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生物科技創新企業交流峰會暨第二屆灣區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
來自政府、生物科技企業、投資機構、科研院校、媒體記者等400多人出席了此次峰會和頒獎典禮,共同探討大灣區生物科技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加速生物科技跨界融合。
400行業精英齊聚南沙
共商灣區生物科技新風向
此次峰會匯聚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行業內專家學者、各界精英的前沿智慧,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創新思路、新機遇,加速灣區生物科技跨界融合、實現生物科技產業向規模化、集聚化、國際化發展。
活動在廣州市南沙區政府副區長阮曉紅、原廣東省發改委副巡視員魏濟章和畢馬威廣州管理合伙人、華南區審計主管合伙人鍾啟明的精彩致辭中拉開序幕。
廣州南沙開發區副區長阮曉紅首先發表了開場致辭,南沙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創新優勢和產業優勢,南沙正在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新高地。2017 年,南沙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在醫療衛生方面享有眾多優惠政策與一定的產業集群效應,比如廣東醫谷南沙產業園區目前已集聚輯因醫療、天科雅、嘉檢醫學等一批優質項目,助力南沙搶佔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新高地。南沙集區位、政策、戰略、機遇等優勢於一身,在南沙發展生物科技產業可謂正當其時,必將大有作為。
原廣東省發改委副巡視員魏濟章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正在落力建設「健康中國」,大力發展生物醫療大健康產業。本次峰會落腳南沙也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融入國內外創新合作,面向全球集聚更多高端創新資源。南沙是第一批國家旅遊健康示範基地,有著先行先試的優先政策優勢,吸引了眾多如基因治療、生物3D列印等創新科技企業落戶南沙,為建設「健康灣區「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南沙生物醫療發展在紮實的五大三甲醫院的科研基礎上,更增加了廣東醫谷生物醫療創新產業集群基地,將進一步加速南沙區生物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畢馬威廣州管理合伙人、畢馬威中國華南區審計主管合伙人鍾啟明在致辭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致力整合生物科技行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高端要素,有利於實現1+1>2的優化效應;國家、地方押注生物科技產業是經濟轉型、技術變革的下一個風口,相關政策紅利滲透資金、土地、人才多個方面,將共同推進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體系的進一步成熟。
主題:從舊金山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歷史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廣州市恆諾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張健存博士指出,美國舊金山灣區通過不斷地吸引創新型生物醫藥落地,形成生物醫藥創新集群。總結來說,創新文化氛圍、資本市場的參與、創新生物醫藥企業的IPO準入是舊金山灣區生物醫藥快速發展的金鑰匙。
借鑑舊金山灣區醫藥產業發展經驗,大灣區生物醫藥發展有哪些可借鑑經驗?張健存博士認為,大灣區應大力吸引、培育有真正創新性生物醫藥中小企業,從而加強建設區域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的集群,形成良好創新發展氛圍。而粵港澳大灣區有著眾多科研院所、高校和研究型醫院,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礎,政策、人才和資本具有集中優勢,可幫助生物醫藥企業快速獲取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
主題:生物醫藥投資現狀與趨勢
各項政策強力推進醫藥產業尤其是創新藥發展,生物醫藥行業周期長、風險大,如何才能真正看懂這個行業並佔領投資先機?建銀醫療成長基金總經理林雷從投資策略的角度出發,對五個熱門細分領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了詳細分享。林雷認為,細胞免疫治療、基因藥物、腫瘤早篩、動物藥及生物克隆、納米孔及單細胞測序是目前生物醫藥行業前景較大的細分熱點投資領域,也是關注的重點。
廣州南沙開發區商務局副局長伍進從南沙五張名片—灣區中心、開放門戶、樞紐大港、創新高地、宜居城市,與參會人員介紹了南沙開發區投資環境。伍進局長指出,南沙交通便利,廣深港高鐵、南沙大橋已全線開通,具有與全球先進國家(地區)趨同的營商環境。南沙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大灣區規劃14次提及南沙,南沙積極布局生命健康等科技前沿領域。與中科院合作建設廣州南沙科學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將集聚中科院 60~70 家科研院所,打造國家綜合性科學 中心的主要承載區。在貿易便利化改革、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政府職能轉變方面處於全國前列。
50強創新評選 挖掘灣區生物科技「獨角獸」
本次峰會同期還舉辦了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
潛力獎企業
潛力獎企業
新銳獎企業
先鋒獎企業
先鋒獎企業
領軍獎企業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評選意在培養灣區產學研一體的創新生態,發掘生物科技行業獨角獸,打造灣區生物科技產業風向標。據介紹,此次50強評選出領軍企業、先鋒企業、新銳企業、潛力企業,評選企業範圍囊括醫療器械、生物製藥(包括生物治療、細胞治療、基因治療)以及醫療服務(包括移動醫療、養老服務、體檢中心等)。
此次評選由政府機構、研究機構、投資機構、醫療機構等組成的權威專家評審團,根據企業生命發展周期劃分,從創新技術、市場應用、資本三個維度,通過實地走訪,與企業面對面座談,全面評估參選企業的技術創新度和未來發展前景,最終確定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企業50強榜單。評選活動於2019年4月正式啟動,歷時5個月,受到了政府與業界的熱切關注以及灣區內生物科技企業的積極參與。
在50強的入榜榜單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香港三大核心城市共奪得榜單46席,佔比高達90%。廣州上榜最多,達21家;深圳次之,共20家,香港4家企業上榜,其餘珠三角佔比例約為10%。廣深港在科技人才的培養、聚集和儲備上優勢顯著,生物科技企業呈現明顯的集聚分布。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企業50強創新報告》
重磅發布
集聚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新力量
現場,廣東醫谷執行總裁、中創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謝嘉生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企業50強創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謝嘉生指出,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評選,旨在搭建行業交流的平臺,讓企業、專家、投資人在平臺上充分地交流,推動區域行業的發展,報告旨在記錄粵港澳大灣區生物技術發展歷程,洞察發展現狀與趨勢,傾力打造灣區醫療產業風向標。
報告顯示,在本屆50強榜單企業中,核心業務涵蓋生物醫藥的企業居多,共22 家,約半數企業業務板塊中均涉及生物醫藥。其次,業務領域涵蓋醫療器械的企有20家,其中體外診斷器械成為本屆入圍企業最為集中的細分器械領域。精準醫療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本屆入圍企業中13家涉及精準醫療,以基因檢測和體外診斷企業為主,而涉及醫療服務領域的企業有5家。
隨後,畢馬威中國華南區生物科技稅務主管合伙人羅健瑩、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副教授周倜、松禾資本醫療大健康基金合伙人、同創偉業董事總經理劉益民、創懷醫療董事長莊斌、博邁醫療董事長李斌、思派集團創始人馬旭廣和相達生物科技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彥燾分別從技術創新、企業管理、投融資、人才培養、信息流交互聯動等角度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產業融合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評選是大灣區生物科技行業的永不落幕的交流平臺,不會隨著頒獎典禮的結束而結束,相反只是一個新的開始。接下來專家評審團還會針對參與了50強活動的所有企業的具體需求,舉辦投融資對接、行業資源對接等後續跟蹤服務,共同發掘和培育生物科技未來獨角獸,推動大灣區生物科技行業的發展。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
潛力獎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