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為中車電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2021-01-14 中國客車網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見證了中車電動新能源客車產品與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五年,客車產品線從類型單一發展到品類齊全,讓全行業看到了「中車速度」;這五年,客車關鍵技術從電驅動系統獨領風騷,發展到整車基礎技術、先進動力與驅動技術、智能網聯技術等多學科體系全面領先,讓全行業看到了「中車智慧」……中車電動客車產品與技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

  站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我們回望,為了銘記,也為更好地再一次出發。

  擔綱「先鋒隊」,「中車速度」厚積薄發

  時間回到「十三五」的開局之年——2016年,這一年隨著國家與地方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不斷出臺,新能源客車特別是純電動公交車已經從大型城市示範運營向全國全面普及發展,一個以純電動為主線,大中小多元車型協同發展的嶄新新能源客車市場逐步成型。而此時,非主流政策方向的混合動力客車在公司產品線中仍佔據著主導地位。「如何從混合動力快速向純電動轉型?」「如何快速補齊中小型客車型譜短板?」「如何快速提升產品技術競爭力?」一系列的問題從未被所有人如此掛念過。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拔河」比賽,決策者與產品研發團隊都在分秒必爭,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一年時間,具備全新造型與關鍵系統設計的新一代中大型客車產品平臺正式完成開發走向量產,年度客車銷售排名進入行業前五;三年時間,全系列新能源公交客車產品形成系列化完整譜系,年度客車銷售排名進入行業前四;五年時間,完成18款覆蓋高端、中端、城鄉需求的全系列公交、公路、校車產品,客車全品類產品譜系逐步完善,年度客車銷售排名進入行業前三。公司客車產品開發「中車速度」令行業驚嘆。

  「十三五」期間,整車科研團隊針對領先型產品開發技術進行了大量應用研究,例如CAE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作為公司整車快速設計能力的重點提升環節之一,在車輛骨架輕量化及車輛動力學研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中大客車實現較上一代整車減重近1000Kg。另外通過逐步完善的動力學研究平臺,還可減少實車耐久試驗的時間,有效支撐了整車產品開發速度與質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跑出「加速度」,「中車智慧」乘風破浪

  2017年7月18日,在中車電動成立十周年慶典技術發布活動中,以自主電機、電控、電池、電輔、充電及智能網聯技術為核心,圍繞整車動力、智聯、安全、可靠、節能、舒適的「T科技」新能源客車技術品牌一經發布便震撼全行業。

  在強大的產業鏈技術創新能力加持下,公司新能源客車產品翻開了高度創新整合與引領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作為「十三五」中後期全行業發力智慧交通領域的重點方向,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客車已然成為行業內客車智能化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員。2017年8月,行業首發十二米純電動智能駕駛客車,實現半封閉園區三公裡自動駕駛演示;2018年10月,通過工信部14項功能測試,成為全國第一個獲得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2018年12月,正式在長沙湘江新區特定開放道路,實現智能駕駛「L3」等級的示範運營,持續測試;2020年6月,長沙湘江新區特定開放道路測試裡程超過3萬公裡,進入載客運營階段。目前,中車電動智能駕駛客車已順利通過法國巴黎的道路測試,成為法國首臺12米智能駕駛客車獲得開放道路運行許可。

  2020年,公司未來系列高端純電動城市客車X12的開發成功再一次完美詮釋了「技術引領」。在X系客車誕生之前,行業內還沒有一款客車能夠像它一樣兼具超高品質、科技互聯、仿生城市美學等特性於一身。公司項目開發團隊與國際設計團隊聯手,採用行業領先的整車全流程正向開發模式,以鯨魚為設計靈感,逐步形成獨一無二的中車新能源客車全新家族化DNA特徵。低地板單胎驅動橋、內飾整體成型結構、空調靜壓箱出風、一拖多綜合熱管理、輕量化全鋁合金材料承載應用技術、高度集成電動化底盤、5G智能化等一系列行業首創技術導入,標誌著X系列產品創新水平在同行業中已處於領先地位。

  謀篇「十四五」,「中車擔當」推動新發展

  公司客車產品發展積極落實科技發展戰略,「十三五」期間公司共承擔近10餘項與新能源客車整車發展相關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擁有授權專利近400餘項,獲得國家、省、市、集團各級各類科技進步獎10餘項,有力地支持了公司客車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及提升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十四五」戰略發展的重點方向,未來在國家各級體系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車電動客車科技創新曆經「十三五」創新突破,「十四五」時期,將繼續緊緊圍繞交通裝備和交通運輸「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為指引,以打造中車「一核三極多點」最強極為己任,以頂尖科技為人類和社會提供美好出行。

相關焦點

  • 陳必昌: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陳必昌首先聽取了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整體情況匯報,併到山東銀雁東營分公司、東營市陽光職業介紹公司、上海外服(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東營分公司、山東博程新能源科技公司、濟大化工應急生產高新技術研究院、東營英華德生物科技公司等入駐企業辦公區調研
  • 「文化+」為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張漫子)記者13日從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化產業專場獲悉,「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韌性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科技創新催生瀏陽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張迪 攝)姜仁順 汪坦嶽 向小玉科技創新的引擎越強大,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就越澎湃。位於國家級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傳感器和物聯網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企業。據了解,啟泰傳感只是瀏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技術進步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企業孵化平臺——長沙e中心。)目前,瀏陽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2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近三成,上市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縣(市)第1位,有力促推了瀏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打開APP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帶來新機遇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3 09:58:19 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致辭中表示,5G時代已來,前景可期,要滿懷信心,深化合作,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發展格局。他坦言,歡迎各國企業參與中國的5G建設,共享中國5G發展的機遇,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讓5G發展成果惠及全球,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動能轉換,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山東...
    □ 本報記者 杜文景 孫先凱 袁 濤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記掛在心,多次視察山東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擘畫美好藍圖。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同步推進「存量變革」與「增量崛起」,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總抓手,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集中視察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工作
    原標題: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集中視察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工作   12月2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住日照全國、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對我市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
  • 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武漢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建設全國科創...
    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武漢緊緊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大力發展未來經濟,努力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武漢全力以赴。武漢未來科技城。記者高勇 攝武漢有責任加快科技創新,不辜負自身基礎和條件湖北科技周科技成果展覽上,華大基因展示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 中小企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中小企業積極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廣大中小企業將積極以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轉型升級為引領,繼續在摸索中前行、在變革中成長
  •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來自二〇一九央視財經論壇的聲音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1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9央視財經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經濟學家、企業家等圍繞「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新動能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瞄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C位」,東營正以「沿黃地市第一」的標準搶抓機遇、奮力奔跑,在實施國家戰略中重新審視自身、校準定位、聚力發展,將更多優勢轉化為不可替代的勝勢!格局決定結局,定位決定地位。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金華首次數字貿易領域專題高峰論壇 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這是金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和省委、市委常委會關於數字貿易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首次舉辦的數字貿易領域專題高峰論壇。  據了解,此次論壇以「數字賦能貿易、服務驅動創新」為主題,旨在依託各界力量,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形成強大合力,共同加速推進金華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
  • 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為長沙高質量發展添新動能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創新提升到前所未來的高度,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長沙科教資源豐富,在建設科技強國徵程中正以強烈的省會擔當貢獻長沙力量。
  • 河鋼集團:科技創新賦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河鋼集團扛起鋼鐵報國的使命擔當,在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不斷貢獻河鋼力量。挺起大國重器和超級工程的鋼鐵脊梁、打造中國鋼鐵硬核競爭力、再造產業新未來……,河鋼人以蓬勃昂揚的奮進姿態,點燃科技創新強勁引擎,在極不平凡的年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奮力奔向新未來。
  • 逐夢科技創新 助力高質量發展
    依託強有力的科研團隊,星聯科技已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 科技工作者立地,創新發展頂天。從實驗室、工廠企業到三尺講臺到科普現場,科技工作者們積極投入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勇做創新驅動發展的領航者和推動者,投身科技創業第一線,潛心鑽研、攻堅克難,組建科技創新人才梯隊,為南海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5月30日,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珠江時報推出專題報導聚焦活躍在南海區各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們,展現他們樂於奉獻、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並向他們致敬!
  • 2020年武漢十大企業新聞出爐,「武漢造」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2020年武漢十大企業新聞聚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疫後經濟重振,集中展示了全市廣大企業一年間取得的創新發展新成就,展現了武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態勢和新動能,體現了武漢企業的實力和影響力。排在2020年武漢十大企業新聞首位的是中建三局等企業4萬多名建設者傾力搶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兩山」醫院的建成,讓全球看到了在急難險重項目前的「中國速度」。
  • 把勢能轉化為動能:責任地產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這將是跨界跨行發展帶來的變化。事實上,跨界融合和科技創新已出現在房地產領域。「說到行業的融合發展,從去年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在行業發揮引領作用之後,越來越多的房企進入到科技創新的隊伍中。受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的影響,很多企業開始做建築科技的創新、相關產業的融合。創新往往被認為是建築企業做的事,但是跨界無處不在,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就是跨界融合的產物。」
  • 新動能增勢強勁 中國經濟穩中有升
    被視為經濟「晴雨表」的多個數據,反映了中國經濟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先來看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天(24日)公布的物流運行數據。數據顯示,1—10月份,物流市場供需繼續改善,新動能增勢強勁。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何輝介紹,高端裝備製造物流需求連續4個月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
  • 在「比學趕超」中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4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2019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大會。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在比學趕超中狠抓落實,在爭先進位中奮發向上,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不斷開闢江蘇發展新境界。
  • 杜江:科技創新會對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產生變革性影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全局。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成長新空間、戰略新支點和動力新源泉。科技創新動能強大,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