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2021-01-20 南方新聞網

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在現場400多位來自政府、投資機構、生物科技企業、科研院校及媒體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下稱「50強榜單」)隆重發布。

50強榜單發布廣深約佔比八成

在50強榜單中,聚集於廣州的企業最多,佔比42%;深圳僅次於廣州,佔比35%;位於珠海的企業佔比8%,位於香港的佔比7%。另有部分企業分布於佛山、中山、東莞等地。究其原因,在於廣州和深圳在科技人才培養、聚集和儲備上優勢顯著。

與榜單同日發布的還有《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創新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本屆50強榜單中,核心業務涵蓋生物醫藥的企業居多,共23家,醫療器械企業15家,精準醫療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入圍企業共有15家,而涉及醫療服務領域企業有7家。

畢馬威中國華南區生物科技稅務主管合伙人羅健瑩表示,「今年上榜的50家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來自醫療器械、生物製藥以及醫療服務等領域,它們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亮眼,已具備進一步發展成為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中堅力量的實力。未來,大灣區將依託產業集群效應和政策紅利繼續引入優質資本,為區內生物科技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備受灣區外企業關注區外力量加速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生物科技產業聚集的重要區域,區域內產業集聚優勢明顯,上下遊產業鏈完備,吸引了眾多知名龍頭企業、生物科技創新企業在大灣區進行深入布局。本次50強評選,也備受灣區外企業青睞,這些企業紛紛表示非常看好大灣區的發展潛力,抓住大灣區著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新機遇,積極擴張大灣區業務發展版圖。

「50強評選並不僅僅是評選出一個榜單,更重要的是為生物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資源對接的產業平臺,滿足各個發展階段的企業的融資、媒體曝光宣傳、財稅指導以及產業載體等需求。通過專題研討會、融資路演、媒體專訪、銀行授信、項目孵化等增值服務,助力上榜企業把握機遇和發展方向,培養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創新生態,促進生物科技產業發展」,廣東醫谷執行總裁謝嘉生表示。

本次評選範圍涵蓋醫療器械、生物醫藥與技術、醫療服務三個領域,從創新技術、市場應用、資本三個維度,全面評估參選企業的技術創新度和未來發展前景,由政府機構、第三方研究、專業投資、醫療機構等評委專家團,在走訪企業深入調研後,評選權威創新企業名單。評選活動於2020年7月正式啟動,歷時4個月,受到了政府與業界的熱切關注,灣區內、外生物科技企業積極參與。

政、商、學各界大咖齊聚南沙共探生物科技的「大灣區機遇」

在峰會舉辦期間,南沙作為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的主場,來自政、商、學各界大咖齊聚南沙,深度碰撞思想與智慧,共同探討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分享創新發展新思考。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正蓄能待發,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南沙被賦予科技領域的核心地位,正著力打造「創新高地」的城市名片。

南沙區政協副主席,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商務局局長謝曉暉在推介中談到,近年來,南沙充分發揮自貿區先行先試優勢,創新發展活力不斷激發,地區生產總值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及增速全市第一。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創新優勢和產業優勢,南沙正在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集聚了一批抗腫瘤、疫苗、基因編輯、人工玻璃體、介入耗材領域的優質生物科技公司。南沙還出臺了《促進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對落戶南沙的生物技術企業,在硬體建設、創新研發、成果轉換、平臺建設、經營成本、人才保障、金融保障等方面予以堅實保障,同時對獲得廣州市生物醫藥專項政策經費獎勵的新藥項目,給予1:1資金配套獎勵。

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

相關焦點

  • 生物科技創新企業交流峰會暨第二屆灣區生物科技50強企業頒獎典禮...
    50強創新評選 挖掘灣區生物科技「獨角獸」 本次峰會同期還舉辦了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 此次評選由政府機構、研究機構、投資機構、醫療機構等組成的權威專家評審團,根據企業生命發展周期劃分,從創新技術、市場應用、資本三個維度,通過實地走訪,與企業面對面座談,全面評估參選企業的技術創新度和未來發展前景,最終確定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企業50強榜單。評選活動於2019年4月正式啟動,歷時5個月,受到了政府與業界的熱切關注以及灣區內生物科技企業的積極參與。
  • 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榜單:科技與製造TOP30率先出爐!
    這50家公司,它們成長於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股強而新的商業勢能正在快速上升。 無冕財經聯合主辦的2020年度GBA50(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公司50)第一個分榜單「科技與製造」,正式揭曉。
  • 【榜單發布】第八屆港股100強
    新進入本屆「綜合實力100強」主榜單的企業多達40家。其中科技和生物製藥是新者最多兩大板塊。科技板塊新進者包括美團-W、小米集團-W等多家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而生物製藥板塊新進者則包括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翰森製藥、藥明生物在內的多家製藥企業。
  • 雙抗創新藥賽道龍頭——康方生物科技港交所掛牌上市!
    50強動態「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評選活動(簡稱50強評選活動)是由廣東中創產業研究院和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50強評選活動匯集多方力量,權威評審團實地走訪,採用大數據創新標準評選體系,50餘家媒體實現億級曝光宣傳,傾力打造灣區醫療產業風向標。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評選活動將在2020年6月份啟動,一如既往的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生物技術發展歷程、發展現狀與趨勢,共同發掘和培育生物科技未來獨角獸,推動大灣區生物科技行業的發展。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智繪美好大灣區」的第三章,則是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現狀與問題、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借鑑之上,對大灣區各城市產業協同發展、核心城市定位、高房價以及金融資產市場如何支持科技創新打造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建議輸出,以茲相關決策者參考。
  • 立足深圳 中國昌盛集團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經濟創新大會拉開帷幕
    2018年11月25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經濟促進大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會議主要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方向引進人才,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等方面的問題。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專家齊聚 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屆腫瘤免疫細胞治療論壇圓滿成功
    為了抓住免疫治療浪潮中的時代機遇,11月20日,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屆腫瘤免疫細胞治療論壇在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成功舉辦。幾位致辭嘉賓從大灣區獨特的地理和政策優勢為出發點,對在大灣區的框架下,生物科技企業如何充分發揮這些優勢,言簡意賅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最新世界500強地圖:中國133家位居榜首,粵港澳大灣區21家入圍
    最新世界500強地圖:中國133家位居榜首,粵港澳大灣區21家入圍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  2020-08-11 8月10日,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在全球收入最高的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他談到,科學儀器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誰在高端科學儀器上擁有話語權,誰就能佔據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的高地,誰就能把握創新發展的先機。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高端科學儀器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契機。
  • 吳伯凡: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力場」
    我演講的題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力場」,前兩年流行一本書叫做《創新與社會》,將一個社會的繁榮理解為一個場,就象磁場,各種電磁場一樣,一旦這個場建立後,各種要素進入後,就會產生力量的乘數效應,不是加法,而是巨大的放大作用。
  •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高新技術企業比重高  在世界上,灣區都是創新發展的高地。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三地科技研發、轉化能力突出,擁有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大科學工程,創新要素吸引力強,具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舊金山灣區,經濟之強地位之高,始終為人津津樂道。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 南科大的2019年:創新,再創新!
    、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京揭曉。2019年11月2日,2019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5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其中深圳兩名獲獎者均來自南方科技大學,他們是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席教授蔣興宇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劉瑋書,分別榮獲前沿交叉領域和能源環保領域「科學探索獎」。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科創走廊蓄能量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題:科創走廊蓄能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新華社記者 孫飛、王豐位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學城,今年核心區建設項目已有6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這裡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近期,致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學城。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現場供求兩旺4月14日,在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的「精英天下·才博會」中高級人才招聘會上,一名企業招聘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天,515家用人單位提供5000多個中高端崗位,超6萬人次海內外人才入場,收到求職簡歷超10萬份。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來源:中新網中新網2月2日電日本《中文導報》近日刊發社論稱,2019年新年伊始,中共廣東省委在1月3日召開了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了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標。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為代表的世界級灣區相比較,粵港澳在區域優勢、經濟體量、人口規模、土地面積等方面或已望其項背,但在人均發展水平、城市化精細管理、高質量人文生活品質、開放式創新所需要的自由環境等方面尚有差距。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縱深,可以搭建更大的舞臺、書寫更宏偉的篇章,對中國經濟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巨大。
  • 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產業結構「三個為主」 四大支柱產業分析(附圖表)
    粵港澳大灣區中,粵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而各有優勢。其中,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深圳是一座因創新而生的城市。發行新中國第一支股票、敲響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深圳從特區創立之初率先衝破舊觀念,傳播新思想,以一個又一個「第一」為中國改革發展創新探路。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為了讓各界更好地了解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演進、競爭格局和行業發展情況,洞察產業熱點和前景機遇,適時推出一本對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做出全景式解讀和縱深化研究的藍皮書,將有助於政府、科技界、產業和投資界掌握人工智慧的最新發展趨勢,從而找準發力點,撬動產業的快速發展,助推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