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建行惠州市分行為客戶帶來一場關於「新時代 新財富 新未來」2019年經濟形勢分析的講座,特邀全國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教授與政策研究專家龍騰霄先生前來解讀2019年經濟形勢,把脈未來發展脈絡。
樊綱就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與應對、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投資機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對我市經濟環境的影響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並針對宏觀經濟、房地產等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從全局著眼,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國發展新階段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圓桌環節由龍騰霄代表現場觀眾對話樊綱,雙方就科創板、惠州定位、中美經貿摩擦節點預測、資產配置策略等話題進行探討,不時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建行提出了一系列踐行國有大行職責,回歸金融本源、反哺社會的有力舉措,推出「建行大學」「金智惠民」等重要工程。建行惠州市分行舉辦此次活動,便是貫徹「金智惠民」工程的一次有效實踐,將該行掌握的金融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整體跨越的動能勝勢,通過「融知融智融志」賦能客戶,從思想層面逐步提升客戶的經濟理念和意識,以此營造出經濟發展的優質土壤,由點及面逐漸輻射至整個社會群體。
話題聚焦1
推動改革開放和技術自主創新
演講中,談到目前的國際形勢,樊綱表示,目前經貿摩擦在加劇,整個世界經濟的風險在加大,不確定性在加大,但他認為這並不一定是壞事。「中美的摩擦早晚會來,也許早來比晚來更好。」樊綱認為,中美經貿摩擦的本質是「技術戰」「經濟戰」,重要的是,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們進一步改革開放,技術自主創新。
樊綱認為,我們過去40年走到今天,長期的模仿學習導致了創新機制不足,此次中美經貿摩擦,標誌著中國經濟進入到從學習模仿到自主創新的新階段。
「機會不是在危機中,而是在經營和發展中。」樊綱認為,在改革開放階段,反擊國際遏制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使自己更強大,其中重要的事情就是改革體制,發展民營經濟與發展金融市場,「許多本來該做的事,現在要抓緊做起來,中國企業、金融機構將面臨開放競爭的新格局,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和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話題聚焦2
大都市群中的中小城市不應懼怕「虹吸效應」
談到城市化,樊綱認為,城市化的新階段是大都市群,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遠沒有結束。聯合國的調查表明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還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市化大都市群的發展,符合城市化發展的基本規律。所謂大都市群,不是大城市本身越做越大,而是通過交通便利化的發展,使得一個大城市和周邊許多中小城市,在一定的半徑之內,協同發展。
在樊綱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是頗有特色的大都市群,擁有兩種制度、三種貨幣所帶來的挑戰。而這些挑戰恰恰給區域發展帶來了創新和「新意」。樊綱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都市群當中的大城市、小城市本身互補性非常強,對於衛星城市來說,有差別就有互補,差距就是增長的潛力。小城市和大城市互補發展,除了交通以外,更重要的是發展公共服務、醫療、服務業的便利性,以便形成合力。樊綱認為,轄區內的中小城市不應懼怕「虹吸效應」,長期看一定是走向「均衡」,「吸走」了一些要素,另一些要素一定會「回流」。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楊若晨 朱語清