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今天成立 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

2020-11-27 金羊網

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今天成立 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籤訂

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0-07-11

11日,廣東省工程師學會成立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籤約儀式在廣東科學館舉行。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通訊員 科記協

11日,廣東省工程師學會成立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籤約儀式在廣東科學館舉行。據介紹,廣東省工程師學會由17家科技社團發起成立,是由廣東省工程技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專業工作者、工程行業及相關單位自願組成的學術性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據介紹,學會的成立旨在推動工程技術進步發展、推動工程技術界聯合協作、促進工程技術人員的成長提高、推動社會組織服務社會和政府,特別是以粵港澳大灣區工程人才專業資格互認為起點,推動工程師培養成長的國際化。

廣東省工程師學會由廣東省測量控制技術與裝備應用促進會、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廣東省地質學會、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廣東省電子學會、廣東省矽酸鹽學會、廣東省公路學會、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廣東省紡織工程學會、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廣東造船工程學會、廣東省航空學會、廣東省光電技術協會等17家科技社團發起成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協主席陳勇擔任廣東省工程師學會首屆會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劉桂雄擔任執行會長。目前,廣東省工程師學會主要吸納工科類省級學會、工科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骨幹企業入會,覆蓋航空、生物醫學、土木、化工、控制、自動化、儀器儀表、電機、電子、能源、環境、消防、巖土、造船、材料、機械、紡織等傳統學科領域和主導產業,以及節能環保、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電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下一代通信等新興學科領域的工程專家加入。   

大會上,還同時舉行了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籤約儀式。建築工程、計量及控制、質量管理、計算機IT信息工程等4個試點專業領域工程技術人員專業資格互認協議及電氣工程專業領域工程技術人員專業資格互認意向書籤約,這些專業分別成為了由科技社團主導的廣東省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工程技術人才資格互認籤約試點專業。

廣東省測量控制技術與裝備應用促進會、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廣東省公路學會、廣東省產品認證服務協會、香港工程師學會、香港營造師學會、英國皇家特許計量及控制學會(香港分會)、香港專業審核師學會、澳門電腦學會等11家粵港澳科技社團成為第一批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資格互認籤約單位。

編輯:空明

相關焦點

  • 廣東省網際網路協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傅強表示,區鏈委成立之後,將致力推動三項工作:一是致力推動制定區塊鏈行業監管標準,規範區塊鏈應用與服務,保障區塊鏈應用環境安全、公平、可信;二是致力推動區塊鏈企業認定與區塊鏈示範項目評定,力爭為社會提供一批值得信賴的,真正有區塊鏈技術應用服務能力的企業;三是積極搭建平臺,做好服務,整合資源,對接供給與需求,助力區塊鏈產業發展,幫助區塊鏈企業發展壯大。
  • 廣東省地震局檢查指導「粵港澳大灣區淺層三維結構探測(一期...
    12月28日,廣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呂金水一行5人到佛山市南海區,現場檢查指導「粵港澳大灣區淺層三維結構探測(一期)」項目實施工作。呂金水現場聽取了項目組關於工程實施進度的情況報告,實地檢查了短周期地震儀、寬頻帶地震儀和甲烷主動震源等設施設備的安裝部署情況。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舉行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舉行。(央廣網發)央廣網廣州9月26日消息(記者周羽) 9月23-24日,第十二期花城院士科技峰會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CFQCIS 2020)在穗舉行。
  •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材料試驗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立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子垤 通訊員 鄧聯旭 劉胡 李瀟娜)近日,在廣州鐵路樞紐白雲站大朗制梁場工地一線,「中國鐵建材料試驗創新工作室聯盟」揭牌成立。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以材料試驗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創新工作室聯盟,將聚焦工程項目材料試驗領域科研技術攻關,構建集智創新、協同攻關的新平臺,進一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程建設,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通訊員供圖 今年以來,為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集結所屬21家二級單位工會、70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組建創新工作室聯盟。
  • 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實驗室北鬥PNT技術分室成立
    9月9日,廣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廣工」)和泰鬥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鬥科技」)在廣州舉行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揭牌儀式,並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實驗室北鬥PNT技術分室。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導航、定位和授時(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簡稱「PNT」)系統是北鬥落地工程順利實施的核心技術,其技術突破是實現全面自主國產技術替代的關鍵。
  • 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第一屆學術委員會...
    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在珠海正式成立 http://www.huaue.com  2019年5月1日  來源:中山大學   4月27日,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導
  • 粵港澳大灣區極端天氣災害風險學術交流會召開
    11月27日至29日,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極端天氣氣候及災害風險學術交流會舉行。會議由廣東省氣象學會、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聯合主辦,廣東省氣象學會天氣學專業委員會承辦,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和汕頭市氣象局協辦。
  •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排名:45所高校上榜,華南理工大學居第2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第四大灣區,由廣東省的廣州市、深圳市等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之一。那麼,對於粵港澳城市群來說,哪些高校的綜合實力相對較強呢?哪些高校的排名相對較靠前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校友會關於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大學排名,看一看你的學校排名多少?僅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 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取得新進展
    去年,4家廣東省實驗室掛牌成立,之後就緊鑼密鼓地開啟了紅紅火火的建設模式,在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不少進展。在這次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工作座談會上, 馬興瑞指出, 各有關市和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樹立長遠戰略思維,抓住發展機遇,緊緊圍繞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要求,努力打造聚焦優勢領域、具備廣東特色、國際一流實驗室。
  • 176幅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首張標準地圖亮相
    16日,筆者在省自然資源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使用。
  • 廣東省實驗室(第三批)啟動建設
    8月29日上午,廣東省實驗室(第三批)建設啟動會在廣州舉行,會上為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3家廣東省實驗室授牌。當前,廣東正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舉全省之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為省實驗室建設發展提供了大機遇、大平臺。希望新掛牌的3家省實驗室搶抓機遇、聚焦主業,創新管理模式和運作機制,不斷匯聚全球創新人才,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早日取得突破性成果。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現場供求兩旺4月14日,在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的「精英天下·才博會」中高級人才招聘會上,一名企業招聘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天,515家用人單位提供5000多個中高端崗位,超6萬人次海內外人才入場,收到求職簡歷超10萬份。
  •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
    項目效果圖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近日正式動工。該實驗室已匯聚47個高層次科研團隊,正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科研力量建設實驗室分部,推動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
  • 大灣區四大重點實驗室「開跑」
    據介紹,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項目首期投資規模達50億元,建設周期為2019―2020年,預計明年底完工交付科技研發,是廣東省首批4家重點實驗室之一。除了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其餘三家分別為佛山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季華實驗室)、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深圳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鵬城實驗室)。
  • 科大訊飛攜手鵬城實驗室 AI賦能粵港澳大灣區「新基建」
    未來,雙方將進一步深化人工智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布局,共同促進智慧醫療和多語種智能語音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及應用研發落地的深度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科技創新引擎。持續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源頭技術創新 鵬城實驗室於2018年在深圳成立,由23位院士、1800多位國內外優秀青年學者組成,這個廣東省實驗室直接對標國家實驗室,構建以人工智慧為重點的「人工智慧、網絡通信和網絡空間安全」三位一體重點研究方向布局。
  • 廣東省實驗室建設駛入「快車道」
    日前,位於佛山的季華實驗室(先進位造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迎來重大進展:實驗室科研園區一期項目提交驗收,預計下半年即可正式進駐;深圳灣實驗室(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廣東省實驗室)也在前不久公布了最新進展:揭牌成立僅約一年,已組建49支科研團隊,集聚了數十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參與實驗室建設。
  • 南方日報評論員:持續推動廣東省實驗室建設
    「劍指重大需求、基礎前沿」「致力於打造國家實驗室,珠三角加快布局『創新航母』」……廣東省實驗室建設工作現場會日前在深圳召開,省實驗室建設發展引發外界關注。數據顯示,自2017年12月以來,我省已啟動建設3批共10家省實驗室,匯聚了一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積極推動高水平研究與成果轉化,取得了可喜成果。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動態(2020年12月)
    ●12月1日,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孫炳剛參加廣州市越秀區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創建方案座談會。●12月2日,學會常務理事梁紅峰、會員郭亞兵、肝病分會委員李夥桂3人榮評廣東省勞動模範。
  • 聚焦學前STEM,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師舉辦
    12月5日,粵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論壇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論壇主題為粵港澳學前 STEM 教育,來自粵港澳的七百餘位教育專家和一線幼兒園教師線上線下共同探討。
  • 西北大學廣東省佛山地質局產學研基地籤約揭牌儀式在佛山舉行
    廣東省佛山地質局舉行「西北大學廣東省佛山地質局產學研基地」揭牌儀式陳立松局長在致辭中表示,西北大學是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匯聚了眾多名師大家,產生了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培養了大批才任天下的傑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社會聲望。佛山地質局是廣東省地質工作的中堅力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成績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