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明顯:七成流入廣深,珠海最能留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數位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才成為了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廣深成粵港澳大灣區人才流動中心 據智聯招聘基於平臺大數據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及人才流動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9市中,除江門外,其他城市均處於淨流入狀態。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2018年11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虎門二橋最後一片節段箱梁成功架設,主線全面貫通。預計2019年5月實現通車,屆時將有效緩解虎門大橋的通行壓力。圖為建設中的虎門二橋。中新社發 廖西平 攝文章摘編如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
-
河源加快「融灣」步伐 「虹吸效應」凸顯
河源加快「融灣」步伐 「虹吸效應」凸顯金羊網 作者:陳驍鵬、陳殷 2019-09-23 河源加快「融灣」步伐,正成為投資窪地、價值高地和重量級企業落子布局的戰略首選地
-
中小城市不應懼怕「虹吸效應」
樊綱就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與應對、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投資機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對我市經濟環境的影響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並針對宏觀經濟、房地產等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從全局著眼,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國發展新階段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
李民斌委員: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紀娟麗)「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但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業就業率仍然不高。」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要通過積極創造就業創業條件,加強學習交流深度廣度,打造安居工程,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服務中心等舉措,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到內地創業就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
資料圖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陳琛) 11月28日,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和香港清華同學會協辦的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學院高端項目招生說明會在香港隆重舉行。
-
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今天成立 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
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今天成立 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籤訂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11日
-
大師雲集暨大 共話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設計人才培養
2020年10月10日至17日,由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策劃主辦、陳江和基金會贊助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設計(創意100)人才培訓計劃」在暨南大學石牌校區舉行。該培訓計劃為期五年,旨在培養100位富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社會擔當、時代使命、高成長性的「種子創意人才」。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綜述 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放眼海外,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學習與借鑑什麼?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狀與特徵,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的借鑑,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有何種建議?
-
吳伯凡: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力場」
我演講的題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力場」,前兩年流行一本書叫做《創新與社會》,將一個社會的繁榮理解為一個場,就象磁場,各種電磁場一樣,一旦這個場建立後,各種要素進入後,就會產生力量的乘數效應,不是加法,而是巨大的放大作用。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究其原因,在於廣州和深圳在科技人才培養、聚集和儲備上優勢顯著。與榜單同日發布的還有《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創新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本屆50強榜單中,核心業務涵蓋生物醫藥的企業居多,共23家,醫療器械企業15家,精準醫療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入圍企業共有15家,而涉及醫療服務領域企業有7家。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深諳灣區發展之道,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之初,就直接以落點於此: 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
-
聚焦學前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師舉辦
12月5日,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論壇主題為粵港澳學前 STEM 教育,來自粵港澳的七百餘位教育專家和一線幼兒園教師線上線下共同探討。
-
高鐵通了,人才走了:虹吸效應下,梅州該何去何從?
激動了一段時間之後,部分梅州人慢慢開始被一個叫「虹吸效應」的詞,搞得「磨心磨思」。 簡單來說,「虹吸效應」就是:高鐵通了之後,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強大吸引力會更加輕易將高鐵沿線小城市的資金人才吸走,從而減緩這些地區的發展。 曾經滯留和阻隔人員流動的是空間,但高鐵的便利,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會讓人員加速流向經濟更強、基礎更好的城市。而伴隨著人口流失的,還有財富流失。
-
千奇百怪的效應——虹吸效應
最近看文章總是見到虹吸效應或者是虹吸現象這個詞。那虹吸效應指什麼呢? 虹吸效應歷史悠久,我們先從一個物理現象說起。物理上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和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我們平常魚缸抽水時使用的虹吸管就是人類在這種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的古老發明.
-
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近日,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大灣區灣情、水情,深入分析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形勢,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的總體布局,明確了2025年、2035年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目標任務。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如何?如何做好保障措施?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促進會籌備工作宣告啟動。以國內質譜領域龍頭企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為代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出邀約,以期在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實現協同發展。「高端科學儀器研製投入大、周期長,培育上下遊產業不容易。」禾信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周振對此深有感慨。
-
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粵港澳大灣區深圳
原標題: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大家好,可愛的我又出現了。我是你們的生活百事通大灣網dww11.com粵港澳大灣區招聘交友,美食生活小管家,吃喝玩樂資訊、大灣區旅遊。
-
虹吸效應
抱團股的業績低於預期容易引發踩踏,這是老闆電器出現跌停板的一大因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虹吸效應已經從去年底反轉,基金超配股跌、低配股漲已說明了問題。 【虹吸效應】 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內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從開口於更低的位置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