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年)》

2020-11-30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ID:CAICTGZ),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11月24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

 論壇上,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年)》。發展報告以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情況為基礎,分析了灣區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趨勢、機遇和挑戰,並提出了進一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政策建議,希望為政府、行業、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發展報告目錄

一、 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現狀

(一) 政策分析:人工智慧成產業政策高頻熱詞

(二) 產業分析:產業集聚效應逐步凸顯

(三) 市場分析:場景化應用成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四) 區域分析:廣深港同時發力

(五) 投融資分析:機構趨於理性和謹慎

(六) 人才分析:專業人才培育體系初步建立

二、 人工智慧產業視圖

(一) 基礎層

1. 發展現狀之一:AI基礎數據服務價值在提升

2. 發展現狀之二:傳統廠商擴大雲端晶片市場優勢

3. 發展現狀之三:灣區ASIC晶片企業抓住市場新機遇

4. 存在挑戰之一:人工智慧數據構建困難重重

5. 存在挑戰之二:算力仍是人工智慧待突破的瓶頸

(二) 技術層

1. 發展現狀:AI技術工具鏈逐漸清晰

2. 未來趨勢:以技術工具鏈為核心的研發平臺成為熱點

3. 機遇挑戰:構建應用接口標準化生態

(三) 應用層

三、 粵港澳大灣區AI+行業分析

(一) 智能製造

1. 應用場景

2. 發展現狀:智能製造新產品增長步伐加快

3. 未來趨勢:從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向個性化柔性化轉變

4. 存在挑戰之一:國產機器人難以進入高附加值領域

5. 存在挑戰之二: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系統開放性、兼容性要求提高

(二) 智慧醫療

1. 應用場景

2. 發展現狀:嶺南中醫藥優勢明顯,智慧中醫前景廣闊

3. 未來趨勢:智慧醫療發展更加個性化、精細化

4. 存在挑戰之一:要破除信息孤島,也要考慮醫療數據安全問題

5. 存在挑戰之二:灣區內不同的醫療制度使醫療機構間合作存在障礙

(三) 無人駕駛

1. 應用場景

2. 發展現狀:廣州加速邁入無人駕駛時代

3. 未來趨勢:無人駕駛應用場景逐漸成熟

4.存在挑戰之一:頭部企業開始商業化探索,但落地道路漫長

5.存在挑戰之二:安全隱患及問責風險

(四) 金融科技

1. 應用場景

2. 發展現狀:香港接軌全球市場,有益於大灣區探索金融科技發展

3. 未來趨勢之一:金融行業轉向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和智能金融

4. 未來趨勢之二:技術邊界不斷削弱,技術創新將集中在技術交叉融合領域

5. 存在挑戰之一:信息採集可能洩露數據隱私,行業發展仍需規範化和標準化

6. 存在挑戰之二:金融監管滯後性突出,需注重技術創新和風險監管二者平衡

(五) 智慧農業

1. 應用場景

2. 發展現狀:廣東無人機產業發展迅速

3. 未來趨勢:灣區耕地資源有限,智慧農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4. 存在挑戰:人工智慧與農業深度融合仍需探索

四、 未來發展建議

(一) 優化頂層設計,發揮灣區城市比較優勢

(二) 突出市場機制,降低創新要素流通成本

(三) 鼓勵開放創新,建設人工智慧開源平臺

(四) 推動產業發展,探索制定標準體系結構

(五) 加強基礎研究,補齊軟硬體短板

(六) 重視安全風險,提升人工智慧治理水平

附件一:參考文獻

附件二: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地圖 

更多精彩,敬請閱讀以下現場發布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6氪廣東——在廣東觀察世界,在灣區連結全球。

36氪廣東作為廣東地區領先的新商業媒體,以大灣區為核心,為各位創業者、投資人以及科技、財經、新經濟領域從業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業報導,搭建最暢通的產業對接通道,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廣東的報導,或轉載原創文章,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送至指定郵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轉載公眾號原創文章,或進入社群(備註:社群),請聯繫小編微信。我們將在24小時內回復。

小編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眾號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廣東  抖音:灣區會氪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隨著「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出臺和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本規劃是大灣區氣象事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和重要依據。規劃近期至2025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一、規劃背景大灣區人口稠密,基礎設施密集,擁有世界上最大海港群、空港群及眾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但同時也是典型的氣候脆弱區,受颱風、暴雨、雷電、大風、高溫等災害影響巨大。
  • 大佳之作、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
    8月30日,「大佳之作 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在深圳圓1滿落幕,在盛典上佳兆業重磅發布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並面向全球集中推出2020年16大全新佳作。時值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歷史時刻,粵港澳大灣區騰飛發展的關鍵一年,佳兆業將緊抓時代機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成長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貢獻新力。堅守初心 品質築佳新品發布盛典上,佳兆業集團控股副總裁程芯蘭重磅發布佳兆業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據KPMG的《香港2017年銀行業調查報告》,2016年22家香港持牌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平均佔比約40%,反映香港銀行業的整體業務創新能力較好。這種差異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監管和創新融合提供了較大空間和潛力,需要進一步釐定各自定位,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科學城 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  廣州科學城,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灣頂位置,位置得天獨厚,科創歷史悠久,早在 1998年,就定位為高新技術開發區,擁有「廣東矽谷」的美譽。
  • 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聚集國內外頂尖人才!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番禺舉行
    他指出,研究院匯聚國際國內高科技領域核心人才、致力於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度融合與落地應用,將依託粵港澳大灣區新經濟、新業態產業發展優勢,構建「第三腦人工智慧、信息化與數據化」研發與產業創新平臺,搶佔技術領域制高點,為國家的晶片戰略與強國戰略貢獻才智。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2020年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組委會發布關於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的通告。2020年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2020年6月20日-6月28日舉辦地點:深圳會展中心(福田)隨著當前國內疫情防控態勢逐步穩定並持續向好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明顯:七成流入廣深,珠海最能留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數位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成為了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廣深成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流動中心 據智聯招聘基於平臺大數據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及人才流動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9市中,除江門外,其他城市均處於淨流入狀態。
  • 粵港澳大灣區樓市:2020年人均面積達到德國水平,二手房更好賣!
    粵港澳大灣區正從規划走向現實,隨著城市、產業、交通和人口的融合和變化,粵港澳大灣區樓市將發生怎麼樣的改變?如果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比較,那預測2020年人均居住面積達到德國水平,二手房更好賣!
  •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作為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同時也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在中國資本市場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18日,A股共有上市公司3586家,其中註冊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9市的上市公司共有526家,佔廣東省A股上市公司的89.6%,佔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14.67%。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在現場400多位來自政府、投資機構、生物科技企業、科研院校及媒體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下稱「50強榜單」)隆重發布。50強榜單發布廣深約佔比八成在50強榜單中,聚集於廣州的企業最多,佔比42%;深圳僅次於廣州,佔比35%;位於珠海的企業佔比8%,位於香港的佔比7%。另有部分企業分布於佛山、中山、東莞等地。
  • 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
    12月27日上午,中化學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白雲新城AB2907033地塊舉行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奠基儀式。2020年12月1日,中化學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成功摘牌白雲新城AB2907033地塊。
  • 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據悉,新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注重政策協調,深入研究、協調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城市空間需求壓力與有限的國土資源之間的矛盾,保障社會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創造宜居的城市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政策建議,全面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決策的科學、民主和法制水平,不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產業結構「三個為主」 四大支柱產業分析(附圖表)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我國重要的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 2020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升維」啟幕
    企鵝經緯深圳張清6月22日報導 「擎動大灣區,啟悅i未來」--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博覽會(以下簡稱:粵港澳大灣區車展)6月20日在深圳盛大開幕。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車展」的前身為「深港澳國際車展」,過去已成功舉辦23屆,作為中國「年度三大車展」之一,今年的車展得到了各汽車廠家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規模達13萬平米,102個汽車品牌,展出新車近1000輛,現場共計舉辦近50場新聞發布會。
  • 新世界中國投資廣州南站國際學校項目,多元化布局粵港澳大灣區
    該地塊將打造廣州南站國際學校項目,作為廣州市、番禺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配備世界名校師資力量,建設包括創新中心、教學大樓、演藝大樓等高端配套設施,預計於2023年首期開學。項目將大大加強大灣區與世界各地教育人文的交流,推動區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今年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上升為國家戰略,媲美世界三大灣區的第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新引擎受到世界矚目。廣東省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包括「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等內容;2017年4月7日,國家發改委制定印發了《2017年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要點》;2017年4月11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林鄭月娥時談到「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開幕
    12月4日,主題為「宜居恩平 泉民同樂」的2020年恩平溫泉嘉年華暨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正式開幕。在未來一個月裡,當地將持續開展馮如文化暨瀨粉美食節、山泉灣星空苟活螢光音樂派對、大田第四屆菜心展銷會、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等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