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科創走廊蓄能量

2020-08-04 中國日報網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題:科創走廊蓄能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

新華社記者 孫飛、王豐

位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學城,今年核心區建設項目已有6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這裡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近期,致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學城。深圳灣實驗室主要開展生命信息、生物醫藥等方向研究,由深圳市科創委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共同舉辦,協同深港澳相關單位合作共建。

深圳灣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說,實驗室目前初步完成了建設規劃制定、科技支撐平臺建設等工作。目前已組建49支科研團隊,今年針對新冠肺炎開展聯合攻關,在核酸測序、抗體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不僅是深圳灣實驗室,近年來,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中科院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在惠州動工、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建設有序推進,一批重大創新載體正在粵港澳大灣區拔地而起。

一些業界人士認為,這些大科學裝置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研究加速前行,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深圳市科創委副主任鍾海說,隨著創新載體建設順利推進,當地科技創新也將進入源頭創新持續突破、產業創新不斷提升「雙輪驅動」的新階段。

大灣區不僅有「大塊頭」增添「大智慧」,隨著要素、資源流通日漸頻繁,「小而美」的合作創新「星星之火」,也越燒越旺、閃亮灣區。

香港青年陳昇越來越忙了。

5年前,他從香港來到深圳前海,創辦了解決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裡」的進口零食電商平臺。他的創業項目經營發展順利,但他有時看到身邊的香港青年來深創業遇到困難,這令已熟悉環境的陳昇感覺「需要做點什麼」。

「我現在將更多時間用於幫助香港青年來深創業『牽線搭橋』,目前已為深圳多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引進了200多個港資企業和創業團隊。」陳昇說。

來自前海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1季度,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446家,其中港澳臺及國際團隊227家。

不僅是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圳河套等一系列創新「支點」,正串起大灣區的「創新項鍊」,加速形成更廣泛的合作創新熱潮。

在位於深圳河套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居民丁克創立了一家專注三維機器視覺及機器人應用系統的高科技企業。「以深圳為總部研發中心,佛山、東莞等地為組裝應用中心,並依託香港高校資源進行基礎科學研究和前端研發,可以充分真正發揮大灣區產學研鏈條的優勢。」他說。

在不少專家看來,從過去的招商引資、要素互補,粵港澳大灣區正駛入全方位、全領域、全鏈條深度融合、創新合作的新階段。

目前,廣東省正加快研究編制《(2020—2022年)廣東省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行動方案》。

「在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下,我們的資金可以流動到香港的高校,促進源頭創新,我們也可以吸引香港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我們這裡落地轉化,並吸引一大批港澳青年從事成果轉化的相關工作。」清華珠三角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德保說。

「香港、澳門具有國際化優勢,廣東則有完善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要持續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空間布局,讓創新的外溢空間不斷擴展。

編輯:郭潔宇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舊金山灣區環繞美國西海岸,主要包括舊金山半島上的舊金山、東部的奧克蘭和南部的聖荷西等,其中,矽谷正是整個灣區的核心所在,並被一條「軸線」——101公路貫穿,串聯特斯拉和優步等科創標杆企業,形成世界聞名的高新科技創新走廊。
  • 聚焦學前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師舉辦
    12月5日,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論壇主題為粵港澳學前 STEM 教育,來自粵港澳的七百餘位教育專家和一線幼兒園教師線上線下共同探討。
  • 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空間規劃出爐
    依照寧波「打造高素質人才發展重要首選地、優勢領域科技創新策源地、國際智能製造新高地、優質創新資源集成地、創新創業生態示範市」的總要求,本次規劃提出將甬江科創大走廊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引領性科創策源地」的總目標,實現「全球新材料創新中心」、「全國工業網際網路與智能製造發展高地」與「創新創業生態最優區」三大功能定位。
  • 2020年東莞科技工作交出亮眼答卷:躋身國家科創大局 打造源頭創新...
    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在東莞舉辦。東莞時間網1月15日訊 2020年,東莞市科技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以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總抓手,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全鏈條創新體系。
  • 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近日,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大灣區灣情、水情,深入分析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形勢,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的總體布局,明確了2025年、2035年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目標任務。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如何?如何做好保障措施?
  • 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已經明確
    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讓創新要素沿著新通道開啟加速度。今年1月,作為廣東省政府2019年「一號文件」——「科創12條」《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對外公布。其中,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向港澳開放、省財政科研經費可跨境港澳使用的改革突破,令不少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大感振奮。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促進會籌備工作宣告啟動。以國內質譜領域龍頭企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為代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出邀約,以期在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實現協同發展。「高端科學儀器研製投入大、周期長,培育上下遊產業不容易。」禾信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周振對此深有感慨。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智繪美好大灣區」的開章,將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格局入手,勾勒大灣區「城」「產」「人」鮮明的發展特徵與存在的障礙;抓住未來發展因子「產」、落點於「城」,研究大灣區世界創新高地藍圖下,各城產業發展的差異化優勢與不足;進而著墨「城」,重點梳理各城的運營邏輯差異,尋找各城市運營的長處與短板。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在現場400多位來自政府、投資機構、生物科技企業、科研院校及媒體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下稱「50強榜單」)隆重發布。50強榜單發布廣深約佔比八成在50強榜單中,聚集於廣州的企業最多,佔比42%;深圳僅次於廣州,佔比35%;位於珠海的企業佔比8%,位於香港的佔比7%。另有部分企業分布於佛山、中山、東莞等地。
  • 粵港澳大灣區唯一!深圳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重磅發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 何 鑫 伴隨著「峰在哪裡——生物醫藥技術與安全」深圳BT產業領袖峰會的正式召開,全市「十四五」期間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重點打造的五大園區之一、深圳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生物藥為產業定位的專業化園區——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
  • 大灣區四大重點實驗室「開跑」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教授楊永聰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批實驗室將為當地主導產業提供新的動能,「廣佛深莞四個城市的主導產業正處於一個上升周期,而要真正形成世界一流的產業集群,還需要非常強勁的科研儲備力量,而這幾個實驗室的建設,正好提供了這方面的支撐。」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新高地
    作為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百強區之首順德高端製造業的集聚區,佛高區順德園打造集產業集群、產業服務體系、高品質公共空間於一體的高質量發展空間,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搶灘落地,助力順德打造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廣東省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包括「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等內容;2017年4月7日,國家發改委制定印發了《2017年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要點》;2017年4月11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林鄭月娥時談到「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 吳伯凡: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力場」
    知名媒體人、財經評論員吳伯凡7月22日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題目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力場」》。  以下是演講全文:  吳伯凡:題目特別大,時間特別短,水平有限。我演講的題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力場」,前兩年流行一本書叫做《創新與社會》,將一個社會的繁榮理解為一個場,就象磁場,各種電磁場一樣,一旦這個場建立後,各種要素進入後,就會產生力量的乘數效應,不是加法,而是巨大的放大作用。
  • 深扒粵港澳大灣區:中山市「東承西接」大灣區 加快落實三個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重要的灣區之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 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2月16日,「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時頻網絡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大會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肇慶舉行。大會透露,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範網將於四年內建成。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