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張漫子)記者13日從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化產業專場獲悉,「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韌性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據介紹,文化產業發展規模方面,2019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12849.7億元,是「十二五」時期末的1.7倍。北京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GDP比重保持增長態勢,2019年佔比達9.4%,比「十二五」時期末提高1個百分點,居全國首位。在疫情衝擊下,2020年1月至11月,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12334.5億元,同比增長2.3%。
「十三五」期間,北京實施「文化+」戰略,積極培育文化新業態、新模式,為首都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文化+金融」方面,北京建立健全「投貸獎」支持體系,設立「文創板」公司,推動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設立文化產業專營機構,推出文化金融產品,建立投融資沙龍、上市培育基地等全鏈條服務機制,積極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形成「優政策、搭平臺、建體系、強服務」的文化金融融合北京模式。「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產業新增人民幣貸款金額和戶數均超過「十二五」期間的兩倍;北京上市文化企業佔全國3成,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在「文化+科技」方面,5G、大數據、AR、VR等新技術的應用為首都文化產業迭代裝上「加速器」。北京推動5G+8k體育賽事轉播、國際雲轉播公司組建、超高畫質電視技術創新應用實驗室建設、智慧廣電重點實驗室認定,持續推進國家和市級文化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布局電競等文化體育融合新業態。
在「文化+旅遊」方面,北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漫步北京」「北京禮物」「暢遊京郊」「最美鄉村民宿」等系列文旅精品,為「詩和遠方」開啟融合的新篇章。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