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在現場400多位來自政府、投資機構、生物科技企業、科研院校及媒體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下稱「50強榜單」)隆重發布。
50強榜單發布廣深約佔比八成
在50強榜單中,聚集於廣州的企業最多,佔比42%;深圳僅次於廣州,佔比35%;位於珠海的企業佔比8%,位於香港的佔比7%。另有部分企業分布於佛山、中山、東莞等地。究其原因,在於廣州和深圳在科技人才培養、聚集和儲備上優勢顯著。
與榜單同日發布的還有《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創新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本屆50強榜單中,核心業務涵蓋生物醫藥的企業居多,共23家,醫療器械企業15家,精準醫療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入圍企業共有15家,而涉及醫療服務領域企業有7家。
畢馬威中國華南區生物科技稅務主管合伙人羅健瑩表示,「今年上榜的50家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來自醫療器械、生物製藥以及醫療服務等領域,它們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亮眼,已具備進一步發展成為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中堅力量的實力。未來,大灣區將依託產業集群效應和政策紅利繼續引入優質資本,為區內生物科技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備受灣區外企業關注區外力量加速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生物科技產業聚集的重要區域,區域內產業集聚優勢明顯,上下遊產業鏈完備,吸引了眾多知名龍頭企業、生物科技創新企業在大灣區進行深入布局。本次50強評選,也備受灣區外企業青睞,這些企業紛紛表示非常看好大灣區的發展潛力,抓住大灣區著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新機遇,積極擴張大灣區業務發展版圖。
「50強評選並不僅僅是評選出一個榜單,更重要的是為生物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資源對接的產業平臺,滿足各個發展階段的企業的融資、媒體曝光宣傳、財稅指導以及產業載體等需求。通過專題研討會、融資路演、媒體專訪、銀行授信、項目孵化等增值服務,助力上榜企業把握機遇和發展方向,培養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創新生態,促進生物科技產業發展」,廣東醫谷執行總裁謝嘉生表示。
本次評選範圍涵蓋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與技術、醫療服務三個領域,從創新技術、市場應用、資本三個維度,全面評估參選企業的技術創新度和未來發展前景,由政府機構、第三方研究、專業投資、醫療機構等評委專家團,在走訪企業深入調研後,評選權威創新企業名單。評選活動於2020年7月正式啟動,歷時4個月,受到了政府與業界的熱切關注,灣區內、外生物科技企業積極參與。
政、商、學各界大咖齊聚南沙共探生物科技的「大灣區機遇」
在峰會舉辦期間,南沙作為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的主場,來自政、商、學各界大咖齊聚南沙,深度碰撞思想與智慧,共同探討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分享創新發展新思考。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正蓄能待發,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南沙被賦予科技領域的核心地位,正著力打造「創新高地」的城市名片。
南沙區政協副主席,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商務局局長謝曉暉在推介中談到,近年來,南沙充分發揮自貿區先行先試優勢,創新發展活力不斷激發,地區生產總值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及增速全市第一。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創新優勢和產業優勢,南沙正在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集聚了一批抗腫瘤、疫苗、基因編輯、人工玻璃體、介入耗材領域的優質生物科技公司。南沙還出臺了《促進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對落戶南沙的生物技術企業,在硬體建設、創新研發、成果轉換、平臺建設、經營成本、人才保障、金融保障等方面予以堅實保障,同時對獲得廣州市生物醫藥專項政策經費獎勵的新藥項目,給予1:1資金配套獎勵。
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