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在京發布首都文化產業發展繼續...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聯合發布了《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

發布會上,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副主任趙恩國介紹了《白皮書》的編撰背景和主要內容,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周教授進行了專家解讀,並就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自2013年起,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編撰發布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為社會各界提供一個了解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本次發布的《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圍繞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以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通過對2019年度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現狀、重要數據、重大事件、政策措施等全面梳理盤點,客觀反映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同時,結合新形勢下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未來發展的新思路。文中數據資料主要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市統計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人民銀行營管部等有關機構,以及相關行業協會和主流媒體的公開報導。

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持續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市場主體快速成長,產業集聚水平日益提升,文化新業態不斷湧現,區域協作和國際交流日趨頻繁,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產業發展總體上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有新、新中有強的良好發展態勢。文化產業作為首都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增強人民獲得感的幸福產業,已成為助推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發展成效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

一、綜合實力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在總體規模、企業綜合實力、居民文化消費、國際文化貿易等多項指標上繼續領先全國,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引領作用。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共有5252個;資產總計20198億元,同比增長5.6%;收入合計13544.3億元,同比增長14.4%;從業人員平均人數61.8萬人,同比增長0.3%。勞均產出大幅提高,達到219.3萬元/人,同比增長14%,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從全國佔比情況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法人單位4831個,佔全國比重7.9%;資產總計19020.3億元,佔全國的13.9%;營業收入12997.3億元,佔全國的13.1%。2013—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3%,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8.1%提高到9.3%,佔比穩居全國首位。

文化企業發展強勁,北京地區入圍「全國文化企業三十強」的企業有8家,文娛獨角獸企業13家,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文化消費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娛樂支出4311元,同比增長7.8%,創造了「十三五」以來最大增速,支出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72%。

全市文化貿易進出口額72.8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其中文化產品進出口34.6億美元,同比增長54.5%。2019-2020年度,北京地區共有75家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入圍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

文化金融市場繼續保持活躍,全年北京地區共有9家文化企業成功上市,佔全國四分之一。全市文化產業共發生融資事件472起,佔全國的23%,資金流入規模達725.51億元,佔全國的25.4%。全年共發生文化產業併購事件34起,涉及資金規模155.99億元,併購規模位居全國榜首。

二、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核心動能加速轉換。2019年,北京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全市規模以上文化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10328.4億元,同比增長34.1%,佔全市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79.5%,比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文化核心領域支撐作用顯著,全市規模以上文化核心領域收入合計11972.6億元,同比增長15.8%,佔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的88.4%,比上年提升1.6個百分點。其中,創意設計服務、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文化傳播渠道四個文化核心領域收入合計佔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的87.3%,成為推動全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四大主導產業,彰顯了北京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中的生機活力。同時,文化新業態不斷湧現,網絡直播、短視頻、在線音樂等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融媒體新技術新平臺集中亮相,網路遊戲產業高速健康發展。文化與旅遊、體育、教育等相關產業融合走向深廣,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增長點。這些都體現出北京文化產業內涵化、品質化、高端化發展的新特徵。

三、空間格局不斷優化,集聚與輻射雙向並進。深入落實城市總體規劃,注重文化保護傳承主脈,將產業發展融入城市更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優化文化產業空間格局。以中軸線申遺為引領,高質量編制完成「一軸三帶」各項相關規劃。發布《北京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與更新設計導則》,推進傳統商業街區改造升級。積極轉化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新增鐵道兵紀念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京李大釗故居等11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以及市級文化產業園區等,發揮集聚作用,引領產業發展。印發《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項目管理辦法(試行)》,解決老舊廠房轉型利用「審批難」問題,在全市篩選出31個試點項目,開展政策先行先試。發揮重大項目引擎作用,臺湖演藝小鎮、張家灣設計小鎮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同時,提升城市副中心協同輻射能力推動京津冀地區文化一體化發展,三地聯合推出各類文化活動,區域聯動全面深化。

四、市場主體發展活躍,國企改革縱深推進。積極培育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科技型、平臺型文化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多元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全市規模以上國有文化企業482家,收入合計1228.3億元,同比增長7.9%。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印發《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市屬國有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實施意見》等制度文件。推進產權佔有登記、「一企一策」改革,深入開展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工作,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效能穩步提升。市文資中心所出資文化企事業單位資產總額826.48億元,同比增長7.32%;所有者權益總額420.47億元,同比增長1.28%;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00.76%。非公文化企業活力進一步激發,全市規模以上非公經濟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共有3744家,收入合計9705.6億元,佔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合計的71.7%。

五、文化供給品質優化,文化消費轉型升級。精品內容生產持續發力,電影《流浪地球》《周恩來回延安》、電視劇《最美青春》《大江大河》、圖書《北上》《雲中記》等10部作品入選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數量再次位列各省區市之首。文化惠民不斷升級,第七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共舉辦活動7816場次,促成消費118.46億元,累計提供優惠2.14億元;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持續發揮激勵撬動作用,獲得北京地區消費者及文化企業熱情響應。出臺實體書店扶持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制定各區實體書店房租補貼標準,扶持實體書店轉型升級。同時,積極培育夜間消費、文旅消費、在線消費等新興消費形態,為產業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

六、文化貿易與交流持續發力,文化「走出去」進一步深化。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進一步深化實踐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擴大文化影響力與吸引力。北京地區36個項目入選2019—202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名錄。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北京國際電影節等國際性活動成功舉辦,文化交流平臺的輻射力日益擴大。

七、政策體系不斷健全,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編制《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區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印發實施《北京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圍繞傳統文化、文博非遺、文化園區、文旅融合、文化消費、文化金融、文化貿易等多個領域,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1+N+X」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北京市中資銀行文化產業貸款保持較快增長,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2019年「投貸獎」支持文化企業655家,支持金額41651.38萬元;平臺入駐企業近1.5萬家,成功對接融資356.99億元。東城區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正式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兩個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之一。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文化領域創新創業。(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文化+」為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張漫子)記者13日從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化產業專場獲悉,「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韌性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周牧之:從「文化-體育-娛樂輻射力」看北京文化產業發展
    北京2020年9月14日 /美通社/ -- 近日,中國網報導了如下內容:9月6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文化服務專題論壇,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20北京文化產業發展大會」上,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做了題為「
  • 《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在京發布
    來源:時刻頭條11月13日,以"新就業、新模式、新引擎"為主題的《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發布暨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騰訊公司、閱文集團、歡聚時代、智聯招聘等單位協辦。
  • ...年度「首都文化企業十強、十佳」及「首都文化產業十大傑出人物...
    來源標題:2020年度「首都文化企業十強、十佳」及「首都文化產業十大傑出人物」開啟網絡投票 近日,2020年度「首都文化企業十強、十佳」及「首都文化產業十大傑出人物」推選活動網絡投票即將開啟。
  • 探索數字文化產業發展 推動全域旅遊「南雄模式」
    本次活動旨在充分展示南雄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成果,大力推介「善美韶關·紅色南雄」品牌,打造全域旅遊「南雄模式」,推動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長林小龍、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展覽展示專業委員會主任鄭念軍等領導嘉賓為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全國美術考級粵北地區考級辦公室、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創作實踐基地、北京電影學院葉風教授藝術創作工作室、西安美術學院特殊教育藝術學院基地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文化產業發展信號
    文化產業條目在目錄中的變化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前身是原國家計委、原國家經貿委發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和原國家經貿委發布的《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複建設目錄》,由國家發改委依據國務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整合而成。
  • 2020年中國便民繳費產業白皮書發布數字繳費發展正當時
    2020年中國便民繳費產業白皮書發布數字繳費發展正當時 2020-10-23 14:27:05 來源:中國網  |  作者:佚名中國光大銀行雲繳費攜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共同發布了《繳出新生活——2020年中國便民繳費產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 透析膜生物反應器市場 《MBR產業發展白皮書》在京發
    日前,膜生物反應器(MBR)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第三屆理事大會暨《MBR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召開。來自科技部、環保部的主管部門領導以及22家聯盟成員單位,包括碧水源、國環清華、海南立升、江蘇一環、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膜天等均派代表參加了本屆會議。
  •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將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與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與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等發展相銜接,以市場化方式促進產業集聚,實現溢出效應。《意見》指出,要完善政策環境。
  • 《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報告(2017~2020)》發布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袁思陶 邢賀揚)臨近2020年歲末,站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開啟的重要節點上,回望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它離「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目標越來越近,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拓展「寶豐現象」 發展文化產業
    這種「以魔術為主、歌舞為翼、武術為輔」,並帶動服裝、道具、音響、藝術培訓等相關產業發展的獨特民間文化產業,被稱為「寶豐現象」。專家稱讚其「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用非物質生產的方式分流農村富餘人口的創舉,已成為農村小康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 第二屆隕石文化與健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2020年11月18日,由中國保健協會指導,中國保健協會健康服務與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商人》雜誌社主辦,上海馳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浙江馳宇養生科技有限公司、中華財神集團承辦的「2020(第二屆)中國隕石文化與健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馳宇隕石生態賦能系統發布會於2020年11月18日在浙江杭州盛泰開元名都大酒店隆重舉行。
  • 中文在線榮登2020年北京民營企業文化產業百強榜單
    10月10日下午,北京市工商聯發布了2020北京民營企業百強榜單。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以突出的綜合實力和行業影響力成功躋身「2020北京民營企業文化產業百強「。
  • 《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和《超高清視頻產業地圖...
    2018年9月26日,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政策研究工作組在北京發布了《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和《超高清視頻產業地圖》。這是我國第一份超高清視頻領域的綜合性發展報告和產業地圖,將為確立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重點、優化行業發展環境、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等提供有力支撐。
  • 2020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記者今天獲悉,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編制的具有「風向標」和「晴雨表」意義的「2020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2020 China's Industrial Finance Development Index,簡稱2020CIFDI)如期發布。
  • 《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發布,剖析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
    、科技成果、服務平臺、倫理安全、場景開放、產業生態等十餘個維度,系統分析了北京成為中國AI領頭羊的內在動因和發展成效,刻畫了北京AI發展的17個中國「第一」。  近日,《2020北京人工智慧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報告》顯示,近年來,北京依託獨特的AI科技資源優勢,市區兩級聯動,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的創新發展。
  • 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CUVA)發布《5G超高清新場景白皮書》
    人閱讀 2020-11-04發布 來源:CCTIME飛象網 日,在「2020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的5G移動超高清視頻創新論壇上,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CUVA),發布了《5G超高清新場景白皮書》。
  • 鄭雄偉:文化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形態
    文化經濟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形態世界經濟正在經歷從產品經濟,到服務經濟,再到文化產業經濟的轉變。文化經濟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形態,文化產業正在成為各主要經濟體的重要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也為其它產業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
  • 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京開幕 聚焦科幻影視和產業發展
    光明網訊 11月1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首鋼園開幕。本次大會主題為「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電影局指導。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
  • 2020-2021年中國新基建產業發展白皮書:解讀未來3-5年行業機遇
    基於以上背景,夥伴產業研究院聚焦人工智慧、5G通信、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和醫療器械等7大熱點產業,發布了《數字經濟時代,2020-2021年中國新基建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