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9區創新工場是首農食品集團「文化雙橋」板塊下的重要園區,今年3月以來,作為北京市高質量發展成果得到了國內眾多主流媒體的持續報導。截至2019年5月20日,人民網,新華每日電訊,求是網,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政府網、學習強國APP等重要媒體,以及包括北京、四川、湖北、海南、福建等在內的全國百餘省市共162家媒體通過報紙、電視、網站、APP、自媒體等全媒體形式對園區進行報導。
在新中國「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的時代背景下,新華社4月8日以《兩個「全國第一」的背後——北京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作為開欄之作,E9區創新工場作為系列報導中集中推出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被持續關注。E9區創新工場是雙橋農場服務首都發展70年,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交出的最新答卷。
E9區創新工場在「騰籠」與「換鳥」間做好取捨、堅持標準。曾經的雙橋乳品廠作為改革開放後市民的「奶瓶子」有著光榮的歷史,E9區在改造升級中注重老廠工業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意創新,打造世界首個由乳品廠老廠區改造形成的創意經濟集聚區,活化存量為首都高質量發展騰出寶貴空間。園區堅持定位高精尖,以文化科技融合為特色,提供「空間+企業服務+投融資+場景對接」的多元服務,自2017年底運營以來已經聚合人工智慧、數字創意領域企業80餘家,其中包括創新科技領軍型獨角獸企業3家,為構建高精尖產業平臺夯實基礎。
園區不斷創新運營模式。以平臺化運營突破傳統園區「二房東」經營模式,實現「一個平臺、三種關聯」:用存量空間集聚加速「雙創」企業,以「雙創」企業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E9區創新工場結合自身產業基因,集聚「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新零售-智能決策」領域人工智慧頭部企業,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成果轉化應用,打造人工智慧高新技術集聚平臺,做好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科技抓手和資源池。十九大以來,如何通過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化引起人們熱議。 雙橋農場以園區為抓手,打造「高質量園區-集聚高精尖企業-服務智慧化升級」的全生態鏈,探索服務新舊動能轉化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模式創新。
站在新的時代節點上,E9區創新工場將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全面集聚行業戰略資源,建設文化科技融合中心,與國家院所、高等院校、國際頂級創意創新資源合作建立人工智慧成果轉化基地,打造北京東南部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服務市民公共文化美好生活和首都高精尖產業創新發展,將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寫在雙橋農場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