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雲集暨大 共話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設計人才培養

2021-01-08 大洋網

2020年10月10日至17日,由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策劃主辦、陳江和基金會贊助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設計(創意100)人才培訓計劃」在暨南大學石牌校區舉行。培訓以「青年激活創意,創意塑造青年;文化創造青年,青年創造文化」為主題,由十幾位國內頂級教授與設計大師擔任授課導師,為經過嚴格遴選、來自粵、港、澳等地區的22位青年設計師現場受訓。該培訓計劃為期五年,旨在培養100位富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社會擔當、時代使命、高成長性的「種子創意人才」。


 



本次培訓開班式於10月10日上午9點在暨南大學石牌校區校友樓四樓會議廳舉行,開班式由中國創意產業設計聯盟秘書長潘鵬主持,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教授作歡迎致辭。

開班儀式後,舉行了「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合作與交流(2020)研討會。本次活動的總策劃與學術主持人、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教授闡述了培訓計劃與研討會的初心與宗旨,同時指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從引進學習到探索創新的發展階段,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建設也面臨著新的使命,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和實踐更應強化產學研的融合,積極專注地探索優質文化產品的生成和不斷推進新型文化業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次培訓緊跟新時代步伐,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意人才的培養與塑造,為與文創相關的各界提供思維碰撞的平臺,也必將為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應用、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升與發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在為期一周的培訓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和交流委員會主任柳冠中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向勇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數字媒體研究所所長、京師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動漫創意研發中心總監肖永亮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教授;中國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梁建國教授;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鄒其昌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國際美學協會(IAA)總執委劉悅笛教授;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特聘專家/課程教授、暨南大學創意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林振中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故宮文創產品設計顧問、中國唯一獲得三次德國紅點設計至尊大獎(best of the best)的設計師邱豐順教授著名導師為學員們帶來10場內容豐富的頂級知識盛宴。


陳平介紹,本次培訓是疫情期間全國首個跨越港、澳、臺三地的線下高端培訓活動,培訓導師團可謂大師雲集,陣容強大,體現了暨南大學的高端聚能效應。本次培訓的成功舉辦必將進一步增進粵港澳青年設計人才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拓展國際視野、激發寬廣胸懷,鼓勵灣區的青年創意人用藝術提升社會的創新能力,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設計轉化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時代活力。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婧 通訊員向陽、李偉苗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高鶴濤 通訊員向陽、李偉苗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婉虹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
    資料圖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陳琛) 11月28日,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和香港清華同學會協辦的清華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管理與高級人才培養」論壇暨公共管理學院高端項目招生說明會在香港隆重舉行。
  • 李民斌委員: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紀娟麗)「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但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業就業率仍然不高。」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要通過積極創造就業創業條件,加強學習交流深度廣度,打造安居工程,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服務中心等舉措,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到內地創業就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前海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在第十章「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中,用一個專節闡述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作用和要求,提出「優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強化前海合作發展引擎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現場供求兩旺4月14日,在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的「精英天下·才博會」中高級人才招聘會上,一名企業招聘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天,515家用人單位提供5000多個中高端崗位,超6萬人次海內外人才入場,收到求職簡歷超10萬份。
  • 廣五學子勇奪粵港澳大灣區中學生科幻創意寫作比賽特等獎!
    喜報廣五學子勇奪粵港澳大灣區中學生科幻創意寫作比賽特等獎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研究中心、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廣州市中學生文聯舉辦的2019「科學●想像●表達」粵港澳大灣區中學生科幻創意寫作徵文活動中,廣州市第五中學成績驕人。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
  • 香港青年李培:粵港澳大灣區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新華社深圳9月9日電(記者閆然)「你好,我叫李培,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的創會主席。」剛落座,李培就迫不及待地跟記者打招呼。然後,他又笑了起來:「不好意思,我的普通話實在過於普通,我慢點講。」在香港出生、長大、就業,李培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會一直這樣下去。
  • 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啟幕 人才齊聚共話創新發展
    人才齊聚 共話創新發展   深圳迎第四個「人才日」,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同日啟幕  「只要有想法、沉得住氣,來深圳的每個人都有成才機會。」  論壇特設主旨演講環節,特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沈向洋,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2017年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等7位大咖嘉賓,給大家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01 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特徵與前景  縱觀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基礎紮實,經濟支柱產業電子信息集群優勢明顯;城市產業梯度分明,具有協同升級的基礎;創新以企業應用導向,企業創新動能強;人才吸引力節節高升,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 聚焦學前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師舉辦
    在現場,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超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教育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推動學前STEM教育合作發展,是從基礎階段推進科技創新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課題。
  • 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今天成立 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
    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今天成立 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籤訂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11日
  • 深圳「人才日」:人才齊聚 共話創新發展
    論壇特設主旨演講環節,特邀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沈向洋,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2017年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等7位大咖嘉賓,給大家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深諳灣區發展之道,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之初,就直接以落點於此:  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明顯:七成流入廣深,珠海最能留人
    在日前舉行的2019阿里雲廣東峰會上,由廣東省政府和阿里雲聯合舉辦的廣東工業智造創新大賽吸引了三千多支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企業的頂尖AI人才,在通過採用深度學習方法後,成功設計出專用的瑕疵檢測算法模型,整體準確率超過91%,有效解決了紡織行業質量檢測工序中對高質量花色布瑕疵檢查的「卡脖子」難題,對紡織業智能化升級帶來了巨大的突破。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創新體制機制,共創專業平臺,推進粵港澳氣象部門與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合作,實現氣象科技發展和業務應用更加協同、氣象人才交流互動更加便利、氣象信息產業發展更加彭勃,建成我國氣象科技深度合作示範區。氣象全球戰略輻射基地。利用粵港澳各地區位優勢,強化大灣區氣象科技人才創新資源配置能力,構建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 清華經管深圳研究院花落福田,將培養博碩、高管等人才
    按照建設思路,該研究院的主要任務包括: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引進、學科建設與智庫建設、合作與交流。其中,「學生培養」任務將立足深圳市和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需求,逐步開展博士、專業碩士和高管教育等教學項目建設和學生培養。培養對象包括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戰略型的科技企業家、熟悉科技發展又精通金融業務的金融科技領袖等。
  • 暨大美塑&暨南大學 ▏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兩大人才培養基地
    暨大美塑公司一直將人才培養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與暨南大學強強聯合,打造了兩大人才培養基地,共同培養在生物領域上具有創新性、複合型的高層次科研人才,實現產、學、研的良性互動;為暨大美塑公司生產創新且優質的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公司成為全球領先基因抗衰解決方案運營商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 人才集聚引項目 同頻共振促發展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焦實體經濟發展,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搭建人才發展平臺,優化人才服務保障,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為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實現重振虎威和高質量崛起提供人才保障。釋放政策紅利 強化人才保障人才發展,政策先行。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究其原因,在於廣州和深圳在科技人才培養、聚集和儲備上優勢顯著。與榜單同日發布的還有《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創新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本屆50強榜單中,核心業務涵蓋生物醫藥的企業居多,共23家,醫療器械企業15家,精準醫療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入圍企業共有15家,而涉及醫療服務領域企業有7家。
  • 中山大學開建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
    新華社廣州11月3日電(記者鄭天虹)記者2日從中山大學獲悉,由中山大學牽頭的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開始建設。為系統科學地組織科研力量和引領相關研究,合理有效利用空間天文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全國統籌布局建設四個CSST科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科學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個科學中心分別落戶在北京大學、國家天文臺和長三角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