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大灣新區將聚焦八大產業 三條主線布局
策略-李立峰:「9+2」城市群,珠海本地股、港口、地產等依次將受益
一、恰逢香港回歸20周年慶窗口期,中央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今年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上升為國家戰略,媲美世界三大灣區的第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新引擎受到世界矚目。廣東省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也包括「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等內容;2017年4月7日,國家發改委制定印發了《2017年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要點》;2017年4月11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林鄭月娥時談到「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二、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9+2」,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定位為:世界級城市群。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模將近1.4萬億美元。
粵港澳大灣區,最顯著的特點是,從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是當今世界,發展條件好的、競爭力強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灣區。
三、「大灣區城市群」的提出,實質上是港澳在內的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的升級版,上升為國家戰略
從過去三十多年前店後廠的經貿格局,升級成為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最重要的示範區;從區域經濟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
四、六個方面謀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銀河證券,截至日期:2017-04-11
根據廣東省發改委何寧卡提議,未來重點從六個方面謀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共建「一中心三網」,形成輻射國內外的綜合交通體系;
二是打造全球創新高地,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創新平臺,構建開放型創新體系,完善創新合作體制機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共同體,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三是攜手構建「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深化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經貿合作,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打造CEPA升級版;
四是培育利益共享的產業價值鏈,加快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先導區。加快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集群;
五是共建金融核心圈,推動粵港澳金融競合有序、協同發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臺,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要素雙向開放與聯通,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於「一帶一路」的金融樞紐,形成以香港為龍頭,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以南沙、前海和橫琴為節點的大灣區金融核心圈;
六是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共建健康灣區,推進社會協同治理,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綠色、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城市群。
五、大灣新區將聚焦「八大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將緊緊圍繞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國際教育培訓、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商貿服務、休閒旅遊及健康服務、航運物流服務、資訊科技等八大產業。
投資建議:三條投資主線布局
1、「粵港澳大灣區」最為受益的核心區:珠海市本地股。依次推薦受益標的:珠海港、格力地產、世榮兆業、恒基達鑫、珠海中富等;
2、大基建類。
2.1)港口、物流、航運、高速公路。依次推薦受益標的:廣州港、鹽田港、深赤灣A、粵高速A、中遠海特、深高速等;
2.2)房地產(土地儲備)。依次推薦受益標的:招商蛇口、珠江實業、香江控股、天健集團、深物業A等
2.3)水泥、玻璃、路橋施工、水利工程、園林工程。依次推薦受益標的:塔牌集團、南玻A、達安股份、粵水電、棕櫚股份等;
2.4)機械(樓宇設備)。依次推薦受益標的:快意電梯、廣日股份等
3、休閒旅遊類,推薦受益標的:嶺南控股等。
交運-蘇寶亮:粵港澳大灣區無論是內通還是外聯,陸運還是水運都佔盡優勢
粵港澳灣區是廣東乃至全國高速路網最密的地區,直至2016年底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近7000公裡,居全國第一。以「九縱五橫兩環」為主骨架,以加密線和聯絡線為補充,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以沿海為扇面,以沿海港口(城市)為龍頭向山區和內陸省區輻射的路網,全省67個縣(市)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目標。粵港澳大灣區處於全國高速公路網最密集地區的核心。
未來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大道、深茂鐵路和虎門二橋的建成通車,加上原有的虎門大橋,跨珠江口的通道就有五條,必將大大縮短珠江口兩岸的交通距離和成本,珠三角將從原來的A字形變成真正的三角形。
其次,粵港澳大灣區既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也是第三條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有關構想以深圳港為代表的廣東沿海港口群為起點,昆明為樞紐,經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終抵達荷蘭鹿特丹港。此外,通過江門、佛山沿西江可西進廣西、貴州和雲南。由此可見,粵港澳大灣區無論是內通還是外聯,陸運還是水運都佔盡優勢。
國金交運研究團隊重點推薦標的:粵高速、深高速、深圳機場和中遠海特(請參照我們的深度報告);同時積極參與深赤灣、鹽田港、廣州港和珠海港。
粵高速A:粵高速2016年實現淨利潤10億元,同比增長44%;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36元(含稅)。公司成本控制得當,2016年公司營業利潤率達到52.6%,較15年提升約11%,主要原因是:(1)由於車流量提升,通行費業務毛利率提升1.12%,主業毛利較上期多1.17億元;(2)有息負債規模下降及利率降低,致使財務費用減少約1.4億元。(3)佛開公司本期收到國道325九江大橋提前終止收費第二期補償款6,077萬元,上年同期收到2,000萬元,影響營業外收入同比增加約4000萬元。打造「高速公路+投資」雙輪驅動模式,公司定增引進復星集團,保利地產及廣發證券戰略投資者,將開拓相關多元化產業。2016年分紅率達到70%,按當前股價公司股息率約4.6%,攻防俱佳。預計公司2017-19年EPS為0.55/0.62/0.7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深高速:深高速2016年實現淨利潤為10億元,同比增長90.5%。扣非歸母淨利率實際較上期有大幅上升約4.7億元。鞏固收費公路主業,首個環保項目落地:公司堅定在未來發展高速公路主業,積極探索優質路產,以PPP模式參與外環A段建設。探索多元化發展,梅林關城市更新項目、參股貴州銀行及貴龍項目均將在未來貢獻超額收益。同時公司現積極探索大環保業務,打開未來發展空間。去年底董事會批准參與深汕特別合作區南門河綜合治理項目,首個環保項目正式落地,總投資將不超過3.2億元。
深圳機場:2016年實現淨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7.8%。積極推動「國際化戰略」落地,機場國際業務取得歷史性突破:憑藉「國際航空樞紐」定位與城市國際化發展的重大機遇,深圳機場通過積極協調,將90%新增航班時刻用於開通國際航線。深圳機場全年新開國際航線12條,加密7條,完成國際旅客吞吐量223萬人次,同比增長34.3%,佔客運總量5.3%,此次機場內航內線提價,國內機場裡深圳機場彈性最大。深圳機場上升為區域航空樞紐,在「十三五」期間開通飛往歐洲3大航空樞紐和北美6大核心城市的的國際幹線,隨著粵港澳灣區的建設,深圳機場面臨難得的國際化發展機遇。
深赤灣:是大型貨櫃碼頭和散雜貨碼頭,還是世界第四強貨櫃港,主要從事貨櫃、散雜貨碼頭及港口配套業務的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公司擁有華南地區重要的進出口港口區—赤灣港區碼頭。2016年深圳港完成貨櫃吞吐量2411萬標箱,佔當年中國貨櫃吞吐量的11%,排名全球第三;深圳港分為東部港區和西部港區,東部港區為鹽田港,西部港區為赤灣、蛇口、媽灣、大鏟灣。鹽田港主營貨櫃業務,赤灣港經營貨櫃及散雜貨的裝卸業務。深赤灣A2016年貨物吞吐量為6780萬噸,同比增1.8%,貨櫃吞吐量為504萬標箱,同比增5.8%。深圳港口未來存在整合預期,猜想之一招商局港口整體國內資產注入深赤灣A.
廣州港:廣州港是珠江三角洲最大的港口之一,地理位置優越,腹地廣闊,內貿為主。珠三角地區龍頭港口。公司主要運營泊位68個,完成廣州港全港75%的貨物吞吐量和85%的貨櫃吞吐量。港口具備區域壟斷特徵,經濟腹地決定港口質地。公司經濟腹地遼闊,包括我國南方的大部分省市,直接經濟腹地為珠江三角洲及廣東省。雖然珠三角地區港口分布密集,但公司主要貨櫃泊位——南沙港區在承攬珠三角洲西部、北部貨源具備短途運輸優勢。通過南沙港區三期工程建設,公司將擴大貨櫃吞吐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本次募投項目,募集資金15.5億元,用於南沙港區三期工程建設,包括4個10萬噸級貨櫃泊位、2個7萬噸級貨櫃泊位和24個2千噸貨櫃泊位,設計通過能力570萬噸/年。公司上市後,可以充分利用粵港澳灣區發展機遇進一步發展。
地產-胡華如/賈翔夫:看好深圳和珠海
我們從3月下旬調高地產投資評級至買入以來地產板塊從3月底短暫回調,4月開始上攻,接下來我們看好從京津冀輪動到粵港澳大灣區的主題投資機會;
粵港澳主題涉及到的相關公司,主要在廣州、深圳和珠海,我們主要看好深圳和珠海,因為廣州的受益程度相對沒有那麼直接,深圳的地產上市公司招商蛇口是龍頭,我們還看好華僑城和南山控股,珠海看好華發股份和世榮兆業。
深圳:
招商蛇口:整合招商地產以後公司的主營業務從單一的地產變身為郵輪、園區和社區三塊,園區產業可以充分受益粵港澳區域主題,按照業績承諾招商蛇口的也是處在地位,重估淨資產26元,目前股價20元,我們推薦;
華僑城:公司地產+旅遊轉變為旅遊地產+特色小鎮,我們看好在國改的背景下公司的發展,業績增速超過40%,我們認為估值比較有優勢;
南山控股:物流地產的稀缺標的,南山集團下唯一A股上市平臺,將整合B股深基地,受益於深圳土地儲備和物流地產項目,具有拿地方面的優勢。
珠海:
華發股份:二線藍籌,業績增速確定,公司項目儲備主要在珠海,華發集團佔據珠海一級開發60-70%,地產開發的持續性強,業務拓展到武漢、廣州等區域,業績結算到了高峰期,成長性非常確定。除了傳統地產,華發股份也在拓展商業、園區等新興領域。
世榮兆業:珠海鬥門區項目佔比最大的開發商,項目估值顯著低估的標的,彈性比較大的小市值標的。
建材-賀國文/閆廣:特區建設,基建先行
李克強總理再次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簡單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主要是深圳,東莞,廣州南沙,中山,珠海和香港,澳門組成的海灣區,我們認為任何特區的建設,基建先行,從目前在建的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可以看出來,而基礎建設離不開水泥,混凝土及管材等原材料,後期房屋建設則與玻璃、幕牆等地產後市場相關。
首先從最受益的板塊水泥、混凝土和管材來看。塔牌集團作為粵東水泥龍頭,其熟料產能有852萬噸,已形成惠州、梅州和福建武平三大水泥生產基地,其中惠州緊鄰東莞和深圳,惠州基地完全可以覆蓋深圳、東莞等地水泥需求,從今天下午其直線拉漲停可以看出,其為直接受益標的;其次是在港股上市的華潤水泥,目前華潤水泥熟料產能為6400萬噸,為國內第四大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商品混凝土產能達到3810萬立方米,主要覆蓋華南地區,廣東廣西為其主要產銷地,目前華南水泥均價380元左右,未來上漲預期仍然強烈,華潤水泥將直接受益於量價齊升帶來的紅利。
從混凝土來看,深圳本地企業深天地A將受益,目前深天地產能為300多萬方,生產基地主要在深圳和株洲,長期以來,為深圳重點工程、地標建築提供了大量優質商品混凝土,產品已覆蓋整個深圳市,從2016年銷售收入來看,深圳地區佔比達到69.16%,佔主導地位,將充分受益於周邊的基建投資。其次華潤水泥和塔牌集團也有部分混凝土業務。
從管材來看,中國聯塑和雄塑科技位居佛山,中國聯塑為港股上市標的,目前產能有200萬噸,為全國最大的PVC生產企業,其中華南地區產能大約佔比60%,;雄塑科技為在創業板上市的次新股,產能在15萬噸以上。
從房地產後市場來看,玻璃和幕牆將受益,深圳本地企業南玻A和信義玻璃受益,其中信義玻璃在港股上市,二者為國內工程玻璃做的最出色的企業,南玻在東莞有生產基地,信義玻璃在深圳、東莞和江門都有生產基地,將完全覆蓋整個灣區;其次是幕牆,作為本地企業,中航三鑫和方大集團為當地幕牆龍頭企業,應天時地利,也將分一杯羹。
總體來看,受益標的:
水泥:塔牌集團和華潤水泥(港股);
混凝土:深天地A;
管材:中國聯塑(港股)和雄塑科技
玻璃:南玻A和信義玻璃(港股)
幕牆:中航三鑫和方大集團
旅遊-樓楓燁:推薦嶺南控股
一、公司概況
公司大股東為嶺南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廣州國資委。主營業務:品牌酒店管理業務、自有產權酒店運營業務
1、綜合型酒店,品牌管理賓館業務雙運營。廣州嶺南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以旅遊和食品為主業,依託酒店、旅遊、會展、食品四個產業發展平臺,業務範圍和渠道網絡遍及中國和世界各地主要旅遊城市和地區。作為一家綜合性的酒店集團,公司所從事的主要業務分為品牌酒店管理業務和自有產權酒店運營業務。
2、收購嶺南酒店,單體酒店轉型品牌運營商。公司品牌管理業務主要由全資子公司嶺南酒店負責。其酒店管理業務的經營模式主要為向其管理的酒店項目輸出品牌、管理、中央預訂等服務,從管理項目中收取相應的費用以獲得收入利潤。嶺南酒店是一家民族品牌酒店管理企業,自2014 年進入上市公司以來,嶺南酒店連續三年的年度營收增長比例分別為33.72%、20.99%及33.62%,表現出較好的成長性。
3、逐步擴大品牌管理項目,強化核心管理品牌.2016年度,在深耕華南區域的基礎上,嶺南酒店成功拓展了佛山美的鷺湖嶺南花園酒店、江西吉安廬陵東方賓館、番禺威利嶺南東方酒店等10 個項目,以大旅遊產業鏈為支撐的項目拓展新模式和區域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擁有「嶺南花園酒店」、「嶺南東方酒店」、「嶺南五號酒店」、「嶺南佳園度假酒店」和「嶺南佳園連鎖酒店」等五個核心系列品牌,公司在增加管理項目同時強化自身5大品牌酒店管理能力,全方位發展。
4、發展中高端精品酒店,強化民族品牌意識。一方面,目前國際酒店管理品牌在高端酒店市場處於主導地位,而國內酒店民族酒店品牌意識已經覺醒;另一方面,中端酒店已經崛起,嶺南酒店將積極加入中端酒店發展契機。從長遠來看,高端酒店已經處於飽和狀態,而發展民族特色的酒店管理品牌空間廣闊。
5、自有產權酒店運營業務進入回暖階段。公司自有產權酒店運營業務主要指「嶺南東方酒店」品牌旗艦店——「東方賓館」的運營管理,該業務的經營模式主要是通過東方賓館的住宿、餐飲、會議、商鋪銷售等獲取收入利潤。高星級酒店行業經過前幾年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逐步進入緩慢回升階段,「東方賓館」主動適應宏觀環境和市場調整的變化,一直保持穩定的經營水平。
二、投資邏輯
1、公司完成資產重組,中華大酒店、花園酒店、廣之旅並表業績提升。公司向重組交易對方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廣之旅90.45%股權、花園酒店100%股權及中國大酒店100%股權現已完成,2016年度,廣之旅(持股90.45%)實現營收47.99億元,同比增長4.54%,淨利潤 6,160.96 萬元,同比增長17.51%;花園酒店(持股100%)實現營收4.60億元,同比下降1%,淨利潤4,667.98 萬元,同比增長8.13%;中國大酒店(持股100%)實現營業收入2.74億元,同比下降9.58%,淨利潤749.33 萬元,同比下降16.14%。本次資產重組涉及的標的企業繼續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水平(尚未並表,營收數據都未經審計).
2、國企改革煥發活力,員工持股產生激勵效應。本次收購的廣之旅主要經營出境遊、國內遊、入境遊等業務,以及酒店住宿、景區門票、航空票務等代理預定服務,其業務具有「輕資產」的特點。出境遊產品是廣之旅主要的收入來源,產品覆蓋了歐洲、東南亞、澳新、美洲、日韓、非洲中東、港澳臺地區等目的地。作為華南地區業內領先的旅行社,廣之旅擁有豐富的客源和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在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花園酒店與中國大酒店是中國首批五星級酒店,在國內酒店行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地位,花園酒店與中國大酒店是中國首批五星級酒店,在國內酒店行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地位。並且本次配套定增引進大規模員工持股計劃將極大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效率。
3、募投資金打造泛旅遊生態圈,促進持續盈利能力的提高。本次募集配套資金打造「易起行」泛旅遊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一方面可以提升旅行社板塊與酒店板塊的業務協同與融合進程,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在國內主要區域中心的業務布局,以及全球主要旅遊目的地的資源掌控,加速構建嶺南控股泛旅遊生態圈,促進嶺南控股持續盈利能力的提高。
4、南沙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核心門戶城市,公司在南沙投資了大角山酒店,投資額2個億。預計酒店設計規劃客房數量約300多間,配套餐廳、各類會議室及一系列休閒娛樂設施。預計大角山酒店運營第一年的營收約為1億元,運營第十年的營收水平達到約2億元;預計運營第一年的虧損約為3000萬元,約在運營第八年實現盈虧平衡,運營第十年的淨利潤約為400萬元。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政策風險
安信證券:粵港澳大灣區耀世而出 戰略有望延續深圳特區(附股)
主題重點組合:
珠海港、鹽田港、格力地產、香江控股、塔牌集團、天健集團、招商蛇口、比亞迪、東江環保.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1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林鄭月娥,頒發任命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國務院第678號令。同時指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
粵港澳大灣區已被列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被重點提及: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另外,珠港澳大橋主體工程也已經完工,預計進展順利的話有望於今年年底通車。
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珠三角9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共同構成的新型城市群。按照目前的城市群體量已經是僅此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的全球第四大灣區,考慮到其城市發展較為平衡,有望出現多個核心城市的多核心灣區,其中期模式可能會與舊金山比較類似。
我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將與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共同構築從北到南的三大城市群,「一帶一路」則將三大城市群串聯起來,擴大中國在對外經貿上的影響力。粵港澳大灣區由於擁有香港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商貿中心,其在戰略側重點方面有望延續深圳特區的思路,打造成為我國新的對外開放的高地。
具體到投資邏輯上,粵港澳自貿區的主題行情可以參照雄安新區和上海自貿區的行情經驗並結合灣區自身的特點進行把握。我們認為受益邏輯最為直接的是灣區內的房地產、基建、交運公司,這個投資思路在雄安新區、自貿區上都已經獲得反覆驗證了,另外考慮到珠港澳灣區是要打造以現代服務業、現代製造業為支撐的外向型新型城市群,建議關注灣區內的金融、旅遊、高端製造、環保等產業的上市公司。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相關公司為:地產(格力地產、香江控股、華發股份、招商蛇口、世榮兆業、世聯行、珠江實業、深深房等)、基建(塔牌集團、天健集團、粵水電等)、交運(珠海港、深赤灣、鹽田港、廣州港、廣深鐵路、中遠海特等)、金融(越秀金控、廣發證券、力合股份等)、旅遊(華僑城A等)、高端製造(佛山照明、國光電器、比亞迪等)、環保(東江環保等).
風險提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晚於預期
方正證券:粵港澳經濟規模近10萬億 未來著眼三大方向
宏觀任澤平、易斌點評粵港澳城市群規劃加速
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事件:
據新華社報導,4月11日,李克強會見新晉香港特區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目的就是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的交流合作,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
點評:
1)「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不斷推進,上升成為國家戰略。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提構建「灣區經濟」,2015年3月,「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指出要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2015年11月,廣東「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2016年3月,國務院提出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提出,2017年擬啟動珠三角灣區等跨省域城市群規劃編制。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此次李克強再次強調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得到國家層面的確認,區域經濟發展將迎來新機遇。
2)粵港澳經濟規模近10萬億元,具備建成世界一流灣區的物質基礎。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中山、佛山、肇慶和江門,以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9.3萬億元(約合1.35萬億美元),介於韓國(1.4萬億)和俄羅斯(1.27萬億)之間,相當於世界第12大經濟體。區域內擁有深圳港(世界第三)、香港港(第五)和廣州港(第七)等世界級港口,2016年總吞吐量6232萬標箱,為世界第一,廣東省內8大機場2015年吞吐量1.05億人次,位居國內各省之首,具備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3)積極發展灣區經濟,未來著眼三大方向。
第一,發展創新金融與特色金融。充分利用香港在全球金融中的重要地位,結合廣東省創業投資和私募融資優勢,對接珠三角現代製造業,打造中國創新金融和科技金融中心。
第二,基於網際網路產業的多元化,打造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新業態。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在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領域的引領和外溢作用,孵化一批媲美BAT的基於網際網路的新產業和新企業,以區域融合推動產業的特色化、多元化。
第三,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依託珠港澳大橋,形成輻射國內外的綜合交通體系。
4)每一次世界經濟格局大調整都會產生一個世界級灣區。一戰到二戰期間,紐約灣依靠大西洋貿易通道成為第一個世界級灣區;二戰後,舊金山灣依靠太平洋貿易通道成為第二個世界級灣區;20世紀60-90年代,亞洲製造業崛起,東京灣憑藉科技製造實力成為第三個世界級灣區。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依託港澳實現經濟騰飛,未來粵港澳區域有望成為第四個國際一流灣區。
中金公司:雄安之外看粵港澳大灣區 建議關注廣東土儲大戶
中金的研究報告指出,總理李克強重申今年中央政府將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建議關注在當地擁有優質土儲的A/H上市房企。該區域包含廣州、深圳等9個廣東沿海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2016年GDP合計約9.3萬億人民幣,經濟體量躋身世界前四大灣區 .H股建議關注龍光地產、碧桂園、雅居樂集團、深圳控股;A股建議關注招商蛇口、華僑城、華發股份、世聯行。
(責任編輯: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