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2021-01-10 中國網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11月29日,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陳新滋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報告。


陳新滋表示,改革開放40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作用相當大:1978到2003年,是處於前店後廠的製造業垂直分工的第一階段;2003年到2016年,是處於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產業橫向整合的第二階段;從2017年開始,大灣區正在走向參與更多國際高端競爭,開展更多合作的第三階段。


「我跟灣區的關係比較密切,世界目前來說有三個發展不錯的灣區:舊金山大灣區、紐約大灣區和東京大灣區。我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生長,先是去東京讀書,後來又去了美國」,陳新滋說:「跟國際三個大灣區比較,粵港澳大灣區還有很多發展空間。其中,發展的核心要完善創新合作。」


陳新滋指出,每個國家的大灣區都有它的特點。過去,粵港澳大灣區的每個城市都在做各自的事情,力量沒有整體體現出來。現在,經過大灣區的整合,聯合起來把各自特點展示出來,相信力量會變得非常大。


陳新滋提到,在地理位置方面,粵港澳大灣區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並與「一帶一路」對接,再加上近日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大灣區在交通上起到非常好的樞紐作用;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通過各個城市政府的支持,加強產學研方面的通力合作,將知識變成生產力,把粵港澳大灣區一帶的經濟發展帶動起來。


陳新滋最後談到,粵港澳大灣區今後的發展勢必是跨地域、跨領域、跨學科、跨制度的一個結合。相信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大學老師們的熱烈參與下、粵港澳大灣區很多聯盟和促進會的建立下,更多的力量聯合起來,一定會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更好。

相關焦點

  • 陳新滋:各盡所能激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活力
    不久前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陳新滋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這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隨著「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出臺和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摘要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彭明曾在「2018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發展機遇論壇」上表示,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中,粵港澳大灣區運用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推動「股權文化、規則意識、契約意識、公司治理」在灣區企業落地生根,形成了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區域。  大量優秀企業的存在,不僅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充沛的動力,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以「九縱五橫兩環」為主骨架,以加密線和聯絡線為補充,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以沿海為扇面,以沿海港口(城市)為龍頭向山區和內陸省區輻射的路網,全省67個縣(市)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目標。粵港澳大灣區處於全國高速公路網最密集地區的核心。
  • 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峰會上,「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揭牌。 據悉,新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注重政策協調,深入研究、協調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城市空間需求壓力與有限的國土資源之間的矛盾,保障社會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創造宜居的城市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政策建議,全面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決策的科學、民主和法制水平,不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聚焦學前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師舉辦
    聚焦學前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師舉辦 2020-12-05 15:46 來源: 南方plus
  • 大佳之作、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
    8月30日,「大佳之作 致遠灣區」——2020佳兆業粵港澳大灣區新品發布盛典在深圳圓1滿落幕,在盛典上佳兆業重磅發布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並面向全球集中推出2020年16大全新佳作。時值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歷史時刻,粵港澳大灣區騰飛發展的關鍵一年,佳兆業將緊抓時代機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升級,為粵港澳大灣區成長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貢獻新力。堅守初心 品質築佳新品發布盛典上,佳兆業集團控股副總裁程芯蘭重磅發布佳兆業地產品牌主張——「品質為生活佳分」。
  • 粵港澳大灣區規划進程中 都有哪些重要時間點(圖)
    新浪港股訊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導: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其發展一直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引起廣泛討論和研究。  2017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研究制定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標誌著大灣區建設正式成為國家戰略。
  • 張家界市與粵港澳大灣區知名商協會、企業對接懇談會在深圳舉行
    紅網時刻張家界4月18日訊(通訊員 張新芳)4月17日下午,張家界市委、市政府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舉辦對接懇談會,與30多位粵港澳大灣區知名商協會、企業代表同商發展大計,共謀合作良機。會上,張家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虢正貴講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歐陽斌作市情推介,張家界市駐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引資聯絡處主任佘芳發言。
  • 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
    資料圖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陳琛) 11月28日,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和香港清華同學會協辦的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學院高端項目招生說明會在香港隆重舉行。
  • 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精彩紛呈
    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恩平市文旅融合和全域旅遊發展,打響首個「中國避寒宜居地」品牌,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生態示範城市,12月4日—12月31日,恩平市舉行「宜居恩平泉民同樂」2020年恩平溫泉嘉年華暨粵港澳大灣區大河馬賽車文化周,活動創意新穎,內容豐富多彩。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深諳灣區發展之道,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之初,就直接以落點於此:  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學術委員洪為民出席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豐富香港「一國兩制」的內涵,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我堅信,粵港澳大灣區不僅為香港提供廣闊市場,還為香港融入國家『雙循環』提供了絕佳的途徑。」林鄭月娥表示,香港除了持續向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提供專業服務等優勢,科技也將是合作優勢,特區政府將以創新科技為工作重點,為香港的青年提供支援。對於香港的青年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年輕人尋求新機遇的熱土。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伍淑清認為,香港青少年應扭轉思維,看看深圳河的對岸,去內地走走。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促進會籌備工作宣告啟動。以國內質譜領域龍頭企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為代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出邀約,以期在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實現協同發展。「高端科學儀器研製投入大、周期長,培育上下遊產業不容易。」禾信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周振對此深有感慨。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 機構:這六大板塊望受益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備受灣區外企業關注區外力量加速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生物科技產業聚集的重要區域,區域內產業集聚優勢明顯,上下遊產業鏈完備,吸引了眾多知名龍頭企業、生物科技創新企業在大灣區進行深入布局。本次50強評選,也備受灣區外企業青睞,這些企業紛紛表示非常看好大灣區的發展潛力,抓住大灣區著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新機遇,積極擴張大灣區業務發展版圖。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綜述  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放眼海外,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學習與借鑑什麼?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狀與特徵,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的借鑑,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有何種建議?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周年成績秀——「一個平臺八大體系...
    特別是近半年,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通關(增城)便利區在廣州市增城區正式啟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正式推出自動售賣新模式,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達到了第六批,集區域總部、商務洽談、線上線下交易、產品發布、展示推廣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展示交易(安聖)中心成功落戶越秀……一項接一項的工作又快又穩,打造出一個高標準的惠民惠商優質農產品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