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為長沙高質量發展添新動能

2020-12-04 星辰在線

  徐運源 蔣萬知

  將秸稈變廢為寶,成為可用於通信電子設備的新型導熱材料;機器人能深入水下300米,識別並自主捕撈海參,讓漁民不再冒險……11月21日,長沙市第十七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嶽麓山大學科技城舉行。選手們的精彩路演、專家們的犀利點評,碰撞出創新創業的火花。

  筆者了解到,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自2004年舉辦以來,吸引了成千上萬名大學生參加,累計有386個項目獲得三等以上獎項,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創新項目,培育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和科技創新人才。

  創新,已成為這個時代最緊迫的要求。《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創新提升到前所未來的高度,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

  長沙科教資源豐富,在建設科技強國徵程中正以強烈的省會擔當貢獻長沙力量。「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當代大學生應如何擔當作為,各位參賽選手用行動給出了最好的答案。」11月21日,在參觀完研究生組的12個路演項目後,長沙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塨感慨地說,越是「亂雲飛渡」,越要集中力量做好應該做的事,要牢記囑託,以面向中部、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更寬視野,緊抓科技創新,將長沙建設成創新人才加快聚集、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從校園到賽場

  打造創客平臺,青年科技人才放異彩

  「你們的產品和華為比有什麼優勢?」「項目的實際運用效果如何?」「你們這個水果保鮮貼片可以考慮在密閉空間裡使用。」……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邀請了全國知名的創投機構代表,以及長沙本地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代表,為參賽路演項目的長遠發展和落地產業化「把脈問診」,為大學生創造良好平臺和發展契機。

  在今年的決賽中,中南大學兩個項目參賽。研究生組「新型乾粉吸入劑載體花型乳糖的研究及產業化」項目雖然只拿到第四名,但項目成員趙宏麗告訴筆者,「努力通過舞臺的展示提升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項目,通過與評委交流發現自己的不足,有了改進的方向,這是我們最看重的。」她透露,大賽結束後有創投評委對項目感興趣,有合作意向,雙方正在進一步溝通中。

  中南大學本科組「肺部大數據醫療輔助決策方案提供商」項目負責人鄒文浩則說,「雖然沒有拿到最好的名次有些遺憾,但我們收穫多多。首先,團隊合作能力有了提升,對項目發展、改進方向有了更深入思考;其次見識到了各領域的優秀創新項目,能學到不同項目和團隊的創新方式和思維;還有專家老師指出了項目進展和公司註冊時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建議,十分受用。」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團隊的「微力把脈——高精度微力檢測專家」「助農巧手——農業物料清選烘乾專家」2個項目包攬了今年決賽專科生組一等獎。該校在最近四年的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均取得過一等獎的佳績。

  長沙航院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公室主任李元元告訴筆者,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參加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大家響應積極,不僅激發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展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效與雙創教育成果,還能幫助大學生搭建創新創業項目與社會投資、社會需求的對接平臺。「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開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她說。

  作為目前湖南省內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參與面到底有多廣?這從比賽設置中可見一斑:分為研究生組、本科生組和專科生組進行,每屆比賽都有超過20所高校的數百個項目參與。比如湖南大學近兩年共組織55個項目參與校內選拔,覆蓋化學、電氣、生物等10餘個學院,學校共推薦16個項目參與市內選拔,連續4年斬獲大賽一等獎;湖南農業大學連續17年發動,並從每年孵化和重點培育的項目中遴選符合長沙產業發展的項目參賽,近兩年就遴選了16個項目,2019年8個項目入圍決賽,並包攬了研究生組、本科生組一等獎……

  高校作為創新創業非常重要的創新源,青年科技人才通過大賽舞臺聚集,拼點子比創意,越來越多的優秀團隊和項目負責人成了企業董事長和負責人,在長沙的高質量發展路途中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

  大賽資深創業導師吳運迪博士告訴筆者,競賽既是舞臺也是窗口、訓練場、試驗場,讓大學生直接關注和思考社會經濟的實際問題,將市場需求和專業知識結合,提升思維、拓展見識、深化所學,並且通過團隊來系統性地設計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對學生是最具實效最具綜合性的鍛鍊,極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從賽場到市場

  創新項目湧現,科研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一場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大賽除了發獎金,為何還要請來創投公司、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觀摩?答案是大賽從一開始就致力於從賽場到市場,從創新到成果轉化。

  歷屆大賽科技成果轉化的案例有很多:湖南師範大學2007年大賽的一等獎獲得者,在麓谷建立了自己的產業園;憑藉「植物營養劑研發及其產業化」項目,長沙學院學生遊勇在長沙市第七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摘得桂冠,並成功創業,植物營養劑得到大面積應用;2019年研究生組一等獎項目成功應用於懷化漵浦等地;計算攝影學領域龍頭企業湖南源信光電也是從早期大賽中走出來的……

  「通過創新創業大賽,我們得到了關注,獲獎更加堅定了我們創業的信心。」回想起長沙市第十二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長沙青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勇虎記憶猶新。當年,還在長沙學院讀書的他,和團隊憑著「南美白對蝦淡水工廠化養殖」項目,獲得本科組一等獎。

  畢業後,劉勇虎團隊依託項目中的核心技術創業,實現工廠化淡水養殖海蝦,讓畝產效益提升10多倍,自己也因此過上了踏實有奔頭的日子。如今,這一新型養殖模式不僅獲得投資基金青睞,還吸引湖北等地的公司和機構前來洽談合作。

  在2019年的長沙市第十六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中,長沙航院「『端+雲』風電機組螺栓智能監測系統」項目奪得專科組第一名。其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採用「端+雲」結構,實現風電機組螺栓緊固應力的遠程監測。項目負責人郭寧介紹,項目已與時代新材、湘電風能、湘電新能源等多家企業達成試用或合作意向。更為可喜的是,「『端+雲』風電機組螺栓智能在線監測系統的應用」被列入長沙市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1)十大重點推廣項目。

  經過十多年的沉澱,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的參賽項目創業實踐性、可落地性大大提高。今年進入決賽的38個項目,工業機器人、導熱材料、廣域高分辨相機等,響應技術市場需求,緊貼長沙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要。有多個項目已經落地產業化或正在落地過程中。比如湖南農業大學吳一帆團隊的「微隙界面導熱材料XR-150技術開發與產業化」項目,技術及產品已成功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年產值達3000萬元,並已在BYD、OPPO和華為等電子設備商得到商用驗證;湖南大學的「凝英科技——新基建下的提質增效專家」項目,技術已被十餘條高鐵線路採用。

  今年大賽決賽評委組組長、湖南省電器科學研究院總經理陳可夫曾多次參與創新創業賽事,他評價說,「今年的參賽項目整體水平較高,項目更注重解決技術痛點,與市場需求結合緊密。」

  從市場到生態

  激活「一池春水」,科教資源優勢有效發揮

  為人所熟知的是,長沙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創新資源十分豐富,現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超過50所,各類獨立科研機構超過90個,在校研究生超過6萬人,普通高校在校學生70多萬。如何推動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大力推進創新引領發展?舉辦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是其中的舉措之一。

  事實上,大賽的成效已在凸顯,甚至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其不僅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更為重要的是激活了長沙科技創新創業的一池春水。

  「我認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論是對以後就業還是科研,都是十分重要的,應該在本科期間就培養。」中南大學參賽選手鄒文浩說。

  「創新和創業不該分開,創新的東西最後都應該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國家、造福於人民。創業也要實現項目的落地成長。」湖南師大參賽選手汪洋說。

  大賽加深了大學生對於創新創業的認知,更在高校掀起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有效結合的熱潮。

  湖南農業大學將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作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載體和途徑。2000年起開始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基金」,基金由每年3萬元上升至每年35萬元。對於在各類創業競賽中獲獎的學生還給予配套獎勵。

  長沙學院實行「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項目計劃」專項資助,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近70%的參賽項目來自該專項計劃資助。「大賽切實推進了大學高質量人才培養。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大賽,將自身的科研優勢轉化成了育人優勢。同時也推進學校構建了系統的科研育人模式。」該校科技處副處長陳豔說。

  從全市層面看,長沙將科技競賽作為雙創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用創新力量引領新時代風向。在省級到國家級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也是好消息不斷。

  今年10月,2020年湖南省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馬欄山文創園舉行,長沙喜獲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一名、三等獎兩名。大賽期間,長沙參賽企業數量再創新高,共有348家企業報名參賽,推薦入圍省賽半決賽項目141個,其中71個項目獲得優秀獎,數量居全省第一。長沙市科技局榮獲「優秀組織單位」。

  今年11月14日,由省科技廳主辦的「2020年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預賽暨湖南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決賽」在長沙舉行。由長沙市科技局組織選送的2支參賽隊伍表現優異,代表湖南參加全國大賽。長沙市科技局榮獲「優秀組織獎」。

  在今年的決賽現場,郭塨也透露了一個好消息:從明年起,將加大對長沙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的支持力度。對於獲得獎項特別是一等獎項目的團隊定期跟蹤,從多方面給予最優惠的支持政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有力支撐,也為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打好堅實基礎。

  打造創新的藍海、創業的沃土、創客的樂園。長沙,步履矯健。

  長沙市第十七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結果揭曉

  這六大項目為啥能獲得一等獎?

  創新火花迸發,創業激情湧動。11月21日,長沙市第十七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結果揭曉,湖南師範大學團隊的「極弱光探測用單光子器件關鍵技術與集成研發」、國防科技大學團隊的「基於圖像增強與圖像識別的水下自主捕撈機器人」、湖南大學團隊的「凝英科技——新基建下的提質增效專家」「鎵睿科技——鋰硫電池的領航者」、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團隊的「微力把脈——高精度微力檢測專家」「助農巧手——農業物料清選烘乾專家」等6個項目分別奪得研究生組、本科生組和專科生組一等獎。這些項目憑啥能獲得一等獎,它們有哪些閃光點,咱們一起來看看。

  研究生組:

  捕撈機器人可下潛300米作業

  隨著晶片的國際化競爭加劇,集成電路成為近年來大家關注的熱點。湖南師範大學團隊的「極弱光探測用單光子器件關鍵技術與集成研發」項目,交叉結合了光電子學、微電子學、集成電路等相關技術,研製一種單晶片集成的單光子探測器,在降低設備成本的同時,有望解決傳統傳感器在惡劣環境下出現探測精度低下、抗電磁幹擾能力較差等問題。項目負責人汪洋舉例介紹,在生物醫療等領域,產品可以提高儀器的探測準確性、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國防科技大學團隊的「基於圖像增強與圖像識別的水下自主捕撈機器人」項目,在決賽現場引起了評委們的一致興趣。項目負責人張雪毅介紹,項目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藉助 ESRGAN圖像增強算法和 CNN圖像識別算法,能實現捕撈機器人在水下的自主識別打撈。捕撈機器人重約70kg,最大深度可達300米,無線方式可以3小時不間斷工作。「項目的應用可以為水產養殖企業節約大量人工成本,降低水產養殖領域的總支出,有利於使水產品價格更加平民化。」他說。

  本科生組:

  鋰硫電池可實現3分鐘快速充電

  減水劑用於調節混凝土性能,保證混凝土強度,是確保質量的關鍵所在。湖南大學的「凝英科技——新基建下的提質增效專家」項目,針對行業痛點,開發了超級減水劑,對砂石具有廣泛適應性,能顯著提高施工效率與混凝土性能、強度,在保質的同時降低混凝土成本。該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8件,技術已被十餘條高鐵線路採用。

  「鋰硫電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突破性電池技術,但因其存在正極穿梭效應、體積膨脹導致的結構不穩定等技術問題,導致成本高、壽命低,一直難以商業化。」「鎵睿科技——鋰硫電池的領航者」項目負責人吳苑菲介紹,團隊自主研發了生物炭基共價硫鋰硫電池,克服了上述問題,使鋰硫電池的商業化應用成為現實。其應用在電動汽車上可實現3分鐘滿電的極快速度、超過1000公裡的電動汽車續航以及40年以上的超長壽命。目前已與湖南海利鋰電、湖南秒衝科技、廣東融成鋰能等公司建立合作。

  專科生組:

  丘陵地區農業物料 清選烘乾將有「巧手」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團隊的「微力把脈—高精度微力檢測專家」項目,聚焦先進位造基礎產業、航空航天產業以及微型機器人、生物醫學等新興行業,研發三型高精度微力檢測裝置,可應用於旋轉機械軸向力、航空旋轉部件振動監測等,解決行業痛點。目前,項目產品已應用於多家航空維修企業。

  為解決南方丘陵地區農業物料清選烘乾不及時而導致發黴變質的問題,提高農民的收穫效益,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袁麗團隊利用自身所學機械創新設計的知識,研製出「助農巧手——農業物料清選烘乾專家」。袁麗介紹,該產品主要應用於農業物料的清選烘乾作業,也可配備在脫粒機或者收穫機械上面,提升清選烘乾效率。針對不同的物料(稻穀、油菜、芝麻、大豆等),調節相應的參數均可實現清選烘乾作業。該小型清選烘乾機方便快捷實現農作物清選和乾燥過程一體化,助力科技富農、鄉村振興。

(點擊進入頻道)

相關焦點

  • 激揚青春 創見未來 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上演巔峰對決
    本次大賽由長沙市科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由長沙市科技局承辦,大賽旨在營造全市創新創業氛圍,持續激發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熱情,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加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在全社會形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到今年已經連續舉辦了16年,是目前長沙市內規格最高、水平最高、參與人數最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 創意PK 科技「鬥法」 看長沙大學生創新創業顯神通
    紅網時刻長沙11月21日訊(記者 姚宇超)把秸稈變廢為寶,成為可用於通訊電子設備的新型導熱材料;機器人能深入水下300米,識別並自主捕撈海參,讓漁民不再冒險……11月21日,由長沙市科技局承辦的長沙市第十七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嶽麓科創港舉行。來自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27所高校的38支創業團隊現場「鬥法」。
  • 創意PK 科技「鬥法」看長沙大學生創新創業顯神通
    紅網時刻長沙11月21日訊(記者 姚宇超)把秸稈變廢為寶,成為可用於通訊電子設備的新型導熱材料;機器人能深入水下300米,識別並自主捕撈海參,讓漁民不再冒險……11月21日,由長沙市科技局承辦的長沙市第十七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嶽麓科創港舉行。來自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27所高校的38支創業團隊現場「鬥法」。
  • 我省大學生創新創業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本報訊(記者 李增平)11月15日,第六屆「交通銀行杯」青海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複賽分別在西寧城北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城西區綠色產業孵化服務中心、西寧創業孵化基地、青海青年創業園同時拉開帷幕,共計111組創業項目參加比賽。
  • ...新動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暨青年學生創業項目成果展
    新聞網訊 3月23日,我校2018年「新動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暨青年學生創業項目成果展在青島創客大街舉行。校黨委書記胡金焱出席活動並講話,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汪黎明出席活動。我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院(部)分管領導、各級團幹部以及參賽師生代表參加活動。
  • 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10月舉行
    央廣網福州9月18日消息(記者張子亞)2018年10月12日至15日,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將在廈門大學舉行。大賽主題是:「勇立時代潮頭敢闖會創,紮根中國大地書寫人生華章。」
  • 2020同濟大學「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暨「中行杯」系列雙創...
    2020年12月30日,2020同濟大學「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暨「中行杯」系列雙創競賽頒獎典禮舉行。他表示,同濟大學將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 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舉辦,一批項目脫穎...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舉辦,一批項目脫穎而出會創敢闖,從賽場到市場核心閱讀參賽項目瞄準航空航天、量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前沿趨勢;創辦6年來,國際參賽項目數量大幅提高;一批市場潛力廣闊的項目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日前,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廣州落下帷幕。
  • 泰國舉辦 「網際網路 」泰國大學生中文創新創業大賽
    人民網曼谷10月28日電(記者孫廣勇)10月26日,由泰國清邁大學孔子學院主辦、清邁大學藝術傳媒與技術學院協辦的2020年中清杯第一屆「網際網路 」泰國大學生中文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清邁大學成功舉辦。決賽開幕式上沈毅表示,為慶祝中泰建交45周年,清邁孔院在各界支持和往屆的基礎上,轉變模式,舉辦本次大賽,旨在打造集中文學習、電商培訓、就業實習、創業孵化「四位一體」的新形式,提升泰國大學生對中文實際應用能力,學習掌握最新電子商務以及網絡營銷知識,積極拓展「中文 職業技能培訓」。
  • 食品科技創新創業大賽 大學生比拼舌尖上的金點子
    2018-10-22 10:04圖文來源:新華日報 21日,第二屆江蘇省大學生食品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在南京財經大學舉行。來自省內15所高校的20個食品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現場比拼,展示「舌尖上」的金點子。
  • 2019「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年會暨第二屆「地質+...
    緊扣行業需求,進一步發揮高校人才、學科與科技的優勢,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對原創性、系統性、引領性研究的支持,用科技創新引領自然資源行業轉型升級;突出「育人」,以知行合一培養時代新人。通過「地質+」,搭建自然資源領域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充分交流創新創業教育經驗,探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思路與舉措,激勵廣大青年紮根中國大地,成長為堪當時代大任的卓越拔尖人才;突出「市場」,以創新創業助力社會發展。
  • 黃貴洲:從大賽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未來發展
    尤其是評審規則中,第五屆「網際網路+」大賽的「社會效益」變更為第六屆「網際網路+」大賽的「帶動就業」和「引領教育」,足見國家對「網際網路+」大賽的要求絕不僅是選幾個項目、轉化幾項成果,而是將培養更具「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意思維及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的目標賦予大賽。
  • 科技創新催生瀏陽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張迪 攝)姜仁順 汪坦嶽 向小玉科技創新的引擎越強大,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就越澎湃。位於國家級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的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傳感器和物聯網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企業。據了解,啟泰傳感只是瀏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技術進步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企業孵化平臺——長沙e中心。)目前,瀏陽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2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近三成,上市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縣(市)第1位,有力促推了瀏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白下高新區榮獲2020「創業金陵」南京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單位
    近日,由市科技局主辦、南京廣電集團和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共同承辦的《2020「贏在南京·創業金陵」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暨第八屆「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南京賽區頒獎儀式》在南京廣播電視臺舉行。
  • 第二屆遼寧省 「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東北大學開幕
    李彧威指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部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聯合十個國家有關部門共同主辦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助緊密結合,促進網際網路+新業態形成,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大學生、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的創業就業。
  • 科技創新:為中車電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拔河」比賽,決策者與產品研發團隊都在分秒必爭,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強大的產業鏈技術創新能力加持下,公司新能源客車產品翻開了高度創新整合與引領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作為「十三五」中後期全行業發力智慧交通領域的重點方向,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客車已然成為行業內客車智能化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員。
  • 2019年「大創慧谷」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落幕
    人民網重慶11月28日電(胡虹) 近日,由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重慶市就業服務管理局承辦的「渝創渝新」—2019年「大創慧谷」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決賽落下帷幕。《七色光繪夢》和《小罐菜》獲得本次大賽的金獎。
  • 創咖說 | 創新創業大賽的「前世今生」
    Part one 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 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是全中國大學生參與度最廣的一個比賽,是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大學生創業實力的大賽,也是展現中國大學生創業最高水準的大賽。
  • 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中國教育在線訊 5月2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南方科技大學賽區(下簡稱「校內賽」)總決賽在學校台州樓會議室舉行。  答辯正式開始前,張凌致辭,他對入圍決賽的隊伍表示祝賀,並表示,全校上下的創賽氛圍並未受到疫情影響,彰顯出了南科大的「創知、創新、創業」的頑強生命力,希望評審團發掘學生團隊的閃光點,給予專業指導,並預祝大賽取得圓滿成功。  邵理陽介紹了大賽情況和創新創業學院的辦學進展。
  • 競賽指南丨全國大學生化學設計大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來啦~
    > 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大賽是一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工程技能,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大學生的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實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全國性高水平學科競賽。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 校內承辦單位:經濟管理學院 級別:B 級 競賽的目的意義: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是為落實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