹了《白皮書》的編撰背景和主要內容,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教授進行了專家解讀,並就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自2013年起,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編撰發布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為社會各界提供一個了解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圖集 2020年7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下稱電規總院)在北京召開線上發布會發布了《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和《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能源發展的總體歷程;從能源消費、能源供應、能源技術、能源政策、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圍繞能源安全、能源轉型等焦點問題,對2019年我國能源發展總體狀況進行了全面分析和總結;對未來能源轉型發展趨勢做出研判,並結合新冠疫情影響對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和供應情況進行了分析預測;深入解讀了過去一年能源行業重點相關政策
  • 《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在京發布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董璐)24日,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網絡評論工作局發起的《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據介紹,藍皮書立體化、多角度呈現了2019—2020年網絡評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為網絡評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全景參考。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4億,相當於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其中,手機網民規模為9.32億,佔網民比例達到99.2%。及時研判網絡評論傳播規律,提高網絡評論引導效果,促進網絡評論深度融合發展,積極發揮網絡評論助力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作用,意義重大。
  • 《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報告(2017~2020)》發布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袁思陶 邢賀揚)臨近2020年歲末,站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開啟的重要節點上,回望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它離「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目標越來越近,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2020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發展至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自行車生產和消費國,年和消費量佔世界總產量和消費量的比重均超過90%。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起步階段、快速發展階段、成熟階段。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認為,特別是**年**月**日正式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將電動自行車納入非機動車管理範疇,電動自行車得以更廣泛地應用,促進了電動自行車的快速發展。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1,211 萬輛,**年電動自行車的實際產量已達到2,138萬輛,複合增長率為32.87%。
  • 報告:中國以更加開放姿態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 (鄭瑩瑩)《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22日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在2019年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積極推進與全球各國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中國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論文數量持續增長,中美兩國處於全球人工智慧科研合作網絡和產業投資網絡的中心,在全球人工智慧合作網絡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 烏鎮時間丨《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
    中國軍網烏鎮11月23日電(記者孫智英)23日下午,《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新聞發布會在烏鎮舉行。
  • 【回顧】2020年中國AI+金融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時隔兩年,2019年8月,人民銀行正式發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 發展規劃(2019—2021年)》,這是我國金融科技第一份科學、全面的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尤其是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確定未來三年六方面重點任務,為金融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對金融科技發展具有重要且深遠的意義;2020年,中證協和銀保監會就銀行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
    銀行數位化轉型持續加速,網際網路保險飛速發展,智能投顧、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和監管科技穩步發展。1. 金融科技底層技術——人工智慧2019-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投融資理性回歸,創新基礎進一步夯實,與其他技術融合屬性進一步凸顯。在布局中,AI+金融類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集中於北上廣深四大城市。
  • 《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解讀及內容提要(附PDF)
    來源:走向智能論壇 摘要:近日,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在南開大學發布了其承擔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和《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兩份專題報告,真實刻畫和剖析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的基本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