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2020-12-05 大洋網

12月16日,第十一屆城市化國際峰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地帶開啟,一場高端頭腦風暴在南沙上演。本屆峰會匯聚專家學者,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共建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等話題,結合典型案例,全面詮釋城市化理念,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峰會上,「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和「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揭牌。

據悉,新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注重政策協調,深入研究、協調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城市空間需求壓力與有限的國土資源之間的矛盾,保障社會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創造宜居的城市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政策建議,全面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決策的科學、民主和法制水平,不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世界灣區發展提供中國經驗、為城市協同發展提供廣東模式,為跨行政區、跨制度區的資源配置創新提供積極探索。

霍英東集團董事、副總裁林錫鎏表示,霍英東先生有個未完成的南沙夢。為了完成南沙夢,在南沙成立了霍英東鶴年堂中醫城,吸引人氣。南沙地理位置優越,會變得越來越好,項目將吸引人氣,助力南沙發展為現代濱海新城。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主任、原建設部總工程師金德鈞表示,峰會上業界大咖們解讀一個個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將見證一個個為我國城市化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的優秀集體和鮮活人物。在南沙召開的峰會在以「粵港澳大灣區——中國高質量城鎮化的路徑選擇」中,為中國城市化美好的明天喝彩。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榮譽主任、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龍永圖作了《粵港澳大灣區——向高層次開放要高質量發展》的報告。龍永圖表示,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大灣區將實現全球產業化整合延伸,藉由大灣區優勢、提升產業鏈質量,將產業鏈延伸到全世界去,使中國產業成為全球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組長劉首文表示,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智慧社會」的戰略部署。智慧社會是信息社會發展的更高級階段。 「智慧化」也將給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新的引擎和強大動力,為促進城鄉全面融合,鄉村全面振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早日實現提供科技支撐和基礎保障。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正式掛牌,將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推進新型城鄉建設工作。

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主任胡存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成立,將為粵港澳大灣區長遠發展提供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已具備世界級灣區的雛形,有望成為第四大國際灣區,打造全球新的經濟增長引擎。立足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進入落地實施的快車道。種種戰略、政策利好,加之廣東綜合創新體系完善、香港現代服務業發達、澳門資金融通等優勢,都表明大灣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中國城市化影響力機構廣州佔半壁江山

會上還表彰了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中國城市化貢獻力人物,中國城市化影響力機構和中國優秀農民工代表。

今年的中國城市化影響力機構有四家,主要來自國家一線城市——「北上廣」,其中北京一家、上海一家、廣州兩家,他們主要在「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產城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引導城市要素下鄉」等方面的專業研究與實踐水平在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具有較高影響力、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有的是在流動社區治理中持續創新的典範,有的是關注城市化的弱勢群體、為城市留下記憶,有的是填補了城市風險管理的空白,有的是為京雄生態修復做試點、探索太行淺山區的生態修復道路等,他們分別是廣州市法澤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廣州農民工博物館、同濟大學城市風險按管理研究院、中輕滙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國城市化貢獻力人物是:韓西麗、胡躍高、陳才雄、王震、雷剛、陳生、陳風、張陽、周小瓊、張周韻。

2019年中國城市化優秀農民工代表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有直轄市的、有中部地區的、有長三角地區的、有邊遠自治區的、有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共產黨員多,九個優秀農民工,有五個是黨員,佔了一大半!

在這些優秀農民工中,他們有的致富不忘扶貧的優秀共產黨員,有的是紮根荒島五十多年成為了農業專家,有的是一直用奧運精神奮鬥的「阿貝哥」,有的是成為創業明星的老總,有的是「北漂」十幾年的「快遞哥」,有的是成為物業經理的「九零」後女生,有的是公益早教品牌的女教師,有的是身殘志不殘的創業明星,有的是把工地作為舞臺為農民工而歌唱的音樂人。他們是來自湖北羅田的李志林、湖北武漢的曾旭東、浙江杭州的孫定國、廣西北流的馮升暉、北京的許前進、廣東惠州的賀雲、廣東廣州的黃玲、廣西興安的崔中良、天津的孫安心。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耿旭靜、董業衡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耿旭靜、董業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

相關焦點

  • 「國家隊」重磅布局大灣區 ,高能物理科學大灣區數據分中心揭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大科學裝置不斷增加,與高能物理、核物理相關的科學數據服務業務也越來越多,如何有效存儲相關數據並共享數據服務?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以下簡稱大灣區數據分中心),今日在位於東莞松山科學城內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揭牌,該中心將為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提供直接服務,並為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以及跨學科交叉應用提供開放共享服務,推動和實現科學數據服務的本地化。
  • 中山大學開建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
    該中心將重點開展緻密星與引力波源、恆星與系外行星等多個天文學領域的研究,打造粵港澳天文學研究平臺。為系統科學地組織科研力量和引領相關研究,合理有效利用空間天文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全國統籌布局建設四個CSST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科學中心分別落戶在北京大學、國家天文臺和長三角地區。
  • 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 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2月16日,「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時頻網絡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大會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肇慶舉行。大會透露,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範網將於四年內建成。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今日上午,醞釀多時的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正式舉行!  粵港澳三地政府同臺熱議,劍指「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等宏遠目標,讓7000萬大灣區人熱血沸騰。  深諳灣區發展之道,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之初,就直接以落點於此:  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2019-04-26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揭牌
    中國日報11月10日電(記者 張之豪)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大科學裝置的不斷增加,與高能物理核物理相關的科學數據服務業務越來越多。為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11月10日,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在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揭牌,正式成立大灣區分中心,為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及科學研究提供直接的服務。
  • 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
    12月27日上午,中化學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白雲新城AB2907033地塊舉行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奠基儀式。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預計達產產值110億元該地塊屬於商業商務設施用地,宗地面積19695平方米,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41071平方米,計劃建設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打造集採購中心、營運中心、結算中心為一體的華南區域總部,統籌中國化學在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六省業務,推動物資貿易、環保工程、環境治理研究院等全資子公司和其供應鏈上下遊企業及相關產業項目落戶白雲區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大灣區三大金融中心中,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中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全球前100家大銀行中有七成均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深圳為國內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風險投資最活躍的地方;廣州主要為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產業金融實力強勁。從大灣區金融業發展情況來看,金融業總體規模已達世界級水平。2017年底粵港澳三地銀行總資產合計約7萬億美元,超過紐約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吳伯凡: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力場」
    我演講的題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力場」,前兩年流行一本書叫做《創新與社會》,將一個社會的繁榮理解為一個場,就象磁場,各種電磁場一樣,一旦這個場建立後,各種要素進入後,就會產生力量的乘數效應,不是加法,而是巨大的放大作用。
  • 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奠基
    12月27日,中化學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在白雲新城AB2907033地塊舉行中國化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研發中心開工奠基儀式。該中心將打造集採購中心、營運中心、結算中心為一體的華南區域總部。據介紹,該中心建成後,將打造集採購中心、營運中心、結算中心為一體的華南區域總部,統籌中國化學在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業務,推動物資貿易、環保工程、環境治理研究院等全資子公司和其供應鏈上下遊企業及相關產業項目落戶白雲區,預計達產產值/營業收入110億元。
  • 擁有數萬CPU核算力、萬兆國際網絡鏈路,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今揭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大科學裝置的不斷增加,與高能物理核物理相關的科學數據服務業務越來越多。為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在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今天揭牌,正式成立大灣區分中心,為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及科學研究提供直接的服務。大科學裝置立項、建設和運行過程中,都把科學數據系統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粵港澳大灣區有多個已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學裝置,包括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內的這些大科學裝置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同時需要高性能的數據管理和數據處理服務。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見證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了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主席宣布,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在即,作為千年大計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萬事俱備,蓄勢待發。日本首都圈東京灣,憑藉先進位造和科技實力成為第三個世界級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現場供求兩旺4月14日,在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的「精英天下·才博會」中高級人才招聘會上,一名企業招聘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天,515家用人單位提供5000多個中高端崗位,超6萬人次海內外人才入場,收到求職簡歷超10萬份。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隨著「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出臺和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從各城市情況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城市分化明顯。深圳擁有的A股上市公司最多,達285家;其次為廣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98家。(證券時報)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指明了大方向。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鳳凰書院今日揭牌!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鳳凰書院今日揭牌! 12月22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行鳳凰書院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